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音樂與閱讀的完美結合論文

才智咖 人氣:1.27W

內容摘要 :文章從曲式角度、人物心理活動的音樂表達、聲樂線條三個方面分析了威爾第這首四重唱作品的戲劇表現力。

淺談音樂與閱讀的完美結合論文

關 鍵 詞 :威爾第四重唱 戲劇特色

作為義大利歌劇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威爾第歌劇創作的最大成就體現在他對於音樂與戲劇關係處理的能力上。重唱是最能直接體現戲劇衝突和情感糾葛的歌劇體裁之一,它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的美學追求。

一、歌劇中重唱體裁的歷史衍變

從歌劇史的發展來看,重唱在歌劇中的運用是歷史的必然,是戲劇體裁的客觀要求。實際上,在義大利古典歌劇中,重唱很少出現,即使存在也沒太多戲份。古典歌劇中的人物都是按角色的身份地位,固定在舞臺上某個位置。歌劇內容基本上是詠歎調和宣敘調的交替,詠歎調沉湎於沒有戲劇因素的歌喉炫技,宣敘調只具有形式上連線各聲樂唱段,音樂與戲劇處於割裂的狀態。在此歷史背景下,莫扎特作為重唱戲劇大師開始登上了歌劇的歷史舞臺。他轉變了重唱的角色,使角色由被動的旁觀者成為積極的參與者。他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就是由一系列的重唱等構成。劇中人物的刻畫隨著情節的深入發展,基本上在二重唱、三重唱和更大型的重唱中展開。在這部作品中,詠歎調的分量僅有過去的一半。重唱成為莫扎特歌劇中最能表現音樂和歌劇要求的體裁形式。

莫扎特確立了重唱在歌劇中的戲劇地位。此後歌劇舞臺上又相繼出現了羅西尼、唐尼采蒂等傑出的作曲家,儘管他們在各自的歌劇作品中對重唱的戲劇性進行了拓展,也在他們的歌劇《拉美摩爾的露西亞》中出現了令人驚歎的六重唱,但把重唱在歌劇中的作用推到“真正主角”地位的是作曲家威爾第。他成功地吸取前輩歌劇大師處理音樂與戲劇關係的經驗,用音樂勾勒戲劇人物形象、性格。他的音樂流露著真實的悲愴之情,並將人物複雜的內心活動刻畫得細緻入微;他還善於創造極富張力的戲劇氣氛。他常將人物置於矛盾衝突的中心,用激情交織的重唱給聽眾的心靈帶來強烈震撼。

二、歌劇《弄臣》的音樂分析

威爾第代表歌劇《弄臣》第三幕的四重唱《自從那天見到你》是一首將音樂與戲劇完美結合的作品。四重唱由女高音(吉爾達)、女中音(瑪達琳娜)、男高音(公爵)和男中音(弄臣)四個聲部組成,各聲部間彼此交織融合、互相烘托,層次清晰雜而不亂。作品採用ABA’單三部的曲式結構。

A段先是公爵上場,他向瑪達琳娜唱出甜蜜的求愛曲調。“讚美你愛情女神,我是你的僕人”。(見譜例)整個A段都是在這個主題動機上發展來的。旋律層層遞進表達了公爵的熱情和渴望,他唱出富有誘惑的曲調。

緊接著音樂進入了B段。瑪達琳娜嘲笑他的謊言:“哈哈!你的謊話真妙,用來開這樣的玩笑!”一直在門外偷聽的吉爾達發出了心碎的嘆息:“啊,這謊話我也曾聽到!”弄臣不停安慰他的女兒:“安靜,你何必流淚不停……”。公爵的旋律反覆持續。此段音樂,作者採用復調的手法,同時展示了四種不同的音樂形象。接著弄臣主題曲調有了一個短暫的轉調(bD大——bF大),它展現了戲劇情節上的轉折,隨之而來的是更加緊張的戲劇衝突,音樂也由此獲得向前發展的動力。三小節後轉回到主調bD大。

再現部A’開始後,四重唱的戲劇色彩愈加鮮明:公爵唱腔再現了A段的主題動機——旋律依舊洋溢著對瑪達琳娜的讚美與迷戀;女高音則採用連續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其間大量交錯著十六分休止符。表達了吉爾達絕望和痛苦的心情:“哦,多麼痛苦,多麼煩惱,我的心啊,快要碎了!”弄臣在低聲部的宣敘調風格的旋律則表達了一個父親強烈的復仇願望。在這首重唱作品的尾部,女高聲部和男低聲部出現相同的短促而有力的節奏型,再一次表達了內心的激動,相同的伴奏音型同時點明戲劇化的衝突在此處達到了緊張的高潮。然而瑪達琳娜和公爵趨同的旋律走向也表明了瑪達琳娜某種微妙的心理——她並不反感這種調情。這種情感預示了最終的悲劇。四重唱豐滿的織體把音樂推至高點,最後音樂以最強有力的完滿終止式結束在主調上,戲劇達到高潮。

三、以不同層次的心理活動展現戲劇性

四重唱《自從那天見到你》的音樂張力和戲劇性達到高峰。在各聲部不同的人物情感共同推動歌劇情節的發展。這種手法的運用是這首四重唱最大的特色。重唱中公爵充溢著愛情的浪漫曲是核心聲部——他熱烈地向瑪達琳娜傾訴他的愛慕之情;和公爵聲部相對應的是瑪達琳娜演唱的聲部——她以玩世不恭的口吻與公爵打情罵俏,嘲笑公爵用情不專。這兩個聲部構成二重唱,兩個角色不同情感的表述構成了戲劇的衝突。這作為音樂的前景,又引出躲在牆外目睹此情此景的另外兩個人的心理活動:一個是吉爾達,她的聲部在高音區以連續短促富有變化的旋律抒發了內心的絕望和痛苦;二是弄臣,他的聲部在低音區發出憤怒的陰冷的復仇誓言。這四個聲部交織起來,構成一個巨集大的四重唱場面,揭示出四個人物不同的'情感與心理狀態,並在彼此交織的重唱中體現戲劇的衝突。

除了上面所陳述的理由外,此張力還來自於同一場面中喜劇與悲劇力量在管絃樂織體中的巧妙結合。公爵與瑪達琳娜似真似假的愛情追逐是喜劇,面對愛人不忠的女主角的崩潰是悲劇。管絃樂為公爵和瑪達琳娜之間確定了一種輕鬆的氛圍:最初不太緊張的旋律引出公爵與瑪達琳娜的熱情對白,這段旋律同時載負了吉爾達絕望的呻吟。隨著公爵誘惑性旋律的進一步發展,瑪達琳娜的演唱顯示了她對公爵甜言蜜語和虛假的忠誠的不屑,吉爾達悲痛欲絕的叫喊以及弄臣缺少旋律歌唱性的唱腔表達了他們心中的憤怒。管絃樂部分立體地創造出了既抒情又激動不安的情緒,樂隊始終存在,並以簡約的方式鋪陳並富有效果。

四、聲樂藝術與音樂戲劇的完美結合

眾所周知,美聲藝術是義大利歌劇的優秀傳統。威爾第的歌劇從沒有放棄義大利歌劇傳統,他的音樂和戲劇完全是建構在豐富優美的旋律和個性化的歌唱風格中的。在這首四重唱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聲與旋律互相滲透,彼此交織,立體互現的特點。

貫穿始終的是公爵愛意綿綿的抒情音調,這個音調是典型義大利式男高音旋律:瀟灑自如,行雲流水。多處上行的音階和高音充分表達了公爵自負、激情、不知疲倦的性格特徵。連續不斷的高音對男高音聲部也是極大的考驗。吉爾達聲部則採用連續的十六分音符與休止節奏型,以音階的形式在高音區快速地跑動,這種寫作手法將花腔女高音的魅力一展無餘,並極大程度地增加了戲劇的分量而使人物性格更加豐滿了。女中音聲部瑪達琳娜的旋律特徵是線條短小,多帶有跳音的樂句,與舒展寬廣的男高音聲部形成鮮明的對比。要求演唱者使用彈性豐滿的音色,給人以輕佻挑逗、遊戲人生的感覺,非常符合劇中吉卜賽女郎的性格特徵。男低音聲部即弄臣的聲部採用明顯的宣敘調風格的唱腔,一字字一句句地痛訴著對公爵的憤恨和威脅。義大利唱腔的完美與精緻在這首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同時,人聲魅力和義大利歌劇特有的旋律風格極大地承載了其作品的戲劇性和深刻的思想內容。

結語

這首作品是浪漫主義戲劇精神的傑作。維克多·雨果在看過這部歌劇後對這首四重唱曲“流露出一種彷彿帶有妒忌和羨慕的微妙心情。他說:如果我也能在我的戲劇中讓四個人物像歌劇那樣同時說話,而又使觀眾懂得人物的臺詞和情感,我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

威爾第的這首四重唱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它不但是這部歌劇的精華,也是義大利歌劇的精華。四個部分,四種情感。人聲為主導,旋律流暢優美,富有戲劇張力的管絃樂始終持續不斷地伴襯著音樂對話。他用音樂塑造活生生的人,表達人世間最火熱的情感,他延續了義大利歌劇的戲劇傳統,開闢了歌劇創作的新視野。

研究這首四重唱作品對我國歌劇創作的啟示在於:第一,學會運用音樂手段展開戲劇衝突。縱觀我國歌劇音樂創作,用音樂來展開戲劇衝突的手段不多,往往習慣用大段的對白,形成了對話加演唱的場面,而把音樂置於戲劇衝突之外,大大削弱了歌劇音樂的戲劇性。因此要想拓展我國歌劇的表現範圍,就必須解決音樂手段的戲劇衝突問題。第二,提高重唱的戲劇使命。重唱,由於其立體的、多旋律線條的特徵,用其來表現不同人物之間的戲劇衝突,“可以避免因大篇幅的宣敘調對話而造成的結構鬆散,戲劇節奏拖沓和聽覺上的疲勞感……”近年來,我國歌劇重唱創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不可否認重唱的創作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各重唱聲部的獨立性不夠,多采用主調手法進行寫作。再如重唱在歌劇中的比重不夠多,沒能夠承擔相應的戲劇使命,僅僅只是起到了陪襯作用等等。要想使歌劇真正達到音樂與戲劇的完美結合,就必須充分發揮重唱的戲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