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

才智咖 人氣:7.7K

摘要:針對我國商業銀行新興發展的個人理財業務,本文通過對目前個人理財理念及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的研究,指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對策,以此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淺探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

關鍵詞:商業銀行 個人理財
    
  一、國內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概述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
  個人理財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而個人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資訊與金融產品,通過發掘客戶需求,幫助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制定個人財務管理計劃,並幫助客戶選擇金融產品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具體的講,我國當前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要求。
  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是商業銀行利用其網點、技術、人才、資訊、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以自然人(或個人客戶)為服務物件,為其提供包括代理投資理財、代收代付、代理保管、轉賬匯兌結算、資金融通、資訊諮詢等在內的全方位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對個人的金融理財服務僅僅侷限於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的業務。可是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迅速發展起來。以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財中心”為開始至今的10年期間,在以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為主體的基礎上,各家機構紛紛推出相應的理財產品和服務。2001年6月,上海出現了以楊韶敏等6位理財員命名的理財工作室,這標誌著我國銀行業在個人理財服務上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近幾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經過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研究和探索,已經普遍認識到了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在紛紛設立,新的金融產品也在不斷地推出,國內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將該業務的開展作為競爭優質客戶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理財產品單一,存在同質化
  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儘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財品牌,如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品牌,中信實業銀行的“理財寶”品牌,工行的“理財金賬戶”等。但它們的業務範圍更多的只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個人信貸、代收代付、資訊服務等基礎性理財產品上,關於投資類理財產品相對較少,更談不上結合客戶的投資偏好和資金實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計劃。同時,我國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趨同現象嚴重,一家能做的業務,別人可以很快“複製”, 一家銀行剛剛開發出新產品,其他商業銀行立刻就能跟進,儘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點類似、投資收益相當, 各行間的差異就主要表現在代客理財的重點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業經營的政策體制,限制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
  由於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於分業經營階段,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使得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為客戶實現增值,這大大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空間,導致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還是停留在諮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
  (三)專業理財人員的缺乏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知識性、技術性相當強的綜合業務,涉及到市場、資本、金融、投資、貿易、法律等各個領域,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全面瞭解銀行個人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資本、證券、保險、投資、期貨、房地產等相關金融知識,具有綜合性強、靈敏度高、涉及面廣等特點。但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個人理財服務人員,多是原來從事傳統銀行業務的員工,對證券、保險等專業知識知之不多,文化素質也普遍不高,理財建議還只是停留在為客戶提供儲種選擇、個人存單質押等與傳統儲蓄業務相關的服務上,而未能真正為客戶提供適當的理財建議,不能讓客戶瞭解理財的核心和含義,只會讓客戶感到自己離理財服務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