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對我國外商投資結構的影響及相關效應分析

才智咖 人氣:1.07W
入世對我國外商投資結構的影響及相關效應分析
加入WTO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結構和外商直接投資結構兩方面。外商投資結構,將出現一些合理的變動趨勢,並對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產生某些有利的效應。

  三次產業引資結構的變化及效應:外商對第三產業的投資將大幅增加,對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投資比重將逐步下降。

  改革開放以來,外商對我國的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部門,對第一產業的投資比重很低,對第三產業的投資比重也相對偏低。在外商協議投資中,1979一1990年,第二產業的比重為60.3%,第一產業的比重只有2.9%,第三產業的比重為36.8%;1991一1998年,外商對第二產業的投資比重上升為65.4%,其中工業的比重高達62.4%,而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為1.7%,第三產業的投資比重也降低為32.9%。在外商實際投資中,1997-1998年第二產業的比重高達70.4%,其中工業的投資比重高達66.6%,而第一產業的比重只有1.4%,第三產業的比重也只有28.2%。在1998年底註冊登記的外商投資企業中,外方註冊資本,第二產業的比重為64.1%,其中工業的比重為61.3%,而第一產業的比重只為1.5%,第三產業的比重為34.4%。顯然,外商投資結構向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傾斜的特徵很突出。

  外商直接投資的結構性傾斜,與我國產業的對外開放度有關。隨著我國加入WTO之後第三產業開放領域的擴大,外商對第三產業的直接投資將增長較快,投資比重將逐步上升,而對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投資比重將相應下降,從而引起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的變化。這種變化在“十五”期間將明顯地表現出來。

  從國際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變動趨勢看,對第三產業的投資比重自80年代以來迅速上升,第三產業的投資在國際直接投資的存量和流量中的比重由70年代的不足30%提高到90年代以來的50%~60%。在開發中國家和地區,第一產業的投資比重大體穩定在20%,第二產業的投資比重由70年代的55%以上下降為90年代以來的不夠50%,而第三產業的比重則由低於25%上升到高於30%。也就是說,與全球性國際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變動趨勢一樣,開發中國家和地區中第三產業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率大幅度高於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的外資增長率也高於第二產業,其中工業或製造業的外資比重和相對增長率都明顯降低。可見,我國第三產業外商投資比重上升而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外商投資比重下降的發展態勢,也是符合國際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變動趨勢的。

  從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的現狀看,90年代以來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比重升幅過大,第三產業的實際比重不合理下降,使結構偏差變得突出起來,並對經濟增長產生了較大影響。產業結構偏差的加深,與外商投資過多地向工業部門傾斜有一定關係。“十五”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要求,是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並提高其比重,相應地降低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的比重。從這個角度看,外商投資產業結構的變動態勢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是一致的,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程序的推進。

工業引資結構的變化及效應:採掘業和電氣水部門引資上升,製造業引資比重相應下降;原料工業引資上升,加工業引資比重下降;技術密集的加工業引資上升,一般加工業引資比重下降

  至今為止,外商對我國工業的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對採掘業和電氣水部門(電力、煤氣和自來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投資比重很低。1996-1998年,在外商對工業的協議投資中,製造業的平均比重為88.9%,採掘業和電氣水部門的平均比重分別為1.9%和9.1%;在外商對工業的實際投資中,1997-1998年,製造業的比重也為88.9%,採掘業和電氣水部門的比重分別為2.5%和8.7%;在1998年末登記註冊的外商投資工業企業中,外方註冊資本,製造業的比重為93.3%,採掘業和電氣水部門的比重只有0.9%和5.9%。隨著加入WTO之後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在“十五”期間,外商將較大幅度增加對採掘業的電氣水部門的直接投資,對這兩個領域的投資比重將逐步上升,相應地,對製造業的投資比重將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