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提高課堂效率的國中歷史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54W

九年級歷史教學涉及會考,而當前新課程改革也正在進行中。新課程、新標準、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如何在九年級歷史教學中兼顧會考和新課程改革,追隨上形勢的發展,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挖掘和反思。

關於提高課堂效率的國中歷史教學反思

一、新課中,課堂教學要注意情感目標與知識目標並重。

國中歷史新課程改革強調“要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改革強調“同時”,反對那種填鴨式教學,改革應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應該在普及歷史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所以說知識是基礎,是學生髮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更需要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講好歷史課難。因為學科特點決定了它內容的老套和知識點的瑣碎,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在準確傳授知識、把握重難點的同時把歷史課讓學生聽起來有趣。

二、講好歷史複習課。首先,內容多而雜。

不論是複習一章還是一冊書都需要歷史教師在眾多的史實中找出一條主線來統領所授知識,理清線索,便於學生記憶。其次,複習課是對所學知識的整理和歸納,相對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識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第三,需要對學生學習及答題方法進行指導,這一項一般是比較乏味的。結合九年級學生實際和當前複習教學有以下反思:

首先,增加歷史複習課的趣味性和系統性。對於一件歷史事件我們的教材交待得很簡單而且不是很連貫。

其次,與相聯絡。今天是歷史的延續,我們可以在今天找到歷史的影子,比如,新疆問題,我們可以把它與張騫出使西域、左宗棠收復新疆及“西部大開發”聯絡起來;我們還可以把科技革命、上海的歷史變遷與上海世博會結合起來。總之,我們可以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結合點,讓學生感到歷史離我們並不是很遙遠。

第三,中外結合,比較複習。

學生對近代史中繁雜改革的分析能力不夠,不理解為什麼要有那麼多的條件和內容,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把改革這一類歷史事件放在一起,讓學生從中找到相同之處。比如,我在複習《戊戌變法》的時候,我把戊戌變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俄國1861年改革放在一起比較著複習,使學生認識到一場改革需要從原因、國際環境、內容和影響等幾個方面去掌握。通過比較使原本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而且可以加強原有知識的記憶。

第四,複習的時候選取好的線索。

我在進行《侵略與反抗》的設計時,選擇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分中國近代史為平行的兩部分,即屈辱史(淪為半殖民地的歷史)和抗爭、探索史(淪為半殖民地的歷史),編織一張知識網。縱向看,是戰爭、條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思想探索等幾個專題;橫向看,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從民族危機到思變、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等一系列變化的內在聯絡。

第五、能力提升與方法指導。

學習歷史不應該停留在掌握基本的歷史史實上,更應該學會評價歷史事件,比如辛亥革命,首先可以讓學生自己隨意評價,然後指導學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評價可以分三步:(1)是什麼;(2)積極作用;(3)消極作用。然後再讓學生對某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比如分析拿破崙,我們應該對學生強調:(1)不要受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的影響;(2)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評價,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要客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