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討論的有效性研究

才智咖 人氣:1.63W

  摘 要 有效教學就是有效率的教學。英語課堂分組討論是有效實施英語教學的重要途經之一。然而,英語課堂分組討論存在著理論上的有效性與實踐中的低效率的矛盾。本文在分析英語課堂分組討論的現狀及原因的基礎上,擬對如何提高英語課堂分組討論的有效性問題進行探討。

英語課堂討論的有效性研究

    關鍵詞 英語課堂 分組討論 有效性

    一、引言
     有效教學就是有效率的教學。張璐沿用經濟學概念將教學效率表述為: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效果)/教學投入,或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張璐, 2000)姚利民將有效教學定義如下:有效教學是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的合規律性,成功引起、維持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姚利民,2005)故此,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是看學生的投入狀態和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有效教學具有多樣性,為實現教學的高效率,教師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其中課堂討論符合現代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是有效實施教學的重要途經之一。

    課堂討論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圍繞某一話題或內容在課堂上各抒己見,相互討論,相互啟發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張淑蓉,2006) 英語課堂討論有助於調動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英語課堂討論可以是全班討論,也可以是分組討論。筆者擬對英語課堂分組討論的有效性問題進行探討。

    二、英語課堂分組討論的現狀及原因分析英語課堂分組討論作為一種教學形式雖已被許多研究證實了其科學性和有效性,但在實踐應用中卻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高,或者只有少數幾英語課堂討論的有效性研究鄧小華 謝美清(井岡山大學 江西省 343000)摘 要 有效教學就是有效率的教學。英語課堂分組討論是有效實施英語教學的重要途經之一。然而,英語課堂分組討論存在著理論上的有效性與實踐中的低效率的矛盾。本文在分析英語課堂分組討論的現狀及原因的基礎上,擬對如何提高英語課堂分組討論的有效性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英語課堂 分組討論 有效性個優秀學生參與討論;另一方面,許多教師並不願意或很少進行英語課堂分組討論。因此,英語課堂分組討論存在著理論上的有效性與實踐中的低效率的矛盾。其原因何在?筆者經過調查瞭解到:大部分學生不願意參與討論存在各種原因。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小組人數多,發言機會少,學生緊張,缺乏自信,怕丟臉,口語欠佳, 英語表達能力差等都會影響其參與討論;從教師的角度分析,教師對課堂討論內容的設計與分組的方式也直接影響到討論效果。太難﹑太易﹑太枯燥或是學生認為太無用﹑太無聊的話題只會讓學生保持沉默。而教師不願意或很少進行英語課堂分組討論的原因主要是出於以下種種擔心:擔心討論會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度;擔心討論不能覆蓋教學內容和不能解決知識要點;擔心難以控制和駕馭討論,導致課堂混亂等等。還有的教師因為曾經嘗試過課堂分組討論,卻未能取得實效,而不採用了。

    三、提高英語課堂分組討論有效性的策略(一)明確主題和課前預習。

    1.明確主題。在課堂討論開始前,教師要計劃好討論,應使學生明確開展課堂討論的目的以及要實現的目標。明確討論的主題是有效實現課堂討論目的關鍵。適合的討論主題應具備以下條件:首先,主題是需要學生學習和理解掌握的重要內容,與學生學習不相關的內容不能作為討論主題。其次,主題是學生有興趣討論的,且適合學生討論的。因為討論的成功取決於學生的參與程度,後者又受學生參與慾望的制約。對不感興趣的主題或是一無所知的主題,學生不願意參與討論,課堂討論無法進行,自然也不能達到討論的目的。例如,在進行 college success 的課堂討論前,先提問如下幾個問題: (1)Do you want to be a successful student at college?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standard to judge whether a student is successful or not? (2) What tips will you suggest for becoming a top student?關於學業成功的話題是學生關注而感興趣的,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

    2.課前預習。抓好課前預習是實施課堂討論的重要一環。教師可提前將討論主題告訴學生,佈置學生預習課文,並儘可能搜尋相關資料。學生通過預習,經過緊張的動手動腦活動後,對教材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教師提前佈置的討論題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意見。同時,學生通過預習,熟悉了英語單詞,積累了一些與討論主題相關的英語表達。這就為課堂討論打下了基礎,學生們在課堂討論時就能有話可說,而且言之有物。學生在討論時分享著各自的勞動成果,有一種成就感,體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地位,從而激發了探索和求知的慾望。 (二)合理分組和建立適宜環境。

    1. 合理分組。實施課堂分組討論時,每組人數不宜太多。最理想的小組規模是4~8人。小組過大會因為減少學生參與討論的機會和增加組織討論的難度而導致討論效果下降。分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徵,適應學生的需要。一般認為,運用異質(在學習能力、交流技能、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方面不同)分組法比同質分組法更具有以下優點:(1)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處理方法,這有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2)學生之間的差異可帶來更多認知上的不平衡,這一點會促進學習,促進創造力的發揮以及社交能力的提高;(3)這樣的小組通過相互的磨合討論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有利於長期記憶;(4)每個成員都有參與討論的平等機會,討論效果會更好。

    2.建立適宜環境主要包括:

(1) 採取適合討論的座位模式。座位模式影響課堂教學,影響課堂中學生相互交流的形式和效果。秧田式的座位模式是不適於討論的。研究表明,如果小組成員彼此能看見對方並能聽到對方說話,那麼他們就願意與對方交流。(高爾,1990)因此,座位模式最好是圓圈式的,至少也應該是面對面的。這樣會便於所有成員參加討論。

    (2) 創設支援性環境。為了鼓勵學生在討論時積極思考和參與,教師要創設支援性環境。為此,教師要以民主式而非權威式的辦法組織或指導討論。只有具備民主與平等的理念和現實,人與人之間才能達到真正的溝通和理解。教師要善於傾聽小組的討論,而且要求小組成員學會傾聽——在他人說話時認真聽,努力去理解,適時作出反應。不要不理睬,或者輕易打斷他人的話語。師生須共同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所有學生都敢於發言,樂於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