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朗讀來提高課堂效率

才智咖 人氣:2.86W

摘要:曾幾何時,當我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和著窗外的鳥鳴聲,跟著老師深情朗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琅琅的讀書聲迴盪在校園內,思緒也跟著飄飛。我想那才是語文課堂之美,才是語文課堂的本真。然而時下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朗讀,似乎已不再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題,語文教材真正的魅力被各種教學模式所掩蓋。

如何通過朗讀來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課堂 教學模式 朗讀

語文教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文的魅力、感受語文課堂之美,提高語文素養呢?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教師要起朗讀示範作用

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應該成為學生模仿的典範。很多時候,語文教師課堂上的魅力往往就體現在他的朗讀上。曾聽過一位老師的公開課《老王》,那麼長的課文他完完整整的背了出了,好像是在訴說自己的經歷一般。整堂課他沒有開啟過課本,但只要學生髮言他就能滔滔不絕的背誦課文中的語句,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所有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有一種與課文作者楊絳對話聊天的感覺,下課的時候學生們還沉浸在老王那悲苦的命運之中。這就是課堂上教師範讀的魅力,切不可忽視。

二、教師要明確朗讀要求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幾乎是每篇課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但朗讀並不是毫無目的的“濫讀”,教師必須要明確朗讀的要求,也就是說學生的朗讀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必須要明確,而且要具體。新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明確國中段的朗讀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即要讀正確,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複不顛倒,這是朗讀最起碼的要求。要流利,在讀正確的基礎上,不斷讀、不破句,要做到流利的朗讀,必須要做到“三到”,心到、口到、眼到,要多朗讀、多訓練。要有感情,這是對朗讀最高層的要求,這一目標的實現是建立在正確、流利,並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有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在文言文教學時,朗讀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朗讀目標的實現是深入學習文章的前提。最後就是美讀,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讀,美讀要求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意境、情感的基礎上,用有聲語言去呈現它。所有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都要以朗讀為前提,而明確、具體的朗讀目標是實現課堂朗讀教學的前提。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

國中語文課本中所選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朗讀目標,採取多種朗讀形式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如自由讀、分角色讀、領讀、配樂讀、表演度、比賽讀等等。比如,我在教學《安塞腰鼓》一文時,首先讓學生大聲的自由朗讀,初步感受文章語言特色,學生們讀的很忘情,很陶醉。接著就有一名學生自告奮勇的說老師我要大聲的讀一讀,我太愛讀這篇課文了,我覺得這是我讀過的最有氣勢的課文了。的確,通過自讀和示範讀學生能夠初步感受到文章那種動人心魄的力量。但是這種形式的朗讀還遠遠不夠,接下來我又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即不同的氛圍對安塞腰鼓的描述有何不同,能不能用自己的朗讀呈現出來。這時候我讓學生選擇自己需要的音樂,配樂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聆聽,把自己聽的感受講給大家聽。這篇文章的氣勢非朗讀不能體現,學生朗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體現其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高低。課堂上多種形式的朗讀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增強語文課堂的活力。

四、教師要及時評價激勵學生的朗讀

教師評價作為語文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與文字進行深層次對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適時地運用教師評價也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朗讀做出及時、客觀、公正的評價。在評價的時候,教師應講究評價藝術,巧用評價語言。特別使我們農村的學生,學前教育不充分家庭沒有優良的學習環境,一些學生朗讀水平就比較差,甚至部分學生懼怕朗讀。所以從這一點出發,教師更要用欣賞的眼光來評價和激勵學生的朗讀。課堂評價有一定的侷限性,往往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因而我們要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主體除了老師、同學外,還可以是學生本人、家長等。課堂上我試著讓學生作自我評價,如果認為自己讀得好,就給自己掌聲,如果覺得自己讀的不好,就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有時我也讓學生們互相評一評,回家讓家長評一評,這樣學生自我評價,評價他人、被他人評價的機會就增多了,多讀多學生的朗讀水平自然也就增強了。

另外,學生的朗讀不應該只侷限在課堂上,教師要將學生的朗讀引向課外,引向更為廣闊的領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好素材,教師應鼓勵學生課餘時間字正腔圓、激情澎湃、入情入境的去吟誦,讓學生收到潛移默化的情感薰陶,讓琅琅的讀書聲溢滿課堂,迴盪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