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徑論文

才智咖 人氣:9.9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影響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徑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影響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徑論文

摘 要:

教育是一項服務性的公益性事業。與其他行業不同,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與其他的社會企業不同,高等教育經濟效益追求的是高校資源的使用率和培養人才對社會的貢獻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影響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影響因素,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

高等教育; 影響因素; 經濟效益;

引言:

教育雖然是一項公益性事業,但是與商業一樣也有投入和產出,也需要講求經濟效益。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技術與知識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越來越大。人作為經濟發展中的基本要素之一,人的素質高低以及掌握和應用知識與技術的程度對現代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1]。對國家經濟發展而言,高素質的人才是國家間相互競爭的核心因素,他們能夠促進經濟跨越式發展。因此,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要重視人才的培養,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一、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意義探討

經濟效益是經濟學中的專業術語,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勞動消耗與勞動成果間的一種比例關係。主要包含投入與產出間的對比關係以及投入所得的成果是否符合社會需求。經濟效益就是用最少的價值創造最大的使用價值,也就是說在最少的時間內創造出最大的價值[2]。因此,用最少的勞動取得最有用的成果才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的勞動消耗下,產出的越多,經濟效益就越高。因此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首先要看教育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是否與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相符。高等教育的產出則是指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後能力素質是否有所提高,在科研及技術創新方面是否有突出成果。因此高等教育要在一定的教育投入下,達到規模越大、人才數量越多,在科研方面的成績越突出,經濟效益越高的效果。

雖然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與教育投入和教育有效產出有關,但是不能簡單地套用經濟學中的投入產出比的概念,認為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就是高等教育的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對比關係。這主要是因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增加勞動力的知識和技能,與其他物質部門的投入產出衡量不同,高等教育投入產出衡量的是為社會創造的價值。高等教育培養的勞動者只有把智力勞動與物質生產資料結合起來才能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或者物質生產部門只有把高校研究出來的科研成果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才能形成最終的經濟效益[3]。高等教育的投入和高等教育所創造出的價值的對比關係就能體現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可分為內部經濟效益與外部經濟效益。高等教育內部經濟效益是指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行的教育投入,與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及做出的突出科研成果間的對比。這些人才通過知識和技術創新為社會創造的經濟價值就是外部經濟效益。高等教育經濟效益追求的是外部經濟效益。但是如果沒有高質量的人才和突出的科研成果也談不上外部經濟效益。因此要想提高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首先要提高高等院校的辦學效益。

二、影響高等教育經濟效益因素分析

高等教育經濟效益要想得到有效提升,首先要明確它在GDP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看看高等教育服務是不是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即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對社會發展的貢獻程度有多大。

(一)高等教育需要合理投資

合理有效地控制高等教育的投資是提升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高等教育的投資指的是社會性的投入,如企業或者個體單位的捐贈,這也是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保障。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資金制度逐漸完善,這為學校的科研和教育服務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現實中有的高校對教育投資的管理並不專業,而且對教育投資也沒有進行合理的控制[4]。導致學校資金使用和調配出現了問題,限制了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提升。高校教育經費一般是按照高校的錄取人數來撥付的,如果高校的生源人數下降,就會對高校的教育經濟效益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學校需要合理擴大規模

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要求越來越多,作為人才輸出地的高等院校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逐年擴大了招生人數。隨著學生數量增加,有的高等院校的`教職工數量及教學裝置條件已無法滿足學生髮展需求,因而限制了高校教育經濟效益的提升。學生數量的增加加大了高校教學管理的難度,使得學校教職工的工作壓力增加,這限制了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大學生的培養成本也是影響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認為教育成本就是學生的培養成本[5]。因為高等學校中裝置購置費和修繕費的一次性投資可以多次參與到教學業務活動中。而且在重複使用的過程中,它的使用價值及物質形態沒有發生改變。如果把它的成本一次性攤到當年的學生培養成本中就是不科學的。因此在計算時需要逐年分攤教育成本。因為高等教育所提供產品的性質比較特殊,我們在判斷高等教育中大學生培養成本的優劣時不能單純地以支出的大小進行判斷。在計算高校的學生培養成本時要以高校所培養出的高素質人才的合理耗費進行計算,只有這樣的計算才是科學合理的。

(三)管理方式需要更為科學

高等院校的辦學目的是為了合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來提升教育的經濟效益。因此高校要及時調整教學資源,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範制度,進而提高學校的服務質量,促進學校的順利發展。部分高校所採取的管理方式比較單一而且思維固化。專業設定、人才培養目標都要以市場發展需求為導向,但是現在有些高等學校在專業設定及人才培養目標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限制了高校教育經濟效益的發展。

(四)財務管理制度更需完善

高校的財務管理制度對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有著直接影響。當前高校的財務管理與會計工作的記賬、報賬和報表有不同,它不但涉及財務部門的分內工作,還會涉及到廣泛的行業和領域,尤其是合併後的具有超大規模的高校更是如此。現在許多高校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經濟責任制及內部的一些監督機制還有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在融資貸款及對外投資等一些具有風險性的專案上也沒有建立風險管理機制。

三、提升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時代不斷進步決定了高等教育也應不斷完善教育經濟模式。優化高等教育經濟效益,對人力資源市場的組織架構和執行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制定科學的教育制度

高校應發揮其產業性的特徵,將高等教育作為一項特殊產業來看待,深化教育改革,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優勢,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把教育作為一種基礎性的產業投入市場。當今社會的競爭其實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作為培養人才、提高人才素質的高等學校,要在國家的指導下制定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教育制度,減輕國家經費負擔[6]。

(二)合理控制高等教育投資

社會發展越來越重視人才,對高校教育經費劃撥也逐漸提高,但是現在有的高校在經費使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院校的教育經費佔據了高校的大部分資源,使得高校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出現了惡性競爭的現象。有些普通的高等院校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育經費不足,教育的軟硬體提升速度無法滿足高校的發展需求[7]。而且高等學校對冷、熱門學科的教育經費劃撥也不均衡,對一些冷門專業的投入較少,因而教育資源的分配也不均衡,這讓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受到了影響。因此要想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首先要對高等教育的經費進行合理的劃分,對高等學校的經費投資也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予以管控。構建以政府為主體,其他組織為輔的多種投資方式。其次,高等教育學校還要鼓勵專業教師的創新科研工作,建立適當的獎懲制度,加大教師的創新科研的獎勵力度,以促進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提升。

(三)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高校招生人數逐年提高。擴招使得高校在管理和教育資源等方面都要加大投資,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高校需要增加高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等,否則就無法滿足高等教育教學的需要,容易導致教學質量下降。而要保證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高校就要合理配置教職工數量,按照學生數量不斷吸收優秀的師資資源,以保證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使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為他們以後進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8]。

此外,高校還要為教職工提供不斷深造的機會,以滿足教育不斷髮展的需求,使本校的教職工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做到與時俱進,學有所教,教有所學。隨著學生數量不斷增加,高校還要加大教學資源建設的投入力度,以保證教學資源的合理充分的配置,為高等教育教學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終身教育的提出使得高等教育逐漸向大眾化發展,但是仍然有地區存在“一考定終生”的現象。要想使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仍然需要平衡各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發展形式多樣的高等教育,優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有效機制,不斷提高其辦學質量,在提高高等學校人數的同時提高高等學校的辦學質量,為社會輸送更多適用性人才。

(四)建立科學管理模式

要想真正提高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高校的管理者需要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要與時俱進,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不斷創新完善學校的管理模式,不斷克服現有不足,在改革過程中不斷創新,使學校制度更加完善。要不斷進入市場進行調研,考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並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開設的專業及師資資源,使所設定的專業更加迎合市場需求,進而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9]。

(五)培養市場需要人才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承擔著發展科學、服務社會的主要職能。高等學校中有大量的科技人才,他們承擔著重大的科研任務,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高校要充分發揮其作用,繼承和傳授人類的生產經驗和技能,促進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先進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10]。也就是說讓人們通過接受教育掌握科學技術,然後再通過現實的生產活動轉化為生產力。因而高等教育要設定一些市場發展所需的專業,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高等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承載著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要想促進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提升,高校就要針對影響其經濟效益發展的因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合理調控教育資源,根據社會發展需求準確定位,制定出人才培養規模和培養目標,充分發揮各個高校的辦學優勢,科學合理分流分層培養高素質人才,把他們培養成社會需要的適應市場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雅娟.淺談高等教育經濟效益提升的制約因素及提升途徑[J].現代經濟資訊,2014,(11).

[2]林永柏,江桂珍.經濟學視域下的高等教育質量幾個基本問題論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5).

[3]姚書傑,尚昱吟,唐軼.雲南省高等教育質量經濟效益模糊綜合評價研究-基於學生評價的視角[J].昆明學院學報,2013,(04).

[4]王君.基於人力資本投資與管理視角提升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22).

[5]陸小兵,張必春,佔侃.試論當前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及其限制-兼對人力資本理論中教育投資觀點的反思[J].教育與經濟,2012,(04).

[6]鞏博文.提升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基於個人人力資本投資角度[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0,(07).

[7]李會轉.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辨析與新形勢下的價值追求[J].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

[8]張玲,楊孟坤.高等教育發展規模與社會經濟效益的理性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09,(02).

[9]張奎,樓雪筠.對高等教育經濟效益估算公式的改進[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4).

[10] 胡昌麗.上海高等教育投資研究-基於規模、結構和經濟效益的分析[D].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