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

才智咖 人氣:8.82K
淺析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
摘要:《高職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所提出的“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教學要求,突出了培養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也可稱為“社會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結合當前社會需求和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探討了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從而達到語言為交際服務這一目的。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社會文化能力
  
  美國教育家溫斯頓·布倫姆伯格曾說過:“採取只知語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養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語言與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不可分割且相互滲透的。人類用語言創造了文化,文化反過來又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廣義上說,文化是指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政治經濟制度、宗教信仰、風俗人情的總和。在教學中,我們常把文化分為兩個層面:即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通常交際文化要比知識文化更直接地影響跨文化交際和言語中所蘊含的文化資訊。對文化所包含的這兩個層面的熟悉、掌握、運用程度,就是我們要探討的社會文化能力。
  中國加入WTO以後,社會對涉外人才的培養數量和層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行各業對外向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也愈益迫切。高職英語教學作為高職教育與社會需求接軌的一個重要環節,日益受到重視。但從目前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還存在很多不足。例如:(1)高職學生入學成績參差不齊,英語基礎相對薄弱,閱讀、聽說能力也比較差。大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學生只能進行最簡單的日常生活會話。(2)高職英語教學的師資力量不是原來中專學校或中學裡過來的,就是剛畢業的應屆生。教學方法不能適應高職教育的特點,事倍功半。(3)在英語教學中,人們普遍忽視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認為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語言知識的`傳授,沒有把文化滲透和學生的語用能力相結合。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組織修訂的《高職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明確提出了“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目標。[1]新的基本要求體現了以下特點:(1)高職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突出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2)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將語言基礎能力與實際涉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滿足21世紀經濟發展對高職人才的要求。(3)為適應改革開放對涉外業務交際能力的需求,加強聽說能力的訓練以及加強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已成為高職外語教學的當務之急。
  高職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進行涉外交際,高職英語教學應加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但是,應用能力不但泛指應用語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語言運用到實際涉外交際環境中的能力。後者也可稱為“社會文化能力”。應用能力是社會文化能力的基礎,社會文化能力則是應用能力的最終表現。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以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為最終目的。
  實際上,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層次上都可以進行,它存在於語言教學的各個環節。
  首先,作為高職英語教學引領者的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海姆斯(Hymes)曾說過,外語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在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不該說話,對誰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談什麼。”從這個意義上看,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語言能力與文化能力是不可分離、相輔相成的。對英語學習者來說,學習英語既是為了掌握一種新的交際工具,也是為了學習和了解其他文化;從教師教學角度來看,教授一門語言同時也是在傳授一種文化。教師不能只顧教授語言知識,也不能教語音的只管教語音、教語法的只管教語法。英語教學“只有考慮到文化因素,我們才能全面地理解語言行為”(Crane,1981),才能更有效地交際。由此可見,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更新教育觀念,把教學指導思想從“語言為本”向“以語言運用為本”轉變,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