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圈經濟與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理論問題研究

才智咖 人氣:7.72K

摘要:企業作為經濟主體對環境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保護資源和改善環境已成為我國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本文針對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實務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模式的設想。

迴圈經濟與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理論問題研究

關鍵詞:環境會計 資訊披露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人類為了生存就必須開採資源,資源浪費、環境汙染和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經濟的發展,環境資訊披露問題是人們越來越關注的焦點。

 一、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實務操作中存在的問題

生產過程是一個消耗過程,任何企業一旦投入運營必將消耗資源同時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它應把恢復和治理環境作為自己的義務,應積極對外披露環境資訊。然而環境會計雖然在近30年的發展程序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其理論和實務尚不成熟,尤其是我國環境會計理論主要來源於西方國家,沒有形成自己的環境資訊披露理論和特色。在企業層面、系統地披露其環境會計資訊實務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環境會計計量理論研究的不完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機制也正在形成“誰汙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利用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企業使用環境資源,就必須對所耗用的自然資源和破壞了的生態環境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不僅需要採用一定的計量手段量化在財務報表中,還必須確定一個合理的分配標準,將環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環境資源的不同企業、單位和部門之間予以分配,以充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是,由於環境會計計量理論研究的不完善,實務上很難找到這樣一個合理的分配標準,使得企業很難反映和控制其環境資源及耗費和補償情況。

2.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缺乏科學的定量方法。傳統會計核算只考慮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很少考慮環境因素,現行的財務報表中提供的貨幣資訊侷限於能夠按以貨幣計量的業務和事項使其提供的資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綜合性。資訊使用者無法瞭解企業的具體情況,由於缺乏科學的定量方法及切實可行的指標體系,使得需用貨幣計量的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成本和環境收益等資訊的披露缺乏可操作性,這將直接影響環境會計資訊的披露。

3.會計準則的制定未充分考慮環境責任和環境風險。傳統會計理論對產品生產中環境成本未加考慮,在巨集觀層面上虛增國家財富,為此,建立一套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對經濟發展中環境資源的耗費和補償進行反映非常必要。但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對環境會計要素沒有給子確認,由於缺乏環境會計行為規範標準,也無法統一環境會計核算的物件及披露模式,給環境資訊的披露帶來一些困難,現行的會計制度中,僅在企業“管理費用”會計科目中設定了“排汙費”,和“綠化費”,專案,缺乏相應的核算體系。因此,應儘快制定有關環境會計準則,建立與我國環保要求相適應的會計核算體系,讓企業如實記錄和反映環境管理活動,充分披露其現實和潛在的環境責任及其面臨的環境風險。

4.環境法規體系不健全不利於運用環境會計披露。在特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濟利益與社會要求的可持續發展發生矛盾時,如果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制度的強制性要求,多數企業不會主動犧牲自身經濟利益,也不會自覺地增加環境支出,即使增加了相關環保支出,企業也因怕損害其環保形象而在一定程度上仍不願意主動向社會披露其環境資訊,近年來,我國雖相繼釋出了一些與環境要素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環境法規體系仍不健全,內容籠統,與實務操作之間有很大的距離,立法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執法的力度都需進一步明確和加強,這些因素不利於在實務中運用環境會計披露環境資訊,傳統會計資訊披露存在的上述缺陷,無法完全適應環境會計資訊披露的要求。

二、現代會計應考慮環境資訊的披露

在傳統會計核算中,資產負債表對部分環境負債未作確認,利潤表中同樣未確認企業採取環境治理措施發生的支出,最終導致資訊使用者不能客觀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此,現代會計應增加環境資訊的披露內容:

1.環境資訊應納入會計報表範疇。大量的環境資訊,如環保經常性支出,環保研究開發費用,環保治理費用等可以採用一定的計量手段量化反映在財務報表中。負債的確認,以及利潤表中成本與費用的確認,應充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儘管環境成本如環境汙染補償成本、環境損失成本、環境治理成本等被認為是社會成本部分,而非個別企業生產成本部分,但不久的將來人們會接受環境成本是企業總成本的構成,企業應對所耗用的自然資源和破壞了的生態環境付出一定的代價,其目的是考慮可持續發展,這一觀念的轉變將使環境資訊被納入會計報表範疇。

2.會計的作用在於提供企業經濟和財務資訊,主要表現在:一是國家環境管理部門需要了解企業執行了環保法律法規的情況,評價企業的環境業績。二是由於環境問題預示著未來的受益和風險,聯絡著未來的負債和費用,因而,許多投資者願意將傳統財務報表中的收益能力與環境資訊聯絡起來進行各項財務指標的分析。而且,近來有些國家的投資者出現了將收益與環境並重地看待而不能只看中收益,投資物件的“綠色投資”趨向。三是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有的將環境保護作為一個重要的信貸決策依據,甚至有的還成立專門的“綠色銀行”了,把環境問題作為首要的方面考察。四是消費者與社會公眾隨著環保教育水平的提高,日益注重企業的環保形象。會計為了能使提供的資訊符合上述各方的需要,勢必被要求向國家各職能部門提供所需的環境資訊。若會計消極對待環境資訊的報告,與那些注重環境並在環境改善方面有所支出的企業相比,在對外報告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不很理想,但無疑破壞了企業間會計資訊的可比性,將不利於環境保護。

三、構建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環境會計資訊披露模式

目前,會計學界提出的綠色會計、生態會計或可持續發展會計,其目標就是解決會計如何向外界提供企業環境資訊問題。由於環境會計起步較晚,環境會計準則尚未出臺,因此環境會計報告體系尚無統一的要求。筆者認為環境會計的資訊披露應採用獨立報告披露和專題報告分析兩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