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園大班教育問題及整改措施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7W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幼兒教育發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在教育目標、任務、內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顯差異。因此幼兒園大班教育至關重要,因為它是幼兒園和國小的一個銜接。長期以來,“幼”“小”都忽略了兩者在教育教學方面應有的區別和聯絡,造成了目前幼兒園與國小低年級,在教育教學的內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過渡,出現明顯的“脫節”現象。

淺談幼兒園大班教育問題及整改措施論文

1.理論研究上的問題

沒有強有力的理論研究隊伍,就不可能有理論研究的迅速發展。我國除了幾所教育部直屬的師範大學和個別省級師範大學有一部分專門的幼教科研人員,其它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極少有力量從事幼兒教育的理論研究,更談不上在全國形成一支自上而下、結構合理、對幼兒教育的實踐起強有力的指導作用的理論研究隊伍。可以說幼兒教育的理論研究隊伍,量與質均很薄弱,同一個擁有如此眾多幼兒的大國的需求極不相稱。

2.教育實踐中的誤區

誤區之一:重視幼兒技能技巧的培養,忽視各種能力、興趣的培養。例如,一個地區或一個幼兒園經常舉行唱歌、跳舞、繪畫等比賽,教師對如何培養幼兒的技能技巧也能一一道來,而對於如何去培養幼兒的能力和興趣,不少教師則往往感到陌生。無論從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要求,還是從幼兒個體的發展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應注重幼兒各種能力、興趣的培養。

誤區之二:關於智力和知識的關係處理。幼兒園教育應包含知識和發展智力兩個方面。但在實際教育中,則相當程度地存在著以知識代替智力的現象,有的幼兒園甚至花費大量時間教孩子們認字寫字,而很少指導幼兒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因此,針對當前教育、教學上的“脫節”現象,建立相互間的聯絡,增進相互間的瞭解,加強相互間的合作,我們幼兒園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一、進行系列幼小銜接會議、座談、諮詢等活動

首先組織國小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座談會。讓國小教師對我園教師培養的孩子作出分析、評價,及給予一些有效的改進措施,以使本屆大班的“幼小銜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啟示。我們也給國小老師提出一些問題方法,使國小也能向幼兒園靠攏。然後組織有關老師進行學習,加強老師的思想意識。如:看錄影《國小生守則》,觀看國小老師上課、邀請國小老師來園現場指導等,瞭解國小對學生的要求及國小的一些情況。老師還要更新觀念,經常閱讀“幼小銜接”的有關文章。

其次組織家長方面座談、諮詢活動。如:請國小優秀教師給家長做“怎樣給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的講座。分班請一些國小的老師與家長開座談會和諮詢活動,及將“幼小銜接”的有關計劃發給家長,使家長更進一步明確:該如何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使他們能順利過渡到國小進行學習。各班還要有針對性地組織家長小組的教學開放日活動,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在生活、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及時研究家長反饋的意見,改進工作。還組織了全體大班家長進行有關“幼小銜接”的答辯會及知識競賽活動。

二、從各方面提高幼兒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銜接

1.時間上的互相靠攏。在幼兒園大班,按規定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遊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國小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較靜多動少,並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對很多一年級國小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分鐘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準備。

2.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上互相銜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在大班後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範。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影,這些活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常規上有要求。如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裡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儘量在活動後喝水、上洗手間。

3.生活能力上的重點培養。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準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使用權幼兒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上國小時丟三拉四、東拉西扯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國小後能開始有條不紊的生活。

4.學習漢字的方法。在與國小老師討論過程中,國小老師指出幼兒在上國小後學習拼音只有一個月時間,這給學生帶來非常大的壓力。所以我們在國小老師的指導下給幼兒進行23個聲母的教學,我們利用各種空隙時間,運用電教化的手段進行教學。如:國小語文拼音的軟體、拼音的磁帶等。給予幼兒標準的發音和正確的指導,使孩子上國小後能更紮實的學好拼音。

第2篇:淺談幼兒園大班教育到國小的平穩過渡

近年來,大班幼兒進入國小是否能適應的問題成為幼兒園、國小和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現代的教育教學理念強調:一味地迫使幼兒園國小化是不可取的,更是不科學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遵循各自的教學內容、要求的基礎上,多做幼兒園大班進入國小的適應性訓練,使孩子能夠從幼兒園到國小平穩地過渡。

一、幼兒園大班的作息時間的調整

要在大班教學的後期一段時間,逐步的增加每一節課的時間,減少課外活動和休息的時間,使得幼兒的作息時間接近國小的標準,這樣潛移默化地過渡,幼兒進入國小就能夠更好地適應國小的作息。

二、幼兒園大班的教學方式的調整

要先了解國小低年級的教學方式,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去國小低年級去聽課,與低年級的教師座談,瞭解低年級的教學狀況。幼兒大班期間的教學形式都是感性、直觀的,國小低年級的則是理性、抽象的,所以,我們在幼兒大班後期的教學中,應該適量增加課堂上的教授量,逐漸增加理性的、抽象的教學內容,多給幼兒動腦思考的機會,慢慢地讓幼兒接納和適應國小的教學方式。

三、幼兒園大班學生身心素質的調整

在幼兒園的時間裡,幼兒都過慣了特定的學習生活,學習中貫穿太多的活動和遊戲,而且時間很充足,沒有任何的壓力可言。而要讓幼兒儘快地去適應國小相對單調的課堂學習和有一定壓力的學習生活,就必須要提前做大量的工作。要強化訓練他們堅持認真上課的耐心和毅力,慢慢養成上課集中,不做小動作,遵守紀律和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品質。同時還應該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讓他們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行為習慣。

四、幼兒園大班教學內容安排的調整

國小低年級的教學內容不同於幼兒園大班,國小教學的每一節課都有它相應的教學任務要完成,而幼兒大班則是每天或是每週有相應的活動主題,這就要求我們在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的基礎上,在幼兒園大班的後期,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做一定的調整。為每一節課定下一個小小的任務,慢慢地再提升學習的要求。同時還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合理控制難易程度,科學地設計一些作業形式,讓他們鞏固所學的知識。

總之,幼兒園與國小是兩個不同的教學層面,我們只有在大班時期多讓幼兒做一些適應性的訓練,才能讓幼兒園和國小能夠更好、更平穩地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