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建設專案的成本控制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3W

一、建設專案IPD模式

IPD建設專案的成本控制研究論文

模式與其他交付模式的差異

在傳統交付模式下,建設工程存在設計變更頻繁、工期延誤、資訊傳遞阻礙、費用超支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癥結,就是建設專案各方缺少協同合作和資訊整合,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傳統交易模式中各參與方是分散的,都只從各自的效益出發、注重自己的利益得失情況,未優先考慮專案的整體利益。而在IPD模式下,因為專案各主要參與方早期就介入,並組成一個協同、整合的專案團隊,並通過IPD合同結成契約關係,所以,團隊成員的風險和利益是一致的。IPD模式與傳統交付模式的區別如下表所示。

模式的特徵

IPD模式的核心,是由主要專案參與方組成一個整合、協作、有效的團隊。在該團隊中,專案各參與方貢獻各自的專業技能,基於公開、透明化的溝通和交流,對專案的設計、施工和全生命週期進行協作管理,為業主提供最優的產品。筆者根據IPD的定義,從目標、合同、團隊關係、管理和技術手段4個方面闡述IPD模式的特徵。

(1)目標。在IPD建設專案實施之前,業主、設計方、總承包商、分包商、供應商等共同協商制定專案的三大目標。在IPD建設專案的決策階段,設計方、總包、關鍵分包商等就參與到專案中,共同對目標進行協商制定,從而使制定的目標能充分發揮各參與方的技能和知識,並與其利益保持一致,提高專案的整體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取得最優的專案成果。

(2)合同。IPD建設專案的各參與方簽訂多方關係型合同。該合同確保各方共同對專案的造價、工期、質量等目標擔負責任,從而形成一個協同合作、共享資訊、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一體化團隊。同時,這種關係型合同,重點不是考慮最終產品,而是兼顧考慮合同實施過程。IPD合同應詳細規定專案實施過程中各參與方的權利、義務,以確保IPD專案的順利實施。

(3)團隊關係。IPD模式在專案的前期,各參與方之間共同協商來確定目標,而且更強調在專案的全生命周期內各參與方的協作關係,激勵各參與方主動為專案整體利益服務,達到專案的最優成果。IPD模式使得各參與方只有在專案整體目標實現的情況下,才能使得各方的收益最大化,提高整個專案的績效。在這一分配利益方式驅動下,各參與方“協同密切,共享資訊”,使專案各參與方的利益趨於一致,從而降低建設專案的風險,減少成本。

(4)管理和技術手段。IPD建設專案各參與方之間有頻繁的資訊溝通、密切的協作,以及嚴格的造價、工期、質量控制。而精益建造管理方法、建築資訊模型(BIM)等先進的管理模式、技術手段的應用,能保障專案的順利實施。

二、IPD建設專案成本控制

在傳統的專案管理模式下,決策、設計、施工等過程相對獨立,各參與方不是一個整體,沒有明確的共同目標,且缺乏溝通、整合性不高。因此,很難發揮協同決策的優勢,往往會造成專案實施過程中區域性最優而不是整體最優的結果,最終導致專案的成本超預算。在IPD模式下,團隊成員不再追求各自的利益,而是共擔風險,為專案整體利益去奮鬥。因為只有專案的順利實施,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同時也只有專案成本的降低,才能獲得更多額外利益。因此,在成本控制上,IPD模式明顯優於傳統交付模式。IPD模式在成本控制上的優勢,可從合同、IPD過程、精益思想和BIM技術、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分析,這幾方面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其中,合同與IPD工程的配合,形成了一個協同的、整合的專案團隊。通過IPD工程,專案團隊可更好地使用精益思想和BIM技術(當然BIM可將精益建造原理應用於實踐)。在此過程中,專案各參與方又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進行相互交流和溝通,最終對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

1.通過合同對成本進行控制

IPD模式提倡團隊合作,共同實現專案目標。儘管團隊合作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的,但是IPD團隊中各參與方還是有各自利益存在的。因此,應通過適當的激勵機制,提供物質利益的保障,以確保專案真正的高效實施。IPD模式是關係型合同,團隊成員不再為各自的利益,而是為專案整體利益去努力。只有專案的順利實施,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也只有降低專案成本,才能得到更多額外利益。IPD合同中有一系列的條款控制成本,保障專案在目標成本內完成,並且有關條款中也明確規定,若出現損失則由參與方共同進行分擔,若有結餘則併入激勵補償金,作為獎勵分給指定利益方。這些合同條款使各參與方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利益一致,自覺節約成本。此外,IPD合同對於成本控制程式和審查、監督也有嚴格的規定。

2.通過IPD過程對成本進行控制

IPD合同協議保證了協作關係的穩定性,但IPD建設專案的實施過程也很重要。各方在建設專案全生命週期內密切的合作,組成一個協同、高效、整合的.專案團隊,以確保專案目標的完成,並努力實現專案收益最大化。在專案的決策階段,專案團隊成員共同提出目標標準提案TCP,如果業主贊成這個TCP,則執行目標標準修正案TCA,來確定目標成本、專案定義、專案目標以及專案工期。目標成本的確定是根據IPD團隊對於業主預算的確認,由IPD團隊通過確認得到的設計和施工的預算造價成為預期成本。當目標成本確定後,若有特殊原因,可在所有成員一致通過的情況下作改動。根據設定的預期成本,IPD團隊將目標成本設定為一個可伸縮的目標來鼓勵設計創新。當核心團隊任務設計足夠完整,IPD團隊提出一個最高保證價格EMP的提議,EMP成為決定最終專案成本是否帶來獎金,或來自利潤共同資金的風險分擔。傳統的建設專案在前期投入很少,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投入精力達到最大,但是對專案投資的影響已很小。而IPD模式在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投入精力是最高的,並且對專案的投資影響也最大,是一種高效的工作方式通過IPD過程的嚴格實施,IPD團隊內所有成員將專案的整體成功作為目標,相互合作、相互信任,資訊共享、風險共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專案的成本,有利於對成本進行控制。

3.通過精益思想和BIM技術對成本進行控制

IPD模式的實現離不開精益建造的支撐,而精益建造在IPD模式下的應用,更離不開與建築資訊模型(BIM)的整合應用。精益建造思想與IPD理念是相同的,它強調以整個建造系統為優化目標,以降低協作中的交易成本。專案各參與方通過合作實現“共贏”,採用策略聯盟和“共贏”的思想,合理分配利潤、共享成果。團隊工作、並行工程、價值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等是精益建造在IPD模式中的關鍵技術。而這些關鍵技術的實現,離不開BIM技術的支撐。BIM技術以集中化存取資訊、多樣化的檔案交換方式,滿足了資訊在各方之間全面、及時、快速傳遞、有效交流和修改的要求。相關調查表明,BIM技術可有效地為IPD建設專案提供資料儲存交換服務,提高資訊流的傳遞與共享。圖4:IPD模式與傳統模式資訊流比較IPD模式下這些技術的應用,可模擬多個可行性方案,分析設計方案的具體可操作性,並比較其優越性,選擇最優方案,減少施工階段由於返工等問題造成的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可減少設計變更,降低設計施工相分離為專案帶來的風險;可縮短開發週期、減少開發成本,最終有利於成本控制。

4.通過激勵機制進行成本控制

IPD合同能激勵並保障團隊的正常運作。IPD合同中有關條款都對激勵機制予以規定,在保障工程工期和質量的同時合理分配收益;在整體專案完成的同時,保障各方的收益最大化。[9]與傳統模式下,業主作為激勵機制的主體對總承包商進行的激勵不同。IPD模式下,激勵機制是通過合理的激勵方式,對整個專案團隊起到一個整合的作用,最大化實現專案團隊間的協作,從而降低專案成本和風險,實現專案目標,使專案的整體價值最大化。IPD模式下激勵機制的目標,是根據各方的特點與需求,採取一系列合理、有效並且相互配合生效的激勵措施,以提高專案各參與方之間相互協作的積極性,保障各方之間充分共享資源和資訊。激勵機制為專案帶來的最終結果是,專案各參與方將專案目標作為自己的目標,不再單純追求自己利益的實現,而是在實現各方利益的同時,追求專案整體目標的實現和專案總價值的最大化。

三、結論

IPD建設專案通過建立團隊之間的協作關係,實現了資訊共享、風險共擔,通過合同條款、IPD實施過程、激勵機制,並輔以精益思想、BIM技術等手段對專案成本進行控制。但在目前,IPD模式在我國建築行業還未推廣,沒有成功實施IPD專案的實際資料可參考。IPD交付模式比傳統模式能夠節省多少成本、提高多少收益率等問題,還需要更多的實踐予以驗證。但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進一步深化,IPD模式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