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能力與英語專業教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3W

摘要:隱喻是當今研究的熱門話題,隱喻能力是與語言能力、交際能力並存的三大能力之一。隱喻能力是衡量創新型英語專業人才的標準之一。本文簡要論述了在英語專業教學中,如何利用詞彙、閱讀及寫作教學構建ESL學習者的隱喻能力。

隱喻能力與英語專業教學論文

關鍵詞:隱喻能力;英語專業;教學策略

一、引言

在任何一種語言中,隱喻都是一種普遍現象。正如ards在其名著《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中所說,“隱喻是人類語言無所不在的原理。我們日常會話中幾乎每三句話就可能出現一個隱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隱喻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不僅在語言學、語言哲學上如此,在很多其他領域亦然。因此,隱喻能力作為與語言能力、交際能力並存的三個能力之一,日益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

二、隱喻的基本概念

隱喻是一種語言使用現象,只有在一定的語境中才有可能產生。隱喻理論包括:Richards和Black的互動理論、Lakoff&Johnson等人的對映理論、Fauconier的合成理論,這些理論都在重點分析隱喻意義產生的過程,即隱喻的運作機制。本文重點從修辭、認知、語法角度入手分析如何判斷隱喻這種語言現象,以及如何培養ESL學生的隱喻能力。

(1)隱喻即修辭。隱喻就其結構特徵來說,必須具備兩個要素,一是“兩個物件”,二是兩個物件屬於不同的領域。“差異”是構成隱喻的必要條件之一。在歷史上,隱喻的研究源遠流長,貫穿東西。在傳統認知裡,隱喻即修辭,我國古代詩歌中有“賦比興”,其中的“比”和“興”就是明喻和隱喻,人們用“是”和“像”來區分隱喻和明喻。例如:An encyclopedia is a gold mine.百科全書是金礦。Aristotle對隱喻的研究一直在影響著人們對隱喻本質的看法,Aristotle反覆強調隱喻破掉俗套,把話說得生動,從而也給了聽者某種可特別領悟的東西。例如:Life is a Journey生命和人生的里程是兩個不同領域,但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有始有終,而且在過程中都會出現坎坷。

(2)隱喻即認知。近年來,人們對隱喻的認知本質和認知功能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使隱喻成為修辭學以外的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和其他跨學科的研究物件,形成了一種對隱喻研究的狂熱。Lakoff&Johnson1980年合著的《我們依以生存的隱喻》是首部從認知的角度來研究隱喻的著作。作者這樣界定隱喻的本質:通過另一件事情來理解、經驗某事,例如通過戰爭、戰鬥來理解、經驗辯論。因此,隱喻不僅屬於語言,而且屬於思想、活動、行為。作者還認為,大多數概念都是包含隱喻的概念。例如:他怒火中燒。這句話中就隱含著漢語中“憤怒是火”這樣一個更為基本的概念隱喻。

(3)語法隱喻。在L&J研究基礎之上,Halliday 1985年在其《功能語法導論》一書的最後一章根據語言的三種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相應地提出了概念語法隱喻和人際語法隱喻。此外,也有學者(Thompson、Martin)提出語篇隱喻的存在。根據Halliday的`劃分,語法隱喻是與詞彙隱喻相對而言的現象。非一致性、標記性等是語法隱喻的根本屬性。為了闡明語法隱喻的實質,胡壯麟根據Halliday和Martin的論述,分析了5個關於“一致性”的標準,其中關鍵的是自然標準:“語義和形式之間的自然關係,如動作用動詞來體現,邏輯關係通過連詞體現,這種意義和形式的自然對應即為一致式。”例如: climbed the mountain on the National Day.(物質過程)b The National Day saw their ascent on the mountain.(心理過程)a為一致選擇'b為非一致選擇(隱喻式)。人際語法隱喻分為語氣隱喻和情態隱喻,Halliday指出在實際交際過程中講話者總要根據語境的需要選用非一致式形式來實現命令、陳述、提供和疑問等言語功能。例如:①Don't do that! ②l wouldnt have done that川was you.可以看出②為非一致式。

總之,無論從哪個角度研究隱喻,隱喻就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語言使用現象。隱喻涉及兩個不同領域之間的互相作用。隱喻話語具有雙重影響的特點。在英語教學中如果能發現隱喻話語,研究其本質,必將會激發ESL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其學習興趣。

三、利用英語專業教學提高學生的隱喻能力

根據新修訂的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要求,21世紀的外語人才應該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徵:紮實的語言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好的素質。能力主要是指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提出見解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L&J等認為,人類邏輯思維的深化以及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運用隱喻手段。

(1)通過詞彙構建隱喻能力。在英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聽說讀寫等哪個方面都離不開詞彙。對於大多ESL學生而言.詞彙是他們專業學習中的一大難點,而且大多數英語單詞除了本身的字面意義之外,還存在很多的隱喻意義,即該詞指稱字面意義之外的其他事物的意義,例如:①Work around the clock馬不停蹄地工作,②The joke you told is as old as Adam.你講的笑話太老了等。例①中,把時鐘這一概念和時間對應起來;例②中亞當是聖經裡的人物,因此由亞當對映到古老這個概念。因此教師應抓住每個教學環節,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利用網路、辭典等手段儘可能多地蒐集關於某一個詞在特定語境下的隱喻用法,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而且也能加深對所查閱內容的認知。例如:dog-eared(書頁折角)、dog's-head(大卵石)、dog-eye(精密的檢查)等。同時隨著專業水平的提高,還可以組織學生根據範疇,來蒐集相關的隱喻表達,如英語中與植物、動物、空間、時間等相關的隱喻表達,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且也能讓學生掌握利用文獻查閱資料的能力。

(2)通過閱讀構建隱喻能力。“語言和語言知識的關係,一個是表層的,一個是深層的。學習者具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學習和使用語言就更為自覺、更為踏實。知其然而後知其所以然,是認識事物的必然規律。”閱讀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是否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直接關係到英語學習的其他方面。現代閱讀理論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把閱讀看做是人類所特有的複雜的心理語言過程,是讀者智力和知識對文字意義的消化加工過程,是書面資訊與讀者大腦中已有知識的有機結合,閱讀環境與讀者互相作用,不斷推進和發展的動態過程。任何語篇,不管是嚴肅性的還是通俗性的,都帶有一定的傾向性。這就需要學習者必須有一雙慧眼,根據自己的語言知識能力,找出其中的評介手段,推知作者的立場、觀點和態度,對語篇資訊的正確性和事實的可信性作出自己的判斷。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習者批評性閱讀的意識。通過大量的閱讀了解和積累各種語篇中的各種評介手段,掌握語篇評價的資源。語篇中的評價意義屬於人際功能範疇,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可運用語法隱喻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超越語言層面。首先讓學生了解隱喻知識,瞭解隱喻認知過程有助於學習者在閱讀文章過程中從巨集觀上把握作者的思維程序,準確把握文章的具體細節,從而大大提高閱讀理解的準確性。然後根據所學知識理論組織學生將整個語篇的結構、語篇銜接手段歸類,並輔助學生找出篇章中的人際隱喻和語氣隱喻的表達,結合語境推斷出作者的觀點以及態度。這樣學生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最後,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用不斷變換的句子模式來鞏固和分析文章中的某一個難點,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能構建學生的隱喻思維能力。

(3)通過寫作構建隱喻能力。目前中國的英語專業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句子表達單一,一篇文章中簡單句較多,而句子變化的模式較少。英漢民族思維差異較大,使得兩種語言在表達形式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英語表達重客觀性、注重形式完整、每個句子一般只出現一個謂語動詞,漢語表達重主體參與意識、注重意義完整、每個句子可能會出現多個謂語動詞。因此,英文句子中較多地用名詞來替代相應的動詞,藉此來表達動詞意義,即名物化,而名物化又是語法隱喻的一個重要概念。所謂的名物化是指由動詞充當的行為過程由充當物質或心理過程的名詞來充當,例如:①He smiled to me friendly.(2JHe showed me a friendly smile.③If you expose the item for long, it will rapidly deteriorate.④Prolonged exposure will result in rapid deterioration of the item在上述的兩組例子中,句子②不僅比①的表達更符合英語語法規範,而且也使句子的表達更形象、精確。句③更體現我們漢語的思維習慣,更強調動作發出者的主動參與性,句④exposure做主語,省略了動作的發出者,這更能體現地道的英文表達,使句子表達得更加客觀。因此在寫作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隱喻能力,利用隱喻這一語言現象使表達更形象,強調語法隱喻在寫作中的重要性,不斷變化句子結構,不僅會使表達得更加凝練,而且能使語篇句式整齊,語言生動、傳神,會大大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和感染力。

四、結論

Halliday曾說過:“隱喻表達方式是所有成人語篇的特點”,除了在英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生隱喻能力之外,還應在課外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創新精神去探究正式語體和非正式語體中隱喻認知的差異,以及造成這種差異的心理因素,從而在實踐中去應用隱喻這種創新式思維模式,不斷激發ESL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嚴世清.隱喻能力與外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1(6).

(1.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外語系,2.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