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學生厭學行為的型別及原因分析

才智咖 人氣:2.29W
對於大學生厭學行為的型別及原因分析
論文摘要:當前我國的大學生中厭學行為較為普遍。文章指出大學生厭學行為的形成主要是受家庭教育、個人自身因素、社會環境以及同輩群體的影響,厭學行為可分為順應心理型厭學、逃避型厭學、灰色決策型厭學和仿效型厭學四種類型。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厭學行為;型別;成因
  目前,我國正處在一個社會轉型期,社會環境複雜,各種矛盾凸顯,在這一時期原有的價值觀在傳統、現代及後現代的衝突中遭到削弱,甚至淡化。而新的價值觀的形成又是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這使許多人對價值標準出現了無所適從的狀態,價值觀呈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個人實用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在學校裡盛行,而且,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大學生社會地位下降、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都對大學生造成了衝擊。面對這些衝擊,部分大學生認知心理失衡,導致大學生群體中出現了“知識貶值,讀書無用”的亞文化思潮,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
  大學生不僅受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影響,而且受到網路時代的影響。當今社會是一個以網路通訊技術和電子產品等技術為支援的資訊社會,身處其中的大學生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快,併成為引導這些資訊消費的急先鋒,諸多不良資訊在網路中的迅速傳播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全新的感官刺激,導致一些人沉迷於網路虛擬世界,從而產生厭學行為。
  本文中的“學習”是指大學生對書本知識、基礎性理論知識的學習。所謂的大學生厭學是指大學生厭煩學習的心理態度和消極的學習行為傾向。大學生厭學的行為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思想上表現為理想與信念的淡漠、喪失,缺乏人生追求與目標,缺乏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在學習上表現為態度馬虎,經常逃課,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在生活上表現為閒散懶惰,不遵守學習紀律,經常以遊戲玩樂等來消磨時間。
  一、順應心理型厭學
  1.順應心理型厭學的界定
  這類大學生是校園的“無憂族”,他們的家庭條件較好,社會關係廣,將來就業不成問題,讀大學的目的是混一張大學文憑。思想上,無生存感和危機感,並且具有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學習方面鬆鬆垮垮,上課隨心所欲,作業馬馬虎虎,考試靠抄或者乾脆補考,學習對他們來說只是附屬品;生活上講究名牌,追求時尚,注重排場,吃喝玩樂才是主業。
  個案一:某男生,其父親是某局副局長,具有較廣的社會關係,該男生說:“我的工作有人為我找,根本就不需要我做什麼,而且我進的單位都是事業單位或者待遇好的單位,最差也是回家當個中學教師,找工作對我來說太容易了。”
  個案二:某女生,所學專業是國小教育,該女生說:“我要求不高,回家當個國小教師,每個月千把塊就行了,我家有個親戚是校長,找他幫忙進一些公立學校應該沒有問題。”
  2.原因:家庭教育失衡
  從上面個案中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可以滿足他們的經濟和就業需求,並且家庭對他們行為的影響很大。他們的學習動機機械化,成就動機欠缺,而這兩項動機的培養離不開家庭教育,因此導致這類大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是指施教者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進行的影響,不同施教者的意識傾向、思想觀念造就不同的家庭教育結果,因此,家長對現有家庭環境的認知以及家庭氛圍的營造對子女有著直接影響。此外,家庭教育具有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特點。順應心理型厭學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失衡的負面影響主要通過兩個方面表現出來。
  (1)過分優越的家庭教育環境導致個人知覺偏差。我們知道家庭教育環境對學生感知的形成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認知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生活環境,來自於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個人知覺是個人對他人行為表現、言論思想的感知,進而認識到他人的動機、感情、意圖等內在的心理活動。個人知覺依賴兩個因素:一是受他人外部表現的影響,包括一個人的言談、行為、舉止;二是知覺者個人已形成的態度,價值觀念的影響。
  這類大學生言語中涉及到父母的部分很多,他們有著非常深的家庭優越感,父母對他們需求是有求必應,對他們的要求非常單一,因此這部分大學生的家庭環境教育出現偏差,使他們形成了凡事都依靠父母,凡事都以父母的標準行動的習慣,導致獨立意識缺失,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由於遠離家庭,缺少約束,進而隨心所欲,加上以後有父母鋪路更容易厭學,放棄學習。
  (2)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導致學習動力不足。造成學習動力不足的根源是學生成就動機的弱化,成就動機的弱化源於早期的教育,有時甚至是伴隨孩子整個學習過程的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只要求他們考上大學,有個文憑,憑父母的社會關係和財力畢業後找個好工作。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教育出現偏差,家長沒有將正確的學習觀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孩子,不重視對他們學習動機的培養,使孩子在考上大學之後失去了人生的目標,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沒有認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
  此類大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失衡導致低目標,父母要求考上大學的目標實現了,而新的目標又沒有形成,加上個人知覺偏差,進而學習標準降低,低標準就會低動力,最終導致了學習動機弱化,進而產生厭學行為。
  二、逃避型厭學
  1.逃避型厭學界定
  這類大學生認為將來就業不成問題,家庭經濟條件可以支付他們的開支,他們最大的壓力來源於學業。在思想上,他們認為學習是負擔,討厭學習,害怕學習,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件痛苦的事;在學習上,有的學習基礎較差,起點低,聽不懂課程內容,不會記筆記,不適應大學的無輔導學習方式,有的不喜歡自己所學專業,聽不進去,進而放棄學習;在生活中,不適應學習環境,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他們害怕上課,能逃則逃、能避就避。
  個案三:某男生不喜歡所學專業,經常掛科,沉迷於網路,逃避學習,以至於破罐子破摔,經常逃課,他說:“我不喜歡這個專業,這個專業有什麼用啊,沒用我幹嘛要學呢?” 
  2.原因:自我實現能力缺失
  從個案中我們可以發現這類學生缺乏自我改變的願望,缺乏自我實現的能力,當現實情況與自己理想狀態有差距時,他不是選擇調節自己的狀態,積極進取,實現自我價值,而是選擇逃避現實,因此這類大學生厭學的最大原因是自我實現能力缺失。自我實現是一個人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價值的內在需求。此型別學生自我實現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