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淺談完帶湯的應用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7.88K

【摘要】目的探討完帶湯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中藥治療。結果患者服三劑後,白帶大減,頭暈腰痠諸證均減。結論縱觀上述對帶下病病情分析及用藥原則,在中醫治療中,只有識其症,合理用藥,才能事半功倍,療效卓著。

關於淺談完帶湯的應用的論文

【關鍵詞】完帶湯臨床應用

我於臨床主要用完帶湯治療帶下病,所謂帶下病是指婦女陰道分泌物過多或色味異常引起的疾病。有的'伴有其他症狀。西醫婦科學所稱的“女性生殖系統炎症”中的陰道炎,子宮頸炎等疾病。表現有帶下異常的症狀者,皆可按帶下病辨證論治。

帶下病的形成於帶脈任脈有密切關係,帶脈失約,任脈不固,水溼濁液下流,遂成帶下。引起任帶二脈疾病的原因主要在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其中尤以脾為主,常見病因病機為;

1病因

1.1.飲食不節或思慮過度,情志抑鬱,肝氣乘脾,損傷脾氣,健運失職,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停聚而為溼濁,流注下焦,傷及任帶之脈,使任脈不固,帶脈失約而成帶下。

1.2.腎虛不固,腎失閉藏,而致任脈不固,帶脈失約而成帶下。

1.3.溼熱,脾虛生溼,遏而化熱,或肝脾不和,土壅木鬱,或恣食肥甘釀生,溼熱流注下焦,或直接犯及陰部,損傷任帶之脈,遂為帶下病。

1.4.溼毒,攝生不慎,或陰部手術或值經期,溼毒乘虛直犯陰器,胞宮,或因熱甚化火為毒,與溼邪膠結而為溼毒,損傷任帶之脈而為帶下病。

帶下病成因,內因多由脾腎之虛,外因多為溼熱之侵,主因是溼邪為患,其病變在帶脈以下,任脈所循經的陰器,胞宮等處,故以任脈失固,帶脈失約,概括其病機。

臨床常以肝鬱脾溼而為帶下者多見。

肝為血海,其志為鬱,鬱怒傷肝,木旺則血燥,衝任失養,帶脈受傷故帶下。肝脈走兩脅,繞陰器,肝鬱氣結可見兩脅脹痛,必腹重墜,或小腹抽痛。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溼,脾陽虛,溼盛火衰,脾不能化營血,而為經水,故成帶下,脾陰不足,可見頭暈,白帶綿綿,肢重身倦,上下眼瞼腫.

臨床亦可見於腎的症狀。

觀其面色常見色黃,舌診為舌紅白不定,苔粘膩,脈象常以右關濡。左長弦而無力為診斷參考。

2臨床應用

帶下病治則常以祛邪為主而扶正次之,所以,藥物運用以健脾除溼,舒肝解鬱為先,佐以補衝任之品,或安神定志之品。腎虛者補腎澀滯,佐以健脾脾虛者健脾昇陽止帶,佐以調肝,溼熱者,清熱除溼健脾,溼毒者,清熱解毒除溼,其具體運用如下:

2.1處方:白朮山藥黨蔘白芍蒼朮甘草陳皮黑芥穗柴胡車前子

方中以白朮山藥為君,重在補脾祛溼,使脾氣健運,溼濁得消,山藥並能補腎以固帶脈,使帶脈約束有權,帶下可止。臣以人蔘補中益氣,以資君藥補脾之力,蒼朮燥溼運脾,以增祛溼化濁之功,白芍柔肝理脾,使木達而脾土自強,車前子利溼清熱,令溼濁從小便而利,佐以陳皮之理氣,既可使君藥補而不滯,又可行氣以化溼。柴胡荊芥穗之辛散,得白朮則升發脾胃清陽,配白芍則舒肝解鬱,使以甘草調藥和中,諸藥相伍,寓補於散之中,寄消於升之內,培土抑木,祛溼化濁,使脾氣健旺,肝氣條達,清陽得升,溼濁得化,則帶下自止。

方中黨蔘山藥甘草補氣扶正,二術健脾燥溼,柴胡白芍陳皮舒肝解鬱,理氣昇陽,車前子利水除溼,黑芥穗入血分,祛風勝溼,全方肝脾腎三經同治,寓補於散之中,寄消於生之內,補虛而不滯邪,共奏健脾除溼,舒肝解鬱之功效。

2.2我曾在臨床治療一患者:王xx,女26歲由於數日白帶綿綿,狀如米湯,味臭,並伴兩脅下痛,心悸氣短,頭暈,腰痠,舌苔白,脈沉而無力。通過上述症狀,我考慮患者由於情志為病,肝氣抑鬱,脾氣受剋制,而脾氣弱,故中氣下陷,因而脾失運化之職,任脈失其所養,故白帶綿綿,兩脅下痛為肝鬱所致,脾虛不得化溼,溼困脾陽,陽氣不能外達,故見腰痠,溼困脾,清陽不升,故見頭暈,處方以完帶湯加減蒼朮白朮白芍柴胡黑芥穗各10克陳皮山藥車前子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若熱較重者,帶下兼黃色者,亦加黃柏膽草以清熱燥溼,兼有寒溼而見小腹疼痛者,亦加炮姜茴香以溫中散寒,腰膝痠軟者,可加杜仲續斷以補益肝腎。患者服三劑後,白帶大減,頭暈腰痠諸證均減,唯常口渴,夜半發熱,治療後仍同前,佐以甘寒滋陰之品,上方中加麥冬15克,天冬15克,花粉10克,當歸10克,又服5劑後,諸證均消。

3討論

縱觀上述對帶下病病情分析及用藥原則,在中醫治療中,只有識其症,合理用藥,才能事半功倍,療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