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地域文化的農村國小德育教育初探論文

才智咖 人氣:1.63W

一、地域文化融於德育教育的緣起

基於地域文化的農村國小德育教育初探論文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間範圍內特定人群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的綜合。華鎣山地跨巴蜀,橫貫川渝,華鎣山文化是川渝兩地人民在數千年積澱下來的文化資源,渝北區茨竹鎮在挖掘華鎣山文化基礎上,著力打造紅色文化、楊家八盒、華鎣高腔、佛教文化等四大文化。目前,只有華鎣高腔搬進了課堂,其他文化的價值則被忽略。寨坪完小借鑑以往德育活動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基於華鎣山文化資源開發和保護,通過體驗式德育活動,誘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推進素質教育。

二、地域文化融於德育教育的實踐

(一)依託華鎣山四大文化資源建德育基地

在當地教育部門指導下,寨坪完小通過多方聯動建立四個德育基地。依華鎣山地區“紅巖”革命精神,在位於同仁村場鎮的同仁革命活動聯絡點同仁老廟、位於華鎣村華鎣山游擊隊祕密活動點太平洞,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依託具有兩百多年曆史、成功申報市級非遺名錄的華鎣高腔,以及成功申報區級非遺名錄的藠頭、青椒魚傳統工藝等,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依託素有“東朝華鎣,西朝峨眉”讚譽的華鎣山寶鼎佛教文化,建立傳統文化教育基地。依託楊家八盒、龍騰四海武校、竹鬆湖體育健身公園建立武術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四大”德育基地的建設,使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地域文化資源緊密結合,在教育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理想、培養良好習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了平臺,也成為了學生終身教育的'課堂。

(二)依託四大德育基地開展體驗式德育實踐活動

1.依託紅色文化德育基地,該校利用蘊藏在身邊的革命傳統教育資源,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參觀一次紅色革命活動遺蹟,堅持每年組織高年級學生到同仁革命活動聯絡點參觀教育,讓學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學生聽一堂革命傳統教育課,定期邀請該鎮文化中心工作人員到校講王璞等人領導華鎣山武裝起義以及幸常嘉、幸世倫等人在同仁地區開展革命活動的故事,讓學生緬懷革命先烈;走一段紅色革命小道,設計了“同仁完小——同仁老廟”徒步參觀路線,讓學生體驗革命的艱辛;吃一頓游擊隊套餐,讓學生感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唱一首華鎣山歌,讓學生振奮精神。通過體驗式德育課程,讓紅色文化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感人,能夠讓學生在德育實踐活動中得到思想道德的昇華。

2.依託非物質文化傳承教育基地,藠頭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該校要求學生參與藠頭加工製作,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去根除須、切塊、入缸等操作,也鼓勵學生將親自制作的藠頭帶到學校給同學們品嚐,讓學生感受到傳統工藝的精髓。邀請青椒魚傳統工藝傳承人“周老七”為學生展示青椒魚製作方法及流程,親口品嚐青椒魚傳統手工藝美食,激發學生對傳統工藝的熱愛之情。邀請華鎣高腔傳承人王遠召教授學生傳唱華鎣高腔,組織學生參加該鎮舉辦的華鎣山歌大賽,讓學生在學習、感受和展示非遺文化的過程中,提升文化素養。通過體驗式德育課程,學生的地域文化傳承意識得到增強,自身素養得到提升,讓學生對鄉土文化充滿情感,更加熱愛傳統文化和生活。

3.依託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該校將佛教文化與封建迷信區分開來,將佛教文化引入德育教學,發揮佛教文化在引導人心向善、提高道德水平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教人向善,引導學生向善做人,從小樹立崇德、向善的理想信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眾生平等,引導學生尊重生命,尊師敬道、知孝心懂孝行,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去惡存善,引導學生團結友愛、誠實守信,善於助人為樂。

4.依託武術文化傳承教育基地,該校開設了武術課,邀請王恆田教授楊家八盒,也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到龍騰四海武校鍛鍊身體,通過激發學生對武術的熱愛,發揚武術運動中蘊含的尊師重道、堅韌篤實、講禮守信等優良的道德品質,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地域文化融於德育教育的反思

渝北區寨坪完小利用地域文化構建校本模式,將地域特色鮮明的華鎣山文化融入到學校德育教學,挖掘利用了本地德育資源,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做到了就地取材,用充滿生活味道的鄉土氣息的材料來教育學生,實現農村國小德育的校本融合,使學生知、情、意、行相統一。但如何讓教學計劃更加合理、德育活動更具操作性和取得成效更明顯等方面,需要進行反思和改進,而且學生的道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還需調動家庭、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共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