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自我效能對電子白板使用意向的影響路徑研究

才智咖 人氣:1.44W

摘 要:本研究通過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國中部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教學的教師進行調查,以社會認知理論和技術接受模型為理論基礎,構建了包括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自我效能、對電子白板的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以及使用意向四個因素的解釋結構模型,並使用AMOS6.0和SPSS18.0)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教師的自我效能對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意向並無顯著的直接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教師對電子白板的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對電子白板的使用意向產生間接的顯著性影響,且易用性感知的中介作用更為顯著。

中學教師自我效能對電子白板使用意向的影響路徑研究

關鍵詞:互動式電子白板;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使用意向;自我效能

引言

互動式電子白板(Inter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以下簡稱電子白板)是數字聚合技術發展的產物,在學校資訊化建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電子白板在學校教育的逐漸普及和應用是繼黑板、多媒體投影等教學媒體之後又一次掀起了教育理念、教學設計、課堂形態等多方面的變革。Moss等人根據教師關注點的不同將電子白板的互動劃分為技術性互動、物理性互動和概念性互動。技術性互動主要是指與電子白板的技術功能相關的互動,解決的是教師“教學”層面的問題,是電子白板基本功能的體現;物理性互動主要是指學生與電子白板上面的元素進行的操作性互動,在 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概念性互動主要是指學生與課程的概念或觀念進行互動,實現對其進行探索和建構的過程,是電子白板深層次的應用。然而,目前電子白板的互動性主要體現在技術性互動和物理性互動,且以前者為主,概念性互動較為罕見,未能實現電子白板與課程的深度融合。如果將課程比作馬車,電子白板比作匹快馬,那麼,實現電子白板與課程有效融合的關鍵是執鞭人―― 線教師。影響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因素很多,社會認知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是影響個體行為的 項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基於此,結合技術接受模型,我們就教師的自我效能對電子白板使用意向的影響路徑做了初步探討,希望對實現電子白板與課程的深度融合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一、理論基礎

1、技術接受模型

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是Ajzen(1975)提出的一個著名的預測和解釋個體行為的模型,包括行為傾向(Behavioral Intention)、態度(Attitudes)和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s)三部分。TRA認為個體的行為傾向是由他對該行為的態度和主觀規範共同決定的。根據Miller(2005)的觀點,行為傾向是指個體對某項行為的'態度和主觀意念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態度是行為主體針對某項特殊行為的信念集合,建立了信念與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主觀規範是指個體在預測自身行為時,那些對個體是否進行某項特定行為具有影響力的個人或團體的主觀見解或判斷。

為解釋和預測使用者對資訊系統的接受程度,Davis在理清信念、態度、意圖和行為之間關係的基礎上提出了技術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是TAM的核心概念。有用性感知是指“使用者認為使用某一技術能夠提高其工作績效的程度”,易用性感知是指“使用者認為使用某一技術的容易程度或使用某一技術可減少努力的程度”。 TAM認為個體使用某項技術的行為是由行為意向決定的,而行為意向的形成則受到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的影響。此外,易用性感知還影響有用性感知。 2.社會認知理論 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為心理學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新的理念,是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個體行為模型。該理論認為影響人類行為的認知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行為主體對行為結果的預期,即行為主體對行為結果的價值是否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的一種主觀判斷,是個體進行一切行為的前提;另一種是行為主體對自身能力的預期,即行為主體對自身是否具備完成某項特定行為所需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也就是自我效能,是個體進行一切行為的基礎。後續研究表明,只有人們相信某項行為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價值,能夠滿足自身需求,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該行為時才會為之付出努力,且努力程度與行為結果的價值及自我效能的高低密切相關。

社會認知理論中行為主體對行為結果的預期與技術接受模型中有用性感知較為類似,且後者在測度上更適合於工作情境下的研究。鑑於此,本研究中採用了有用性感知的概念,將自我效能感作為一項重要的個人特質納入到了研究模型。

二、研究模型與假設

以上述理論為基礎,我們提出瞭如圖1所示的研究預設模型,將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自我效能作為唯一的外部變數,用以檢驗它對電子白板使用意向的影響。以下內容將對研究模型中各變數的概念及變數間對應的假設關係進行論述。

1、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和使用意向

技術接受模型及後續研究表明,易用性感知對有用性感知以及二者對使用意向均存在較為穩定的影響。本研究中,有用性感知是指教師對電子白板能夠提高教學績效程度的主觀判斷,易用性感知是指教師對使用電子白板的容易程度或使用電子白板可減少其他方面努力程度的主觀判斷,使用意向是指教師對使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的主觀意念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為進一步研究教師的自我效能對電子白板使用意向的影響,本研究保留了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對使用意向的影響假設和易用性感知對有用性感知的影響假設。基於此,我們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H1):易用性感知正向影響有用性感知,即教師對電子白板的易用性感知越強,有用性感知就越強。

假設2(H2):易用性感知正向影響電子白板的使用意向,即教師對電子白板易用性感知越強,越傾向於使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

假設3(H3):有用性感知正向影響電子白板的使用意向,即教師對電子白板的有用性感知越強,越傾向於使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

2、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認知心理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主題,是教師使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的認知動力之一。本研究中,自我效能是指教師對自己是否具備利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所需能力的一種主觀推測與判斷。目前,許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對個體行為傾向存在著顯著性影響。如Agarwal(2000)、Lgbaria和Livari(1995)、Venkatesh(2000)以及Venkatesh和Davis(1996)等相關研究表明自我效能與易用性感知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係,自我效能感對易用性感知具有顯著性影響;TinoFenech(1998)所做的人們對全球資訊網接受程度的研究表明個體的計算機自我效能對計算機有用性感知有著顯著的影響。此外,Mathieson(2001)以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Planned Behavior)為基礎,發現行為主體對知識、技能的感知對該主體使用某項資訊系統的行為傾向有著顯著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