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在臨床系統化整體護理中的作用

才智咖 人氣:9.05K

系統化整體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式為核心,將護理臨床業務和護理管理各環節系統化的模式。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護理模式。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要求的提高,護理工作必須從以前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轉變。

護士在臨床系統化整體護理中的作用

傳統的功能制護理是以疾病為中心進行護理,護士常被動執行醫囑。責任制護理雖以病人為中心,但實際護理工作不到位,流於形式。而整體護理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是以護理程式為核心,並將護理程式系統化的護理臨床實踐及護理管理模式,按照護理程式的工作方式,為患者解決問題,實施有效的整體護理,其護理哲理、護理職責與評價標準、護理計劃、患者教育標準計劃、各種表格書寫及護理質量控制等各個環節皆以護理程式為框架,環環相扣,整體協調一致,以確保護理服務水平的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為了適應新的護理方式,必須在各方面得到提高、鍛鍊。尤其是婦產科的護理工作,極其複雜和繁瑣,婦產科護理人員如何適應21世紀的整體護理要求,既能保證孕婦的生理健康,又要保證其孕婦的心理健康,是當前巫待解決的問題。現將本人在護理臨床工作中的心得體會總結為以下幾點。

護理人員在新形勢下的護理工作世紀社會變革推動護理事業的發展,護理服務範圍拓寬,人們不僅注意防病、治病,還注重衛生保健。為了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需要,病房實施整體護理,醫院開設“家庭病房”“點名服務”“精神心理諮詢”“社會服務”等專案。國外對患者進行護理,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護理與健康科學院袁劍博士在50年代將整體護理引人我國,迅速在全國範圍引起強烈反響。整體護理是繼功能制、責任制護理之後的一種新型、科學的護理模式,對患者的護理是連續性、系統性。包括患者人院、出院、出院後保健指導,納人護理日程,病歷資料,出院後隨訪工作,都輸人電腦,為患者身心提供方便。

護理人員如何適應整體護理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素質、高度責任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疾病的不斷改變,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新的醫學模式對護理髮展影響深遠,促進人們思維方式改變,所以護理人員應有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理論知識,還要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術,使用呼吸機、心電監護儀、CT等先進儀器,有效地達到搶救危重患者的目的,從而提高診斷、治療和護理技術水平。運用護理程式為疾人實施護理及護理診斷過程,指導護理活動,護理人員主動觀察病情變化,獨立解決問題,這樣看到自身價值,增強責任心和職業自豪感。護士在多元化場合中,應充當不同角色,患者不論在醫院、在家裡就醫,由於文化、社會環境、信念不同,對健康有不同認識和需要,護理範圍和場所不斷擴大,從醫院走向社群、家庭等,不僅是床邊護理提供者,還可能是心理諮詢者,教育者等多方位角色。

護理人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護理人員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一切為患者著想,以減輕患者痛苦為目的。護士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藹可親的表現和文雅的舉止、勤奮的工作、熱情的服務態度,能調節環境氣氛,能消除患者的煩躁和苦惱,喚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增強安全意識,當我們一接觸患者時,一聲親切的問候、耐心仔細的詢問,會使病人緊張焦慮的心情得以慰藉。

護理人員要有廣泛的醫學知識由於現代醫院科室多,患者多,檢查種類繁多,不具有多學科知識難以勝任此項工作的。因此必須不斷的學習醫學知識,熟悉各科室常見病的臨床表現及有關臨床診治知識,熟悉臨床症狀的鑑別診斷。

護理人員要有良好的能力和技巧在21世紀的今天,護士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外,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專科理論知識和各種能力技巧,對患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護士每天要面對來自不同生活環境及不同年齡和工作單位的患者,他們對疾病的認識和心理反應各不相同。因此,護士在與患者接觸時,應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瞭解患者,運用視、聽、觸、嗅等感覺去獲得患者的直觀資料,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提出並解決患者的護理問題,及時發現護理問題,要及時解決。護理常規操作的過程中,要改掉以往“我做你聽”的原則,要徹底從患者角度出發,瞭解患者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樣才可以帶動整體護理的實施與運作。

要提高醫務人員的人文素質醫療護理行業是社會文明的一個視窗,醫療護理質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文明程度。醫療護理質量關係到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專業人員的人文素養很大程度上關係到醫療護理質量的優劣,患者是否滿意是衡量醫療護理質量的唯一標準。事實上,很多患者的不滿意並非因為治療方面的問題,而是因為在就醫過程中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關心。因此,作為一名受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而且還要有更多的同情心、愛心、責任心,掌握溝通技巧,學會換位思考,將人性化服務貫穿到護理的工作中去,以服務贏得信譽,以服務贏得效益。

要改變醫護和護患關係運用護理程式的科學法,擺脫了常規護理式,護士的責任心得到加強。時刻以患者利益為最高準則,醫護主動交流自己看法,共同分析病情。護士充分了解患者的需要,對待患者熱情、周到,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有關疾病的知識,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達到建立良好護患關係的目的。

護理人員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護理工作已從單純的生活照顧和疾病的護理逐漸發展為一門以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理論為基礎的結合性應用學科。對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不再侷限於思想道德方面,還需要有較高的技術理論水平。目前我國處於搞活經濟初期,醫院的生存和發展,除醫護人員的技術和態度外,職業道德影響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等重要。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突出表現在無私的奉獻,視患者如親人,以患者之憂而憂,以患者之樂而樂。醫護人員在整個醫療服務中既承擔醫療責任,又承擔救死扶傷的重任。每救活或治癒一個患者,直接影響到醫院的聲譽,同時在社會上產生一定影響,從而為醫院帶來社會效益。只有養成處處為患者著想,盡職盡責,堅持以“患者第一、服務第一”為宗旨,擴大服務物件,優質的服務,優勢技術,才能在經濟市場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