化學教材內容的閱讀六法

才智咖 人氣:2.4W
化學教材內容的閱讀六法
化學課本的基本內容大致可概括為“標題、概念、定律、例題、實驗、插圖、習題,第七部分,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有針對性的閱讀1.讀標題標題是章節的概括,可由此入手閱讀。如“溶解過程”,“溶解”現象是人所共知的,而“過程”則是強調從微觀上分析溶解的機理和伴有什麼現象發生,為什麼,這就是本節的宗旨。首先從每節標題中把握學習的目的。2.讀概念、定律概念和定律的表述具有文字簡潔明瞭、精煉準確的特點,閱讀時要咬文嚼字,細心琢磨,並注意勾、劃、圈、點,抓住重點,逐字逐句地理解。如“凡能跟鹼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就叫做酸性氧化物。”在這個定義中,只要抓住句中要點:“跟鹼起反應”“生成鹽和水”,就容易掌握“氧化物”前面冠以“酸性”二字的道理。理解了這一定義的關鍵詞語,對鹼性氧化物的定義就不講自明瞭。讓學生這樣摳概念的定義,對他們解答有關概念的是非題、選擇題是很有幫助的。再如對“定律”的閱讀,要從字裡行間弄通論點是什麼,結論成立的條件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證明。
如讀到質量守恆定律時,可以這樣想:什麼守恆?(質量相等)追問守恆的是什麼質量?條件是什麼?為什麼能守恆?怎麼證明?用實驗 1—10 和 1—11)這種追因索果的閱讀方法可以明確整節內容間的聯絡,便於理解和記憶。3.讀例題讀例題時應指導學生分清步驟,指出關鍵詞語,弄通各步依據,養成每步必問為什麼的習慣。如“計算化肥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書中解答這個例題時這樣寫道:先根據分子式計算出分子量……再算出氮元素的百分含量。從“先”和“再”兩字可看出有兩個步驟,第一步的依據是分子式和各元素的原子量;第二步是依據碳酸氫銨是由許許多多碳酸氫銨分子構成的,組成碳酸氫銨分子的各元素質量關係就是組成碳酸氫銨的各元素的質量關係。這裡的第二步是關鍵,要讀懂式子是“N/NH4HCO3”的含義:它表示每個NH4—HCO3分子中含有一個氮原子,也就是說每79份質量的碳酸氫銨中含有14份質量的氮元素。
此外,在一節課中有幾個問題時,還要了解各例特點,體會編者造例意圖,想出與教材上不同的方法來解答,進行同中求異。通過閱讀例題,還要掌握解題格式。4.讀實驗課本中的實驗內容一般用小字,但這並不是說明它不重要,應強調一定要認真地從使用儀器、操作過程、觀察的內容和部位這幾方面來閱讀。5.讀插圖化學課本中的插圖大部分是為實驗而畫的。讀圖時應讀出圖中各儀器名稱及它在本實驗中的作用,各儀器間連線方式和位置關係,領悟出為什麼。如用向下排氣法收集氫氣的圖,這裡的儀器只有導氣管和集氣瓶。它們的位置關係是導氣管口要伸到接近集氣瓶底處,讀到這兒要想想為什麼要這樣?這時如能再想想這個裝置圖在別的地方還有什麼用處,或者其它地方還見過類似這種裝置而又有一些差異的圖,進行異中求同的對比性思考,讀圖的任務也就算圓滿完成。6.讀習題讀習題時,應邊讀邊思,對題中的化學概念、簡略語句以及特殊句型都要進行改改、補補的“動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