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中古詩文課堂教學中背景資源的使用方式

才智咖 人氣:7.15K

論文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文 背景資源 課堂教學

論高中古詩文課堂教學中背景資源的使用方式

論文摘要:本文就高中古詩文課堂教學中背景資源的幾種使用方式作淺要闡述。
  一篇好作品必然產生於一個特定的寫作環境,其中融合了當時的社會環境,作者所處的自然環境,以及作者當時的心境,這幾個缺一不可。所以說“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中學語文的教學中,對寫作背景的介紹,在最初看到的古詩文教學設計中,通常是放在介紹作者時,一帶而過,比如介紹《滕王閣序》時——“本文作者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這篇文章是作者前往交趾省親途中所作”——非常簡單,而把重點放在了一句句解釋文字上。待到學生知道了全文的大意,再作強調些個重點字詞、特殊句式等等,背誦幾段名句,做一兩個練習就算結束了這一篇美文的教學。這樣重言而輕文的做法既影響了學生的視聽,妨礙了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對美的欣賞,使他們即使背誦也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也損害了詩文存在的意義。新課改更是明確地提出了“感受和鑑賞,思考和領悟”的目標,要求學生“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
  那麼課外背景資源應該如何介紹呢?
  一、背景資源是開始學習的引子
  古詩文的寫作背景可以放在課文學習之前,用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人入勝。以《滕王閣序》為例,《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就有史書記載的有趣的故事:王勃前往省親,路經洪州,恰逢盛會,以文名被邀參與其中。都督閻某有意使他的女婿孟某一鳴驚人,特命其宿構《滕王閣賦》以待。這一天盛會,眾人都推辭不敢屬文,獨有王勃取下筆板,當眾揮毫,毫不辭讓。閻都督大怒而去,直聽到下人報上王勃寫下了“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妙句才轉怒為喜,擊掌感嘆王勃天才!
  學生對這樣的故事非常感興趣,聽了故事之後,增添了對本文的閱讀興趣。這樣介紹可以引人入勝,吸引目光,集中注意力。
  二、背景資源是教學過程的補充
  古詩文的寫作背景可以用來放在通讀全文,大致瞭解含義之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滕王閣序》的內容是王勃自敘報國無門,感慨人生不常。那麼究竟王勃遇到了什麼事呢?這時候介紹背景:王勃十四歲就應舉及第,天下聞名,他在沛王府當文書時寫了一篇《檄英王雞》,被皇帝撤職,後來又當過小官,受牽連又被革職,他的父親也因此被貶官為交趾令。王勃這一次就是去探望父親,路過了洪州。在聽了王勃如此的坎坷經歷後,學生就大致理解了本文的來龍去脈,開始設身處地地為王勃而感慨。
  那麼,當再把背景資源在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情感時介紹,則可以使他們進一步產生共鳴——王勃只有二十七年的人生是坎坷的。他幼年就聞名天下,可謂天才。他很自信,性格卻不太好,很傲慢,喜歡寫文章來諷刺別人,大家都不和他作朋友。他很孤獨,常常一個人遊歷名山大川,登高賦詩,抒發胸中的`憤懣。今天,他在這麼一個“四美具,二難並”的時刻,在眾人環視之下當眾做賦,自信想必達到了頂峰,而憤懣也隨著自信而更深刻。一高一低,就像高峰和深谷之間的對比,山峰越高,低谷越深。在這樣激烈的情緒波動下,王勃發揮才能,把他的情感和文才糅合在一起,塗成了一篇千古的美文。老天爺似乎提前告訴了他的死期,讓他在這最後一篇大作裡盡情發揮,指點生命的畫卷。這樣的背景使王勃的形象豐滿起來,學生對這篇文章所體現的內容,也會產生更多的自己的理解,而非僅僅教師照本宣科的那些“報國無門”了,這是符合新課程“思考·領悟”目標的。
  三、背景資源是鑑賞詩歌的依據
  評價一首詩歌作品的思想內涵時,需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以便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瞭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
  通過閱讀詩文和註釋,可知這首詩大約是作者因反對和議而落職失勢後所作。題為”春日即事”,說明這是因春日所見所聞有感而作。首句“小雨絲絲欲網春”,寫暮春時節的絲絲細雨,連續不斷,相互交織,像是張開了一面彌天大網,要把即將逝去的春天網住。說雨絲如同網絲,將漫天絲雨想象成彌天大網,這還是比較平常的聯想與比擬,但說雨絲“欲網春”,則是詩人的獨特想象。第三四句轉到詩人自身的處境,用“張羅地”借指自己閒居之所,既表現門庭的冷落,更含有對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慨嘆。“宿鳥”應上“黃昏”。宿鳥聲在這裡。恰恰反托出了張羅地的冷寂。“自掩門”的“自”字,傳出了一種空廓無聊賴的意味,暗示像這樣寂寞自處、與外界隔絕已非一日。這裡雖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時又含有對炎涼世態的不屑之意。如果將作者失勢的原因(反對和議,觸忤秦檜)與詩中所抒寫的情景聯絡起來體昧,則後兩句所蘊含的感慨便更深了。
  四、背景資源是自主學習的引導
  背景資源還可以放在引導學生領悟詩文寫作手法時穿插使用,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習,培養自學能力。仍然以《滕王閣序》為例:描寫風景的一段歷來是為人稱頌的。不僅有實在的描寫,還有悠遠的想象;不僅有近景,甚至有三個層次的景色描寫;有美麗多彩的自然景色,有富貴熱鬧的都市場景……這些寫作時的層次,結構,手法,依靠教師一句句告訴學生是不行的,必須得學生自主地去發現,才有真正地學習效果。在這裡,把滕王閣的資料用多媒體的形式放給學生看,欣賞美景,思考如何描寫,再讀一讀課文,幾相比較之下,學生自然能得出一二結果,幾十人一齊思考,就可以大致將這一段千古名句分析清楚,體會到其中包涵的美感。這也是符合“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做法。學生在讀懂了課文,理解了作者,明白了成文之法之後,再來記誦,或者深入學習,就容易事半功倍了。背景資源的利用,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資料
  [1] 李晶傑. 《滕王閣序》之“五美”[J]
  [2] 周瑩華,盧影. 新課改形式下如何有效學古文[J].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