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中的心身兼護

才智咖 人氣:2.17W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的中心也由過去的疾病護理轉移到現代的心身整體護理。怎樣不斷提高這種心身兼護的質量,使護理與現代醫學協調同步發展,是對每個護理工作者提出的新問題。現就這個問題淺談個人的看法。

現代醫學中的心身兼護

1 充分認識新的醫學模式

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已逐漸取代了舊的醫學模式,新的醫學模式認為每種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都與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有關,但三者在不同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是不相同的。人類疾病是有機體的,自然的`,社會的和文化的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種表現,是與環境關係不協調的結果。只有對人類疾病的本質有深刻的瞭解,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有充分的認識,重視環境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才能自覺主動地在護理實踐中做好心身整體護理。

2 充分運用心理學

在新的醫學模式中,心理學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也足以說明這個道理。心理護理不同於一般的臨床護理,它是運用心理學原理治療患者的疾病。其特點在於通過護理工作者的態度、言語、行為有意識地影響病人的感受和認識,從而改變病人不良的心理狀態和行為,進而達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復的目的。

3 廣泛運用倫理學

倫理學作為一門道德力量,對護理效果產生重大作用。臨床護理既是一個"藥治"過程又是一個"心治"過程。心理學是通過觀察,研究患者的心態進行護理,而倫理學則是通過道德發揮作用,即通過護理人員表現出來的高尚道德影響病人的心態,使病人感到自己處在一個良好的護理環境之中,從而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4 加強心身兼護提高護理質量

舊的醫學模式把疾病看成是單純的軀體性病理表現,對病人的心理活動作用和影響並不重視,追求的只是患者的軀體健康。反映到護理工作上,則是以疾病為中心開展的一系列工作。這種護理模式,忽視了病人的精神健康。新的醫學護理模式,把環境,心理,生物和社會因素在疾病發生過程中的影響加以認真分析,並施以心身兼護。

心身兼護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辨證關係。說它們對立,因為各自存在著既否定對方的健康因素,又包含著消除對方的疾病成分。說它們統一因為它們統一於病人的治療與康復之中。"心"與"身"這兩種護理配合得越默契,運用得越自如,越能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