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二次經營是施工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才智咖 人氣:1.91W

在建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客觀條件下,施工企業通常通過低價中標來獲取市場份額,這就決定了施工企業盈利甚微的命運。二次經營是企業經營效益的再補償,為專案能實現盈利提供了一種新的重要途徑。

探討二次經營是施工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一、二次經營達不到預期效果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失的成因分析

1.專案管理人員流動性大,對工程後期調價索賠重視力度不夠。施工企業的特點決定了流動性很大,這個專案沒有結束,主要管理人員已經調到下一個專案去了,到最後的留守期,熟悉情況的人員已經調走,留守人員力量單薄,責任不明,難以達到業主及後期工作要求。加之,現場監理、業主也有人員調整,造成工作前後銜接不上,許多基礎資料缺失,給二次經營工作帶來很大困難。這是施J:單位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二次經營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2.基礎工作不紮實,這是二次經營的致命障礙。管理人員不熟悉施工圖紙、不熟悉現場情況, 不瞭解施工工藝,監理簽證不及時、工程變更等基礎資料不規範、不全面。基礎資料沒有及時的留影像資料,時間長了,都是事後回憶,證據不充分,證據之間不能形成相互的支撐關係,沒有說服力,造成企業的效益流失。我公司的南京某專案,專案從開始到結束,過程管理比較健全。由於當時施工條件限制,需要把土方場地內倒運變更為外運,也報請了監理、業主同意此項變更。但由於技術人員的疏忽,沒有認真計算工程量,也沒有留影像資料。等專案竣工,地方審計署審計,把前面的全部推翻,重新計算工程量,由於我們的基礎資料不紮實,證據之間不能相互支援,此項不予計量,核減收入近200萬。基礎資料不紮實是搞好二次經營的致命障礙。

3.職能部門溝通不夠,知識面狹窄,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現象嚴重,造成效益的流失。技術部在施工中只注重技術方案,完成現場的施工,合同部只執行合同,物資部採購物資,部門只侷限於本部門的知識面,加之又沒有有效溝通,造成二次經營機會喪失,效益喪失。我公司的南京某地鐵專案,由於部門之間溝通不暢,合同條款中有一條,甲供材中防水材料必須要求上海某廠家供應,可以保證質量,但單價比其他供應商高每米30元,我們共採購2萬米,由於合同部認為這是物資部門的事情,要拿發票變更,而物資部認為這是合同部的事,要走合同計量,最後兩個部門都沒有做此項變更。專案結束,等我們再去找時,原業主領導已調整。機會已失去了,專案損失近60萬。

4.對建築施工市場認識不足,對審計工作重視不夠,加大了二次經營工作的難度。由於對國家政策、地方法規的規定不熟悉,造成二次經營工作被動的情況這幾年屢見不鮮。在施工過程中有的只盲目做監理工程師的工作,認為監理都認可了還有什麼問題。而在審計過程中,對不合理的支出,審計部門完全有權利予以核減,最終受損失的還是施工企業。 在工作過程中,常常會聽到施工單位這樣的說法: “監理工程師已經確認了,我們已經計價了,審計又能怎麼樣”。其實並非如此,我國的監理工程師制度雖然已推行了20多年,但由於個別監理工程師的素質等因素,使工程監理制度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在施工過程中,對資料籤認不及時、把關不嚴,對資料稽核不細,稀裡糊塗予以籤認,在審計時就會出現問題。對我方實際發生的數量,圖紙、計算、籤認、計量、金額等資料必須一致,相輔相成,證據之間形成支撐。如果我方沒有或完全沒有發生,即便是監理批覆了,數量計算有誤,審計人員也會照樣予以核減。

隨著國家投資額的控制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工程竣工結算審計已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有些專案後期原專案計價預算人員已調離,留守的人員又說不清,有的甚至有牴觸情緒。等審計報告要求籤字確認時,才知道核減了驚人的價值,造成企業效益大量流失。

5.對二次經營的時機把握不夠。一提二次經營,無論是專案的投資決策者還是專案的管理執行者,都把精力放在投標與簽約即“一次經營“上,認為”一次經營“搞好了,專案就有利潤。二次經營應該是專案竣工結束的事情。其實這是一種誤區,往往錯失時機。二次經營應該貫穿在專案的經營和管理過程整個階段,而且各階段任務不同。專案投標前階段,通過各種關係協助設計院工作,參與設計方案的確定和優化,為標後二次經營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專案投標階段,核對工程量清單。

專案施工準備階段,熟悉合同,編制二次經營計劃,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專案施工階段,做好基礎資料,工程變更、調價索賠是主要任務。專案完工階段,清算工程量,配合好審計工作,確保結算審計的順利進行。

二、提高施工企業二次經營結果的切實措施

1.加大對二次經營的重視力度。改變過去二次經營“雷聲大,雨點小“狀態,加大對二次經營的支援力度,從人員、資金全面給與支援。儘快培養一批既懂施工又會預算,既擅長公關又能言善辯的複合型人才,已迫在眉睫。同時建議公司對已完工的專案進行重點監控跟蹤,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為二次經營鋪好路。

2.把握二次經營的時機,建議二次經營由竣工結算事後向整個施工過程轉變,提前做好各項工作。由於竣工結算事後二次經營的一些弊端,一些單位已陸續開展了專案工程造價過程中的二次經營。每次經監理認可的計量資料先報業主指定的造價部門進行稽核,稽核通過後方可報業主支付。過程控制,透明度高,直觀明瞭。由於合同正在執行中,工程正在施工中,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以及設計單位等機構健全,人員相對穩定,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雙方能及時直觀的看到每一項工程的形成過程。這樣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減小了二次經營工作的難度。要按照二次經營各個階段的工作重點,有次序的做好基礎工作,為以後的調價索賠刨造條件。

3.加大合同的學習力度,熟悉合同法則。合同是我們各項工作的依據。熟悉合同是我們工作的前提。專案管理人員進場,就組織管理人員集體學習合同,熟悉條款。要讓職能部門、技術人員、現場領工都要熟悉合同的法則。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會有的放矢。我們原來一個專案,進場以後,把合同縮印,全體管理人員人手一冊,權利義務都很清楚。那裡需要籤監理聯絡單,那裡需要增加變更都很清楚。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也給二次經營創造了條件

4.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加大安全、質量的投入力度,爭取節約工期。施工單位一進場,就要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經批准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是合同檔案的組成部分,是以後專案進行二次經營的依據,施組除滿足工期、質量安全等要求外,必須做到具體全面、科學經濟。而且要根據現場實際不斷的優化,這樣才能做到最科學,最節省成本。質量與安全是順利施工的保證,沒有安全何談效益?高效的施工與高效的安全環境密不可分,要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且要嚴格落實,為節約工期創造條件。專案施工質量的優秀不一定意味著效益最優,捨棄成本而一位最求質量是不明智的選擇,應該按照合同對成品質量的規定合理安排施工,把握好質量與成本的度。關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原來一個專案,在進行員工休息區地面施工時就遇見這樣的事情,當時採購的沙子較細,如果大面積施工就會出現細小裂縫,影響下道施工工序的質量,經專案部質量會議決定,在不提高成本的情況下,施工中在細沙摻入適量粗砂,實驗結果就能滿足質量要求,遂於業主設計溝通後大面積施工,結束後一次驗收通過。如果節約了工期,就節約了管理費用等固定費用,也就是創造了效益。

5.建立二次經營的工作制度和程式規範,並建立一定的獎勵機制。加強過程監督,做好技術基礎管理工作,預防風險發生,是搞好二次經營的根本出路。對於數百萬元的審計核減價值,確實對企業是不小的經濟損失。為了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在不斷摸索規範二次經營工作的基礎上,建議建立二次經營的獎勵機制。使二次經營的結果與參與二次經營工作的人員在經濟利益上進行掛鉤,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特別是對於專案留守人員,有的留守人員還肩負著其他在建專案的重要工作,既要不影響在建工程工作的正常進行,又要配合已完專案的二次經營工作,的確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應該給與適當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