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學生厭學的表現與原因分析

才智咖 人氣:3.03W

厭學主要是學生討厭學習,對學習缺乏主動性,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農村中學學生厭學表現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農村中學學生厭學的表現與原因分析

前言

東北師範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對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6省14縣的17所農村初級中學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學生平均輟學率超過40%.輟學學生中,有53%是因為厭學。

“主要是厭學的太多。10個流失生中,也就1個是家長不讓唸的,其餘9個,都是孩子學不進去,家長也沒招兒。”遼寧市某校一位張姓教師表示,在這一點上,《義務教育法》無能為力。

東北師大農村教育研究所的統計表明,“從學校方面講,應試教育壓力太大.素質教育在會上、材料上有體現,但在教學過程中根本沒有落實。教學以主科為主,不少課程學生不願意學,感覺偏難,在現實生活中能應用的很少。同時,音體美活動少,學生被限制,喪失很多樂趣。”一位姓韓的農村教師說。

厭學不僅在學困生中有市場,好學生中也有不少存在厭學情緒,那厭學有哪些表現,產生的原因是什麼,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班主任的工作經歷總結以下的發現。

一、學生厭學的表現

厭學主要是學生討厭學習,對學習缺乏主動性,被動地或者說根本不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它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走神、發呆,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比如,畫畫,啃咬手指頭。經常地違反課堂紀律,同桌或前後桌之間說悄悄話。精神不振,愛打瞌睡,這可是晚上玩遊戲的緣故。一般不願寫作業,或者抄別人作業,應付教師。

2.經常遲到、早退、沒病的請病假.對教師及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牴觸對立,對家長說沒留作業或在學校完成了,對教師說作業忘家裡或找不著了。

3.學習無興趣,缺乏求知慾,好奇心,只是在外部壓力下機械地、被動地、應付式地學習。他們大多心理上認為是給教師學的,或者是給家長學的,他們只是來完成任務而已,不得已來到學校裡。

4.青春期中學生出現早戀,對異性產生好感,男生女生愛打扮,情緒反常,時而安靜或興奮,致使精力分散。這個階段教師又不能過多地干預,怕弄巧成拙。

二、學生厭學的原因

基於上述表現,我分析了身邊學生例項,得出厭學的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1.學習本身的侷限性.學習是一系列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智力因素。而這種學習的過程要伴隨高度的精神緊張,久而久之必然會產生厭倦心理。同時學習也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無論什麼性質的工作,時間長了,都會令人厭倦,能堅持下來本身就不簡單,我們成年人也不能保證十幾年如一日地對一項工作始終充滿熱情。更何況他們是十幾歲的孩子。

2.心理原因.一般來說,處於重點學校或者重點班級的國中生,他們產生厭學的原因,主要來自外界以及自身。由於處於成績較好的班級或者學校,學校、家長對這些學生的期望值都較高,而學習的成績,難免會有一些浮動,一旦成績下降,學生擔心父母責怪自己,從而產生心理壓力,而心理壓力不能及時緩解,導致惡性迴圈,成績難以獲得起色,使得他們感覺看不到希望,產生厭學情緒或者心理。

3.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經常提的話是“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進入二十一世紀流行的語言是“拼爹”,其實大同小異,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在社會上製造的.影響,從不同渠道充斥著學生的耳膜、感官,讓他們對自己的將來迷茫,無所適從,也對他們當下正在進行的枯燥的學習產生懷疑,進而學習沒有動力。

4.家庭因素的影響.農村家庭的家長,文化水平低,接受資訊的渠道窄,受社會上“腦體倒掛”現象的影響嚴重,認為知識不重要。他們每天打工也許收入二三百元,一個月下來就是六七千,甚至上萬。而隔壁李家或是親戚家花幾萬供個大學生也沒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一個月掙一兩千,太不划算了。孩子上幾年學,能認識自己,會算賬,到時會做個小買賣,養活自己就行。國小時孩子太小捨不得,國中孩子長大點了,也有力氣,在附近小作坊找個工作就行。

5.學生本身對學習目的不明確。不能說農村學生中沒有佼佼者,但也是鳳毛麟角。這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讀書,考上大學以後將來幹什麼,他的人生價值怎麼實現。這些都使他們完全被動地學習。聽話的學生能按教師要求的做到,不聽話的學生真的使教師頭疼。我就經常在班會課或和學生談心的時候講:“現在,考大學不是你們以後創業的唯一出路,但知識多了會使你們多一種本領,現在有家長提供這麼好的學習環境,你何樂而不為呢?”這樣苦口婆心地勸說,收效甚微。

上面的一些見解僅供讀者朋友參考,有不同的認識我們可以共同探討,也希望我們能得到解決辦法,讓我們的教育愈行愈遠,多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