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中職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才智咖 人氣:2.67W
畢業論文


英語教學中中職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陳豔麗

(重慶女子職業高階中學,重慶  400024

  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和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點。因此,中職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生  英語教學  學習能力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728-2462(2007)05-00081-02

 

據中央教科所職成教所專家調查:中職生就業率高達95%,大學本科畢業生僅為60%左右。而隨後3年的跟蹤調查統計,中職生跳槽、轉行的競高達70%,大學本科畢業生則為25%。這些資料充分表明中職生雖然就業面廣、就業率高,但社會競爭能力較低,從事的工作多為勞動密集型為主。因此越來越多的中職學生畢業後選擇進1步學歷進修,參加崗位培訓或成人教育來提升社會競爭能力,故在校期間如何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能力成為我們中職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同時,全國正加大對職業教育投入,重視職業教育,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和報考中職學校,因此我們肩負著為社會培養能適應市場需要的合格的中職生,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和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點。

英語教學作為中職教育的公共素質課,同時也是1種語言技能,是中職畢業生培養終生學習能力的重點。學習語言的根本目的是運用語言,因此,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從很大程度上講,判斷英語教學成功與否的1個重要標準就是看學生最終能有效的輸出多少英語,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運用英語,而不是看學了多少教材,背了多少課文。為此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更有效的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注重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營造純英語的環境
   
語言學習離不開真實的語言環境,英美國家的學生在純英語的環境中輕鬆自然的就學會了英語。而我們的學生卻不可能擁有這樣的外在環境,英語課堂就成為了英語環境創設的主要陣地。在英語課堂上,我們首先要堅持說英語,用英語組織教學,要求學生們在課堂上也只能講英語,儘可能的把母語忘掉。儘可能給學生營造純英語的環境,提供實踐的機會,從而在不知不覺中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增強。
    
2、實施任務型學習方式
   
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目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讓學生動手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英語。任務型學習活動是通過解釋、表達、詢問與說明等形式來培養語言運用的能力,其核心是通過做事學習(learning by doing),即在實踐中學習,該教學模式1般涉及專案設計、小組學習、協作實踐和目標建構。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教學將會徹底改變傳統語法分析型的授課方式,有利於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和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文化理解;並且,也有利於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外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絡。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儘量讓他們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感知英語,而不是側重於有意識的認知英語,這對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和保持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是保障學生能自由、自然、正確使用英語的絕佳途徑。1旦他們的英語學習達到了1定程度,他們語言的學習能力也會隨之顯現和提高,也為他們語言的終生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3、加大實用英語的教學

外語作為1種工具和手段,人們學習,研究它的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和交流。這也是英語教學,無論旅遊專業、公關專業還是計算機等其他專業的基本目標。如果能在中職學校裡系統的學習1些與今後生活工作可能相關的應用文體,並獲得概括性的認識,哪怕只是粗淺的認識,對於以後的工作實戰,也是會有良好的輔助作用的。從社會進步的角度看,實用英語的推廣應該成為1種發展的需要。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深化,中國正式加入WTO,大量外商、外資湧入國內已成為必然,走出國門工作學習的人也將越來越多,能夠以外語作為交流工具的專業人才的培養就成為1大趨勢。因此,實用性外語的突出地位也愈加明顯。求職外企要遞英文簡歷;閱讀外刊要面對英文廣告;購買外國商品要閱讀英文說明書;方便外賓外商要配備英文標識指南;為外賓餐飲客房服務等等,都使得實用型英語的推廣成為必需。以菜譜選單為例,通過對中西菜譜選單的學習,學生會大量接觸到諸如“cabbage(捲心菜)”, “greens(青菜)”, “spinach(菠菜)”, “celery(芹菜)”, “leek(韭菜)”, “eggplant(茄子)”,  “turnip(蘿蔔)”, “carrot(胡蘿蔔)”, “potato(馬鈴薯)”, “tomato(西紅柿)”, “marrow(西葫蘆)”, “lettuce(萵苣)”, “cucumber(黃瓜)”, “broccoli(西蘭花)“mushroom(蘑菇)“onion(洋蔥)等蔬菜的英文名。這些詞都是系統性的大面積、高頻度反覆出現的,並且還是很具體直觀的出現於中西菜名的搭配中,如“Eggplant W. Meat Garlic Sauce(魚香肉絲)”, “Hot and Sour Cucumber(酸辣黃瓜)” “Hashed Brown Potatoes(煎土豆餅)。中文的,在菜譜選單裡就反覆出現了“bean(蠶豆)”, “pea(豌豆)”, “lentil(扁豆)”, “string bean(4季豆)”, “soy bean(黃豆)“bean cake(豆腐)等等。如果能夠把這些詞比較著的聯絡起來記憶,記憶就會變的富於聯想性和趣味性,也就更加得深刻,對今後的就業和再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英語教學中中職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