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大學生網路道德的培養

才智咖 人氣:3.22W

    〔論文關健詞〕大學生 網路 培養 網路道德

試論大學生網路道德的培養

    [論文摘要〕高速、便捷的網際網路正以其銳不可檔之勢衝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及的變化。其中大學校園已經成為資訊化程度最高、發展最快的地方,網路在給辛蘋學子帶來豐富資訊、互動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種種道德問題。文章就網路道德問題,論述了網路道德的內灑,並從大學生網路道德存在的失範現象,分析了大學生網路道德缺失的原因,從而提出了一些加強培養大學生網路道德的措施。

    隨著資訊技術和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正以其異常迅猛的速度伸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網路的出現,拉近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 2002年6月釋出的資料表示,大學生上網率為84%,並且資料也是在逐年上升。

    網路的出現對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它增長了人的知識和智慧,發揮了人的創造性,擴大了人際交往的範圍,但是它在給人們提供豐富資訊、開闊眼界的同時,也帶來了種種負面的影響。比如,網路在提供豐富資訊的同時,大量良芬不齊的冗餘資訊在干擾著人們對資訊的正常吸收,在擴大人際交往的同時,網路虛擬世界特有的人際交往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際關係的信任危機,使人們對現實社會產生隔閡。既然如此,那麼作為網路衝浪主力軍的大學生,他們上網行為是否健康,也必然會對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思維方式產生種種的影響。因此,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網路道德,使大學生成為合格的網民,已經成為人們所關注的問題。

 一、網路道德概述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式之一,是一定社會條件下,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當然,這種規範不是永恆不變的,它是一個範疇,是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改變而變化、發展的。任何一種道德規範,都有其自身的發展過程。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的普及應用,引發了社會從根本上發生變革,形成一個與現實社會相對應的網路“虛擬社會”。在“虛擬社會”裡,人們的社會角色和道德責任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種新型的道德規範即網路道德便應運而生。所謂的網路道德就是一種依靠網際公民的輿論和其內心信念來規範、調整的道德規範,是人們在網路道德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是現實社會及網路社會對網路行為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網路道德原則的具體體現,是在網路使用與網路生活中產生和形成的,是健康的網路道德關係及其本質的集中概括。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國際網際網路的出現,開創了以計算機高新技術應用為核心的資訊網路道路,中國自從進入網際網路以來,上網的人數每半年都以超過50%的比率在增長。然而,正如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發生必然給人類帶來深遠的影響一樣,計算機網路的飛速發展造就了一個“虛擬社會”,也帶來了現有社會道德難以應付的一系列道德問題。網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網路道德的發展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網路道德建設的意義已經不僅僅在於維護正常的網路秩序,更在於使科技的發展與道德的進步相一致。

    新一代的大學生是網路世界中的重要公民,他們把“上網”作為學習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他們在吸取網路營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網路不健康、不道德的內容的影響。並且,在網路的世界中,少了道德規範的青年學生必然會出現種種網路道德失範現象。

二、大學生網路道德缺失現狀

    (一)網路言行隨愈放縱

    網路本身具有的匿名性特點,使人們對網路言行失去了監督。平時,在網上我們常常會遇到招人辱罵的情況。在一些大學校園網的BBS帖子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有很多的內容是粗俗下流、惡濁不堪的,甚至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些大學生還針對個別教師進行惡毒謾罵和人身攻擊。

    根據一份網路調查發現,有18. 8%的學生在網上聊天或發表自己的看法時使用過不文明的或符號縮寫;有61. 8%的學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論壇中曾遇過其他網友使用髒話或帶有人身攻擊的語言。也有人對大學生為什麼會使用不文明語進行調查,發現多數大學生在使用不文明用語時,都有著類似的心態,認為“只要不爽,就可以用,他也不知道我是誰;是他先攻擊我的,為什麼要忍受……”等。由這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網路言行是放縱的。

    (二)網路情感缺乏

    根據《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顯示,上網聊天是大學生上網的一個普遍現象。多數大學生都有著5個以上的陌生網友,有20%的大學生的陌生網友個數多於20個,並且65%以上為異性。QQ ( O1CQ)則是大學生網民最主要的網聊工具,使用者達74%,使用聊天室、BBS和其他網聊工具的分別為40%,40%和8%。交流思想感情和相關資訊是網聊的經常性話題,分別佔到63%和53 %同時存在胡扯和對罵的現象23%對於網戀,77%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網戀不應提倡也不應反對,其中12%的調查物件有過網戀經歷。

    對於這個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在上網時情感是比較缺乏的。在現實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受空間的限制,具有直接性、現實性。而網路社會則將主體的交往置於“虛擬共同體”中,是一種建立在“人一機一符號一符號一機一人”的交往,存在著機器的阻隔,它改變了人際交往的物理空間環境。網路將人與人之間現實的直接交往機會大為減少,這就極有可能導致大學生人際關係的疏遠,導致個人產生緊張、孤僻的道德障礙,產生道德情感冷漠的現象。

    《三)網路價值觀念模糊

    在對大學生調查“你認為在網上最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質”時,有66.1%的學生沒有選擇“誠實守信”,有55. 1%的學生認為在網上聊天“可以欺騙對方,但只能以保護自己的隱私為限,而不能傷害別人”,甚至有13. 2%的學生認為“網上聊天誰也看不見,互相欺騙是很正常的”。對於不文明語言,有22. 4%的學生認為“網上可以使用,但是現實中不可以使用”,有10. 6%的學生認為“網上和現實中都可以使用”。有35. 1%的學生不認為在網上覆制、抄襲文章是不道德的行為,有16. 1%的學生不認為在網上私自使用別人的帳號是不道德的。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多數大學生對於網路都沒有誠信。他們在網路空間中漸漸喪失了中國人應該具備的誠實、優良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