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能力培養

才智咖 人氣:8.07K
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能力培養
  論文關鍵詞: 大學教學  教學 翻譯能力

論文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如何改進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教學提出基本對策,包括對現行教學大綱作必要修訂、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一步革新及加強學生跨交際能力培養等。

大學英語教學是我國高等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滿足國家和個人對英語的實際需要。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廣泛,各行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於既有專業知識,又有一定翻譯能力的人材的培養愈發迫切。[1]時代要求非英語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後除了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外,還應能從事本專業的一般翻譯工作。因此,具備一定的翻譯能力對於大學生日後走向工作崗位是大有裨益的。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大學英語是一門基礎課程,大多數高校都開設有精讀、泛讀和視聽說課程。然而,在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由於教學思想上的不夠重視,翻譯教學分量很輕,所佔的比例微乎其微,一直屬於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導致翻譯教學效果不佳。在1996年的四級考試中首次出現英譯漢題型之後,直到2003年的13次考試中,翻譯題只出現2次,對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可想而知。2004年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試行方案[2]將翻譯列入考試專案,由改革前的英譯漢變成漢譯英,並在試卷的綜合測試部分與篇章問答中輪流出現,分值佔卷面總分的5%。這使得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產生了對“譯”的要求,“譯”終於有了一席之地,但也只是微乎其微的分值[3]。教學雙方都把翻譯看作是無足輕重的事情,學生的翻譯能力普遍低下。
非英語專業學生普遍缺乏翻譯訓練,英語基礎知識又不夠紮實,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不強。儘管近年來的四、六級考試成績步步高昇,但在聽、說、讀、寫、譯諸項技能中,翻譯能力仍然是學生的弱項。許多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甚至主動放棄翻譯複習,而將重點放在了聽力和閱讀上,即使是一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也不例外。有人對2001年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的英譯漢部分作了分析,結果表明:考生除了對句子結構較為簡單的第72題翻譯得較好,及格率近70%,其餘各小題及格率均在40%。由此可見,考生的英譯漢總體水平還不夠令人滿意。
翻譯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最薄弱環節。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大多校在教學指導思想上不夠重視。一直把閱讀當作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要求各級部門把它作為最重要教學環節。其次是聽、說。“譯”幾乎處於被忽視的地位。甚至有學生還誤以為有了字典這一工具,生詞的難題就可解決,翻譯也就不成問題了。另一方面是大學英語教材本身的問題。目前國內使用的幾套大學英語教材均沒有系統全面介紹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的獨立單元,最多是圍繞課文開展的一些零星翻譯練習。這些翻譯習題更像是地模仿造句,其目的是考查學生能否熟練運用課文中的句型和詞彙。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樣的練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翻譯。可見,無論教學大綱還是教材安排,都沒有重視翻譯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培養的建議
  1.修訂現行教學大綱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旨在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培養。上世紀80年代反覆修訂且沿襲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從未提到過對“譯”的能力培養。1999年教學大綱再次修訂,對翻譯提出的具體要求是,藉助詞典與課文難度相當的文章譯成,筆譯速度達到每小時300個單詞[6]。
由此看來,這一要求不但沒有使人對翻譯重視起來,反而誤導別人以為一旦有了字典,翻譯就不成問題了,從而更加忽略翻譯能力的培養。改革後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並沒有把翻譯作為一種常設題型固定下來,只是在綜合測試與篇章問答中輪流出現,所佔分值也很少,根本不足以引起廣大師生對翻譯教學的重視。
鑑於此,我認為,在以後的教學改革中,一定要提高翻譯的地位,要強調翻譯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課程設定及選修課方面對其作出硬性規定,將翻譯課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在教學大綱中也要規定對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具體要求,同時在考試中加大翻譯題的比重。總而言之,要從源頭上重視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
2.改革教學內容及課程設定
目前翻譯教學缺乏包括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例項、翻譯評論和翻譯練習在內的好教材。我初步了大部分高校選用的十幾種非英語專業教材,除極個別教材外,絕大多數課本中依然強調傳統觀念上最為重視的聽、說、讀、寫,翻譯練習少之甚少,幾乎沒有任何跟翻譯技巧與翻譯理論有關的文字。這種現象應當儘快終止。應該在現行的教材內容基礎上加大翻譯練習的比重,不只是保留原來的漢譯英句子,還應當加上英漢互譯的段落練習,並督促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