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鹽負荷試驗的觀察和護理

才智咖 人氣:5.51K

摘要 17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鹽負荷試驗。結果提示鹽負荷試驗在短期內可引起鹽敏型(SS)患者血壓增高,而耐鹽型(SR)患者無明顯增高;SS患者服用速尿後血壓明顯降低,而SR患者服藥後血壓無明顯降低。SS患者對利尿劑降壓作用敏感,飲食中應重視限鹽;SR患者飲食中可不必嚴格限鹽。鹽敏感試驗有助於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和藥物治療。文中闡述了鹽負荷試驗的方法和判定標準,討論了SS高血壓病患者血壓增高的始動因素;SR高血壓患者鹽負荷試驗後血壓無明顯增高的機理,並介紹了試驗前、後護理。

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鹽負荷試驗的觀察和護理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 鹽負荷試驗; 飲食護理

Key words essential hypertension; the salt tolerance test; diet care

高血壓病是一種世界性的常見病,可導致心、腦、腎的嚴重併發症。鹽負荷試驗是近年來研究高血壓病發病機理的一個較新的方法,它將高血壓病人區分為鹽敏型(SS)和耐鹽型(SR)[1]。我科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對17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進行鹽負荷試驗,以指導藥物治療和飲食護理。

1 臨床資料

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齡(52±11)歲。高血壓 Ⅰ 期7例,高血壓 Ⅱ 期10例。父母有高血壓病史2例,父親有高血壓病史7例,母親有高血壓病史2例,兄妹有高血壓史1例,無高血壓病家族史5例。

2 方法和判定標準

2.1 方法:進行鹽負荷試驗前囑患者先靜臥20 min,測血壓1次,晨空腹,30 min內飲1%鹽水1 000 ml,飲後1 h和2 h各測血壓1次,繼服速尿40 mg,30、60及120 min時各測血壓1次。
2.2 判定標準[2]:飲鹽水後2 h的平均動脈壓(MABP)升高≥0.67 kPa,或服速尿後2 h的MABP下降≥1.33 kPa為SS;飲鹽水後MABP升高≤0.67 kPa,或服速尿後MABP下降≤1.33 kPa為SR。

3 結果

飲鹽水2 h後MABP升高值:6例SS為(1.1±0.46)kPa,11例SR為(0.24±0.08)kPa,經統計學處理:t=2.50,P<0.01;服速尿後MABP降低值:6例SS為(1.53±0.72)kPa,11例SR為(0.59±0.17)kPa。SS與SR者MABP值經統計學處理,t=4.83,P<0.01。結果顯示鹽負荷試驗在短期內可引起SS患者血壓明顯升高,SR患者血壓無明顯升高;服速尿後SS患者血壓明顯降低,SR患者無明顯降低。

4 討論

鹽負荷試驗主要是判定高血壓病患者屬於SS或SR,鹽敏感性的確定及鹽敏感性標誌的篩選有助於高血壓病易患因素識別及一級預防[3]。多數學者認為SS高血壓病患者腎臟排鈉功能障礙是血壓增高的始動因素。患者為排除體內瀦留的鈉,往往需要更高的`血壓,這是血壓對腎臟排鈉功能缺陷的修正作用。說明高鈉可誘發SS血壓增高。SS患者服速尿後血壓明顯降低,表明其對利尿劑的作用敏感,有助於藥物治療。日常飲食中尤以鹽的含鈉量最高。因此,SS患者在飲食中應限鹽。SR鹽負荷後血壓無明顯增高,這與鹽負荷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系統受抑制有關[4]。故SR患者在飲食中可不必嚴格限鹽。

5 護理

5.1 試驗前準備:①試驗前向患者解釋試驗目的和方法及可能出現頭痛、頭昏等症狀,以解除其疑慮,取得合作。②試驗前3 d,停用降壓藥物。③氣溫低時先將試驗鹽水預熱至25~38℃再飲用,以防冷溶液引起血壓波動,影響試驗結果。④首次測壓前20 min病人保持平臥位,以減少血壓檢測誤差。本組有2例患者飲鹽水後收縮壓增高達26.7 kPa,但病人無自覺症狀,故繼續完成試驗。
5.2 試驗後護理:①患者因飲1 000 ml試驗鹽水及速尿利尿作用,故尿量增多。試驗後應在床邊配置便器,減少活動,以免血壓波動。②SS患者在日常膳食中每日僅加用1 g鹽,禁食鹽漬食物。患者如不能耐受可將鹽末均勻撒在菜面以刺激舌部的味覺;或將鹽集中放入一個菜中;或用醋煮成酸甜菜等。③SR患者在日常膳食中可不必嚴格限鹽,以增強其食慾,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 Dimsdale J E, Ziegler M P, Mills P et al. Predicition of salt sensitivity. Am J Hypertension,1990,3(6):429
2 Snllivan J M. Salt Seasitivity. Hypertension. 1991,17(sappl):68
3 李玉明,劉治金,楊鼎頤.鹽敏感者在高血壓人群中的分佈及鹽敏感性標誌的篩選研究.中華心血管疾病雜誌,1994,22(2):78
4 劉為生,龔聖生,孔華守主編.臨床高血壓病學.第3版.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