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品德教育現狀及措施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1W

摘要:幼兒教育是現階段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一方面是幼兒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另一方面是幼兒心理等方面發育極其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必須要以良好的教育進行引導。在幼兒教育中,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幼兒的品德形成,主要與自我意識、意志特徵和親社會行為三個方面有關,所以要進行幼兒品德教育,還需要從這三個方面著手。本文從幼兒教育出發,對於品德教育的有效性進行探討,旨在強化幼兒教育工作。

幼兒品德教育現狀及措施論文

關鍵詞:提高;幼兒品德教育;有效性

品德對於人的影響非常重大,所以在目前的教育中,品德教育受到很大的重視。幼兒的心智發育不完整,心理方面也存在嚴重的缺陷,所以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而某些不好的影響對其品德形成的負面作用較大,因此積極地採取措施進行幼兒品德教育,將其品德形成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至關重要。品德教育要發揮作用,就要進行有效性探究,因為只有有效的品德教育,才能促進幼兒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長。

一、幼兒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自我意識的教育問題

在目前的幼兒品德教育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自我意識的培養不明確。品德的形成需要建立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但是由於幼兒的心理髮育不健全,自我意識比較薄弱,所以很容易受到周圍因素的誘導,從而形成一些不好的品德。在幼兒品德教育中,進行自我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但是就目前的幼兒教育來看,自我意識的培養非常的不到位,大多數情況下,自我意識培養都是混雜在其他方面的培養當中,這就造成幼兒的自我意識形成比較緩慢。

(二)意志特徵把握不準

意志特徵也是幼兒品德的重要構成部分,所以在進行幼兒品德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其意志特徵的發展。幼兒的意志特徵隨著其年齡的'成長和接觸事物的變化而處在不斷的變化當中,所以在進行幼兒品德教育的時候必須要抓住其意志特徵進行鍼對性的教育,否則教育內容不能符合幼兒的意志特徵也會造成教育的無效。在目前的幼兒品德教育中,影響教育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這種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幼兒的意志特徵,有時候起到的效果往往事與願違。

二、幼兒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一)尊重幼兒的意志特徵

為了使得幼兒品德教育更加的有效,尊重幼兒的意志特徵非常的重要。尊重幼兒的意志特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在幼兒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幼兒好玩的天性。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順其而為會使得孩子的性格順利發展,如果強行壓制,就會造成幼兒心理上的反抗,這對於其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利的影響。其次是在幼兒教學中,對於其生活習慣要尊重。幼兒在自己的思考基礎上會有自發的習慣養成,這些養成是其意志特徵的表現,所以教育要隨性而為。最後就是在教育活動中要尊重幼兒的想法和觀念,因為這些想法正好就是其意志的體現,尊重想法,並適應其發展做好指導,品德教育自然會產生效果。

(二)重視自我意識的培養

重視自我意識的培養也是注重品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每個人的品德都有其形成的獨立性,幼兒也不例外,其品德的形成需要在自我意識的不斷完善狀況下進行,所以在幼兒培養中,要重視自我意識的培養。自我意識的培養需要在日常教育中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在教育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意見和看法,對於其自我的想法不能進行壓制,通過讓其表現自己形成自我獨立的意識。其次就是在教育活動中,要不斷的鼓勵並試探性的引導幼兒去提出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意見,再這樣的不斷鼓勵中,使得幼兒的自我意識不斷的獲得成長,從而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有效的形成品德。

(三)積極利用親社會性進行教育

幼兒有一個突出的特徵就是會模範社會行為,而這種行為就被稱之為親社會性。考慮到幼兒的這一心理特徵,所以在進行品德教育的時候,要積極的利用親社會性這一特徵,使幼兒能夠時常的處在有利於其品德形成的環境當中,這樣,通過環境的影響作用,利用幼兒的模仿心理,可以實現對幼兒的教育。總而言之,幼兒的品德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所以需要在認識到幼兒親社會性這一特徵的時候,積極的利用社會元素進行教育,這對於幼兒品德的有效性形成意義重大。幼兒的成長是現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則是現在幼兒教育的一大難題。在現實教育中,之所以出現品德教育困難,一方面是因為教育沒有充分的認識到意志特徵,一方面是沒有看到社會影響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所以為了使得幼兒的品德教育有效性提升,一定要在尊重意志特徵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意識的培養和積極社會因素的利用。

參考文獻:

[1]楊麗珠,鄒曉燕.提高幼兒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學前教育研究,2004,09:5-8.

[2]杜明麗.提高幼兒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忻州師範學院學報,2008,06:99-101.

[3]陳素娥.家、園、社群三位一體提高幼兒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5,11:15+17.

[4]阮素蓮.提高幼兒品德教育實效切實改善德育自身[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