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國增值稅轉型問題的研究

才智咖 人氣:3.25W
完善我國增值稅轉型問題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東北增值稅轉型試點的現狀,分析了增值稅轉型中所遇到的固定資產存量、就業壓力、配套措施不到位等等問題,最後就完善增值稅轉型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增值稅;抵退稅額;消費型
  ?
  
  1國內外研究現狀?
  近幾年增值稅在世界上得到快速發展,一些國家為了給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紛紛利用增值稅取代過去傳統的流轉稅,而已經實行增值稅的國家,也在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稅制。?
  已開發國家大多采用的是先進而規範的消費型增值稅。從法國開始,增值稅首先被歐盟創始成員國所採納。歐盟的增值稅是一個比較完善的稅種,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徵收面寬廣;(2)允許納稅人進行最廣泛的扣除;(3)對出口商品統一實行零稅率,對進口商品按國內商品稅率統一徵稅;(4)實行逐環節徵稅、逐環節扣稅的辦法。?
  開發中國家在實施增值稅的道路上步伐艱難,處於一種不成熟的階段。比如大量的非洲國家還在實行法國老式的生產稅或英國老式的製造商銷售稅。?
  我國在意識到生產型增值稅的很多弊端後,於2004年在東北地區部分行業實行試點,今年7月1日起,國家又在中部地區六省份的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的8個行業中進行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的試點,把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為消費型,轉型將有待在我國全面推行。無論從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來看,還是從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增值稅從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變對經濟與稅收等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在實施增值稅轉型試點三年以來,已經暴露出許多問題,我們應該研究增值稅轉型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對集資的促進作用,以及對企業可能產生的效應,這將有助於我們認識增值稅改革的複雜性和規律,以便儘快尋求完善我國增值稅制度的合適途徑。?
  2增值稅轉型的現狀?
  自1994年我國採用生產型增值稅後,由於這種稅率相對較高,對產品重複徵稅,妨礙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降低了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影響了民間投資。因此,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我國經濟陷入投資不足的困境開始,要求將生產型增值稅轉型為消費型增值稅的呼聲就不絕於耳。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施增值稅轉型的決定,此後國務院決定在東北三省的8個行業先行試點,對這些行業新增機器裝置的固定資產的稅金給予抵扣。2007年中部地區增值稅轉型共有26個城市被納入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試點範圍。?
  3增值稅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固定資產存量問題難以解決。增值稅轉型使稅基減少,從而帶來稅收收入的大幅減少。巨大的存量資產所含稅額,對國家的財政收入有嚴重的影響。如果對於這部分稅額採取不予抵扣的方式,又會出現存量固定資產與新購進固定資產在抵扣上的銜接問題,以及新辦企業與老企業之間存在著不公平競爭的問題,不利於企業兼併等資產重組的進行,因為被兼併企業原有的固定資產不能抵扣,經營好的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寧願購買新的固定資產,而不願實施兼併。?
  (2)增值稅轉型過程中產生就業的壓力。目前我國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就是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大量的下崗分流人員的再就業崗位都是餐飲、商業服務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型增值稅相對抑制了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鼓勵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但是增值稅轉型將刺激企業技術改造,引進先進的生產裝置,相應的工作人員就會減少,這必將帶來更多的人失業下崗,對社會穩定和職工就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3)增值稅轉型的配套措施尚不到位。增值稅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政策配套措施。但目前有些政策滯後,有些政策不配套。如企業購進生產用的車輛目前因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無法獲得抵扣。實施增值稅以來,對專用發票管理力度不斷加強,但憑現有的管理手段還不能杜絕利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偷稅行為的發生。享受“免、抵、退”稅政策的產品出口型企業,無法計算增值稅增量,稅務部門按季退還企業增值稅時,附徵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附加費等是否退還尚不明確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壓力加大,稅收收入流失的風險和壓力加大。?   (4)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將面臨兩難風險的嚴峻考驗。實行增值稅的轉型主要面臨著兩大風險。①國家的財政收入的保障;②企業承受能力的限度。將生產型轉為消費型,勢必要求基本稅率做出相應的調整,國家財政收入方面的風險才基本上可以化解;另一方面,各行各業納稅人之間的稅負則將由於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不同而發生此減彼增。基礎工業、高新技術企業資本有機構成高,稅負下降,傳統技術的加工工業資本有機構成低,稅負上升。後者在當前經濟結構調整中面臨困難比較多,承受增加稅負的能力弱,欠稅增多,增值稅執行的磨擦係數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