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優化農村國中以讀促寫作文教學初探

才智咖 人氣:1.8W

論文關鍵詞: 優化 農村 中學生 以讀促寫

試論優化農村國中以讀促寫作文教學初探

論文摘要:讀、寫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就必須在讀寫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讀中汲取營養,在寫中發揮能力。當前國中學生語文寫作中普遍存在著懼怕寫作、寫作內容貧乏等問題,而導致學生害怕寫作、寫作能力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學中教師、學生普遍未能真正關注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往往將閱讀與寫作割裂 。

  語文作為一門交際性很強的學科,其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都十分重要。筆者在農村中學十餘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嘗試以“以讀促寫”的作文教學方法作為切入點,注重通過閱讀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寫作素材加碼、提高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基於此,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作了以下的探索和嘗試。
  一、激發閱讀興趣
  從“讀”入手,在學生的作文領域落實新課標精神,滲透新課程理念,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在作文中體驗愉悅。
  1.喜愛範文,熟悉範文,正是學生閱讀的起始。讓學生在作文園地裡精心採擷,把自己喜愛的、可借鑑的作文編成集子,變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蒐集,即從報刊上裁剪下來,從學校、老師、同學那裡轉抄過來;二是規定一定的時間閱讀、篩選,這個閱讀的階段正是學生潛入海底尋覓珍寶的過程,也是激發閱讀興趣的過程。
  2.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快樂。教師應該把獎勵當作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部分學生對講故事如痴如醉,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召開故事會,讓學生大量的講故事,對講故事的同學給予表揚或鼓勵,要想在課堂上講出生動有趣的故事,就必須在課後認真閱讀,這就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對於大多數的同學來說,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寫出的習作,挑選出幾篇寫得較好的加以讚賞。學生把作文寫出來給同學、老師看,或貼在作文欄內展覽,使其有一種成功的喜悅,這就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
  二、培養積累能力 以讀促寫
  1.從生活中採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整天把學生觀在教室裡面,學生無事可寫,教師也感到無題可寫。因此,要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採集素材。一是要注重學生親自去“幹”,如野炊、郊遊,參加文體活動。二是要帶領學生到現場去“看”,看時圓時缺的月亮,東昇西落的太陽,電閃雷鳴的夏夜,白雪皚皚的大地,萬木崢嶸的群山,熱鬧非凡的市景,安適靜謐的公園,小巧玲瓏的玩具……
  2.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
  學生進入國中以後,就可要求每人準備一個積累本,分兩大類積累素材。第一類專記自己的,總題目為《隨記》;第二類專記他人的,總題目可編為《大海拾貝》。這類記不要求學生寫完整的短文,只要記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點。定期檢查、交換瀏覽,這小小的素材倉庫裡,東西積累多了,寫作文時就可以信手拈來,得心應手了。
  3.應多讀、多誦好文章。
  要想作文寫得好,腦中就必須儲存足夠數量的詞彙和範文,厚積才能得心應手地薄發。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葉聖陶說:“讓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著是一種享受,而不看著是一種負擔,一遍一遍讀來入調,一遍一遍地體會觀察,就是要培養學生背誦的興趣,讓他們不再感動是‘要我背誦,而是真正渴望我要背誦’。”教育專家張田若先生也多次呼籲:“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誦好文章”。
  4、讓學生養成要勤于思考的好習慣。閱讀時要仔細思考,遇到疑難問題要思考。思考不出來就要查資料,或請教別人。只有勤于思考才能開發智力,才能有所收穫。必須讓學生明確這一點。
  5.讓學生養成通過抓文題、抓關鍵句來把握文章中心的好習慣。例如:讀《你是我的辭典》,從剖析文題人手,理清了文章的雙線結構(一條是明線:父親以我為師,學習語言;一條是暗線:我以父親為師,學習真正的、活生生的、強有力的語言),進而體會作者構思的獨具匠心。在此基礎上,只要教師稍加點撥,疑難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6.藉助教材裡優秀篇章的寫作方法、技巧,大膽地進行仿寫。如《楊修之死》的倒敘 ,《孟子》的類比 , 《陋室銘》的卒章顯志,《愛蓮說》的託物言志,《浪之歌》《天上的街市》的聯想和想象,《列夫?托爾斯泰》《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的描寫,《江城子?密州出獵》《三峽》的雄奇豪放,《醉花陰》的深沉婉約,《孔乙己》的以大見小等都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範本。平時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有意識地去關注文章的`技巧、方法,並讓學生學會遷移,讓自己的文章有法可依。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點撥學生,教材中的那些寫法、素材是可以借鑑、模仿的,這樣就能開掘教材的源頭活水,使得語文教學與作文練習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統籌兼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過幾年的教學摸索,梳理課文,挖掘課文中的寫作素材,一定程度上能突破作文教學中無話可說這一瓶頸問題。
  7.閱讀經典名篇,豐富寫作素材
  閱讀課本中名著選段或全文,帶動對課文更深入的思考。語文課本選取的大部分是文質兼美的文章,然而光憑課文中所學,學生的知識面還不夠寬。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把課堂與課外閱讀聯絡起來,如: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要求學生去讀魯迅的《故鄉》《風箏》,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要求學生閱讀《荷塘月色》、《綠》等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其作用是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強學生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為寫作的倉庫儲備材料,以達到厚積而薄發。
  總之,以讀促寫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任務,要求小說寫出有創新的文章,就必須從小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只要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積累的能力,寫文章就會得心應手了。
  參考資料:
  [1]上海教育委員會家學研究室編.《語文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葉聖陶語文教育論文集》.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張志公.《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
  [4]閻銀夫.《中學作文教學現狀與教材建設構想》.《語文教學通訊》.1999年第6期
  [5]楊吉元.《讀寫結合:一種閱讀教學方法的重新審視》《現代語文》.2007年第1期
  [6]張文慧《高效作文教學策略》.《中學語文教與學》.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