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粉彩肇源的工藝基礎

才智咖 人氣:9.81K
探析粉彩肇源的工藝基礎
摘要:粉彩的產生緣於康熙五彩、琺琅彩的影響。工藝以材質為主,材質為本物特徵。要識別和鑑證任何工藝品類,必須從工藝材質入手,從材質根本的工藝基礎上分析,才能辨其態、識其質、中其的。

關鍵詞:陶瓷粉彩 材質基礎

  
  粉彩,是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它以“粉潤柔和、色彩豐富、畫工細膩、風格迥異”的藝術特點而風靡古今中外。清末陳瀏在《陶雅》中盛讚粉彩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嬌奪目,工緻殊常”。法國人早在1805年就把粉彩稱作“玫瑰族瓷器”,認為只有高貴的玫瑰花才能與之媲美。
  據史料記載,粉彩瓷有“始於康熙、精於雍正、盛於乾隆”之說。《中國陶瓷史》載:“粉彩瓷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琅彩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制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即粉彩瓷是在康熙五彩和琺琅彩的工藝基礎,尤其是材質基礎上產生的。本文擬就康熙五彩、琺琅彩和粉彩的色料材質的分析,一敘管窺之見。
  
  一
  
  說到康熙五彩,就不能不提到大明五彩。大明五彩是明代成化年間,由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一種釉下青花與釉上紅、綠、翠綠和赭色綜合裝飾的瓷器,旨在打破青花單一色彩的瓷繪格局。《博物要覽》、《敝帚軒剩語》、《長物志》均說其因“青花間裝五色”而得名,其中尤數成化窯燒製的最為精緻,史有“成窯五彩”之譽。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件成化五彩團蓮紋罐,蓋是雍正年間後配的。《清宮檔案》記載,雍正七年四月十三日“圓明園來貼,太監劉希文交來成窯五彩磁罐一件(無蓋),傳旨,著做木樣呈覽……將此罐交年希堯添一蓋,照此樣燒造幾件來”。由此可見,產於明代的五彩瓷也是酷愛漢文化藝術的雍正帝的`珍愛。康熙年間,御窯廠在複製大明五彩的生產實踐中,發明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尤其是俗稱“古翠”的藍彩在燒成後的呈色效果,其濃豔程度超過了青花。從此,古翠取代了青花,開創了純釉上彩繪的藝術領域,形成了“康熙五彩”的主導地位。
  康熙五彩的彩料屬於低溫釉料,烤燒溫度較之粉彩為高,故後人稱前者為“硬彩”,後者為“軟彩”。“硬彩”之硬,在於著色元素及著色機理。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物化測定分析,五彩中的紅彩主要著色劑是氧化鐵,黃彩也是氧化鐵,綠彩系銅綠鉛釉,藍彩屬鈷藍鉛釉,黑彩為鐵、錳、鈷和銅,即用鈷土礦和銅花片配製而成的。由此所見,明清時代的五彩和粉彩大部分都是在古代低溫色釉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兩者在化學組成上的最大差別是低溫色釉都屬PbO-SiO2二元系統,而釉上彩則大部分為PbO-SiO2-K2O三元系統,在著色機理方面,綠釉和綠彩都是Cu 離子著色,黃釉和黃彩都屬Fe 離子著色,礬紅和金紅分別為Fe2O3和金的懸浮體著色, 藍釉和藍彩都屬(CoO4)2-離子著色。所以,五彩的爐溫高達800 ℃左右,具有鮮明透徹、耐火、不褪色、不剝落、恆久如新的特點。《飲流齋說瓷》評價說:“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有必要說明的是,康熙五彩曾興盛一時,但隨著雍正粉彩的崛起,遂遭冷落。直到清末民初時,古玩收藏界颳起一股“康熙五彩”熱才漸有復甦,景德鎮依照視前朝為古時的傳統,把康熙五彩俗稱“古彩”,也就是說,在景德鎮,康熙五彩就是古彩,以區別於大明五彩。
  
  二
  
  琺琅彩源自於銅胎琺琅,始於康熙中晚期,盛於雍、乾兩朝。琺琅彩瓷先在景德鎮燒好精細白瓷,然後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由御用畫師彩繪並燒製而成。康熙對法國的畫琺琅技藝非常賞識,曾邀請法國藝人進入琺琅作供御。所用彩料,雍正六年以前用進口彩料。《清宮檔案》記載 :“雍正六年二月二十日……奉怡親王諭,著試燒煉琺琅料……七月十二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本月初十日怡親王交琺琅料月白色、白色、黃色、綠色、深亮綠色、淺藍色、鬆黃色、淺亮綠色、黑色,以上共九樣。舊有西洋琺琅料月白色……以上共九樣。新煉琺琅料月白色、黃色、白色、淺綠色、亮青色、藍色、鬆綠色、亮綠色、黑色共九樣。新增琺琅料軟白色、秋香色、淡鬆黃綠色、藕荷色、淺綠色、深葡萄色、青銅色、鬆黃色,以上共九樣”。煉琺琅彩料有專職工匠,造辦處檔案提到的有“吹釉煉琺琅人胡大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