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農村國中生物學教學的幾點思考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6W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質教育,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學能力,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在此背景下,教師要使學生各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則必須落實到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當中。

新課標下農村國中生物學教學的幾點思考論文

新課標下中學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一方面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通過向學生滲透生物新課程標準下體現的基本觀點,對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使知識性和思想性相互滲透,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形成正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由此可見,教師只有重視了生物課的思想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完成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身處農村,作為一名國中生物學教師,怎樣才能很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完成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

1、教師必須明確生物新課標所體現的基本觀點

比如在講述“動物體的結構層次”這部分內容時體現了生命的物質性觀點,即細胞、組織、系統、生物體,而細胞是由各種化學元素所構成的。在講述“消化和吸收”時,小腸的長度可達成 5-6m,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並且在小腸的內表面還有許多環形的皺襞和小腸絨毛,這種結構可以使小腸的吸收面積達到200㎡以上。這種結構使得小腸成了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體現了生物體的結構決定其功能並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在講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時,體現了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比如竹節蟲的體形與竹枝非常相似,稱為擬態,這能有效的躲避敵害,這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充分闡述了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物盡天擇,適者生存”。當然新課標下中學生物學體現的基本觀點還有許多,如對立統一、整體與區域性、一般與特殊等。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這些觀點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將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有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2、分析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學校本身條件,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傳授生物學知識和研究方法

通過學生對基本觀點的理解,完成了生物課的思想教育功能後,教師的重點轉移到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和對生物學研究方法的運用。這直接體現了新課改的意圖和新課標的貫徹。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是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這個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瞭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農村的國中學生居住地分散,所接受的國小教育層次不一,理解接受能力差距較大,並且大都沒有學過自然、地理等科目,對生物學的理解僅限於語文課本上的介紹。另外,農村中學的基礎設施、辦學條件、教學裝置嚴重落後,如沒有學生住宿樓,沒有多媒體教室,連幻燈機都是破爛不堪等。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求學生每天走很長時間的路到校上課,沒有足夠的課外時間進行各種探究活動,對知識的理解將侷限於理論……這一切為國中生物學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難度。但農村中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居住於大自然中,每天都與各種生物打交道,對生物有熟悉感,對各種生物現象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也為鄉村教師的生物學教學奠定了基礎。作為農村國中生物學教師怎樣面對這些不利條件和有利因素,讓新課程理念、新課標精神落到實處 ,筆者作了如下探索。

2.1構建和諧的生物學教學課堂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明知學習十分重要,但卻不願意進入學習狀態,不願去接受學習任務;強迫其學習,又會讓其產生逆反心理。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生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要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必須要求教師打造一個和諧的課堂。優美和諧的教學環境應該是充滿情趣和歡樂,盪漾著問題和好奇,洋溢著詩意和鼓舞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會收起到雙贏的效果。這種環境中充滿了民主、平等、寬鬆、寬容、賞識的教學氛圍,學生能大膽的自主討論、合作交流。教師要保持快樂的精神面貌,促使學生學習,從而能親師、樂學。求知需求永遠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學生求知慾的激發,離不開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在講到種子植物時,可以引用這樣一則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裡面住著個白胖子。”學生聽了這則謎語,再聯絡到種子的結構,很輕易地說出了答案。教師再進行追問:“麻屋子”指什麼?“紅帳子”指什麼?“白胖子”指什麼?它們合起來叫什麼?經過這一過程,學生的求知慾得到激發,並對生物學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

2.2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催化劑”,當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後就會自主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要做的是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有趣、新穎、別緻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引出他們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濃厚興趣,他們就會願意學,喜歡鑽,自主地動腦筋探索知識奧妙,愉快地尋求知識歸宿,從而煥發起更高的求知慾,這對於他們形成生物學概念,掌握生物學規律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在講“血液”這一節時,教師形象生動的將血細胞的三種成分比喻為“搬運工”、“修補匠”、“英勇的戰士”這樣做,便可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產生很強的感召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在輕鬆愉快中傳授了知識。

2.3利用學生熟悉生物的優勢,強化其親身體驗,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能夠做的探究活動,放手讓他們去做。比如“探究影響鼠婦生物的環境因素”,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制代用品,這樣可以消除實驗的神祕感,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並使他們逐步形成了環保和節約的意識。

2.4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在生物學的教學中,最常採用的是探究式教學法。學生對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願望,學習的進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種自然傾向的激發,因此採用探究的學習方法,可以很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將學生從單純地接受式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將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加者和導航員。按照這種師生組合,教師的主要責任是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國中生物學教材中有許多探究的例項:如“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人的瞳孔大小的變化”、“測定反應速度”等。當然,除了探究式教學法外,還有其他教學方法:如例證法、類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綜上所述,在農村國中生物學的教學中,只要堅持新課改的精神,落實好新課標,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標,重視學生興趣和思想觀、價值觀的培養,就可以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就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