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楊巨源詩歌風格

才智咖 人氣:1.94W

論文關鍵詞:楊巨源 詩歌風格 蒼渾勁健  清婉柔美

論文摘要:中唐詩人楊巨源,他的一百五十餘首詩既有意境開朗闊大之作,也有婉曲微妙的佳篇,呈現出中唐少有的健朗、豪邁的精神風貌。其蒼渾勁健、清婉柔美的詩風,也代表了他全部詩作的特徵。

中唐詩人楊巨源,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身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九朝。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風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艱9《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楊巨源與白居易、元稹、劉禹錫、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唐詩紀事》說:“楊巨源以‘三刀夢益州,一箭取遼城’得名,故樂天詩云:‘早聞一箭取遼城,相識雖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誰是敵?白鬚四海半為兄。……~’他耽於吟詠,作詩格律工緻,風調流美,頷頸二聯,時見佳句。趙磷《因話錄》說他“詩韻不為新語,體律務實。”胡應麟《詩藪》也說:“楊巨源‘爐煙添柳重,宮漏出花遲’,語極精工,而氣復濃厚,置初、盛間,當無可辨。又‘巖廊開鳳翼,水殿壓鰲身’,奇麗不減六朝。此君中唐格調最高,神情少減耳。”《全唐詩》輯錄其詩1卷,計一百五十餘首。事蹟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楊巨源作為一位有著重大影響的中唐詩人,前人可謂讚賞備至,但當代學術界對這位中唐詩壇名家創作的研究成果很少,特別是研究他的詩歌風格很少有人撰文,有感於此,筆者撰寫此文,擬對楊巨源詩歌的風格作一些探討,以求方家指正。

邊塞軍旅詩是唐詩的重要品種,也是中國古代詩史上的奇葩。盛唐詩壇湧現出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人為代表的傑出邊塞詩人。到了大曆時期,還有擅長寫邊塞七絕詩的李益和寫了一組軍旅五絕詩的盧綸。大曆以後,邊塞軍旅詩逐漸稀少,而楊巨源在元和、長慶年間創作了大量邊塞軍旅詩作,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衛國豪情,詩風呈現出一種健朗、豪邁之情。他的詩多寫邊塞軍營生活,描繪塞外寥廓荒寒的景色,表現戍邊將士行軍、征戰、出獵等生活場景,抒發他們為國殺敵建功的豪情勝概。例如《贈史開封》:“天低荒草誓師壇,鄧艾心知戰地寬。鼓角回臨霜野曙,旌旗高對雪峰寒。五營向水紅塵起,一劍當風白目看。曾從伏波徵絕域,磧西蕃部怯金鞍。”詩人在贊述史開封誓師殺敵、行軍征戰的經歷中,顯示了唐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氣勢。又如《和裴舍人觀田尚書出獵》,寫魏博節度使田弘正“飛鞋擁塵”、“彎弓開月”的出獵雄姿,讀來似覺朔風撲面。又如《聖恩洗雪鎮州寄獻裴相公》詩云:“天借春光洗綠林,戰塵收盡見花陰。好生本是君王德,忍死何妨壯士心。曾賀截雲翻柵遠,仍聞凍下營深。井陘昨日雙旗入,蕭相無言淚溼襟。”詩人滿腔熱情讚揚裴度統率大軍平叛並對賊酋責以大義的赫赫功勳。通首豪氣磅礴,結句“蕭相無言淚溼襟”表現裴度的激動神態與複雜心情,慷慨壯烈,震撼人心。

在戰事頻繁的中唐,詩人有對戰爭的理智和冷靜的思考,更有對戰爭給徵人帶來痛苦的深深同情,詩風沉渾。例如《長城聞笛》“孤城笛滿林,斷續共霜砧。夜月降羌淚,秋風老將心。靜過寒壘遍,暗入故關深。惆悵梅花落,山川不可尋。”借孤城笛聲,寫戍邊將士淒涼苦澀心境,“秋風老將心”一句為全詩主旨。寫來饒有情致,氣韻沉雄。紀昀謂:“唯起調‘林’字趁韻。且長城不應有砧聲,‘砧’字亦不免趁韻。”(《瀛奎律髓刊誤》)似求之過實,蓋文思之始,“精騖八極,心遊萬仞”(陸機《文賦》),不一定要全部見於眉睫之前。況近觀孤城,未必無“林”,而笛聲則可假想象以接思婦之砧聲,意為笛聲斷續隨風,又斷續風隨斷續砧,其情致如此,不可謂之“趁韻”。再如五言排律《贈鄰家老將》描寫一位老將,在大漠寒山孤城夜月的.艱苦環境中征戰十年,“萬里帶金瘡”,屢立戰功,卻得不到封賞,最後“力盡到貧鄉”。詩的結尾詠歎道:“雀老方悲海,鷹衰卻念霜。空餘孤劍在,開匣一沾裳。”這首詩揭露統治者的賞罰矇昧與冷酷無情,歌頌老將為國獻身的赤忱,人物形象生動,詩的情調悲壯,可與王維的七言歌行名篇《老將行》並讀。

[1]   

論楊巨源詩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