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職業精神,打造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才智咖 人氣:1.33W

摘要:新時期賦予高職學生職業精神新的內涵。近年來的就業形勢與高職教育培養領域顯現出的問題表明,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意義重大。本文闡述了職業精神的內涵和意義,分析了職業精神培養的現狀與存在問題,同時進一步探討了在新時期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一些有效的策略與途徑。

培養職業精神,打造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鍵詞:高職職業精神培養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在不斷深化,但這些變化和改革的聚焦點主要集中在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技術應用能力等硬技能方面,往往忽視了對職業精神等軟技能的培養。職業精神缺乏已成為當前制約高職生就業的重要因素,新時期加強高職生職業精神培養與教育,已成為職業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並加以解決的課題。

一、新時期職業精神的內涵與重要意義

2010年9月,教育部在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中指出:“高職教育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著力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培養,強化職業技能訓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011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在《中央財政支援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基本要求》中要求高職專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現代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培養,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說明國家進一步明確了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兼備的高階技能型專門人才。

職業精神是人們在對職業理性認識基礎上的職業價值取向及其行為表現,是對職業理念和職業責任及職業使命的認識與理解,是對職業理想和職業追求及職業榮譽的昇華與深化。它包括了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操守、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作風等要素,與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相聯,表現為從業過程中的熱愛、嚴謹、細緻、負責、高效的行為及風貌。新時期職業精神是對傳統職業精神的繼承和發展,由多種要素構成:一是思想意識,即職業團隊的歸屬意識、職業崗位的熱愛意識、職業理想的實踐意識、職業協作的和諧意識、公平合理的競爭意識和精益求精的責任意識;二是風範品格,即實現職業憧憬的執著態度、發奮圖強的進取性情、艱苦奮鬥的創業作風、開拓創新的求異品格、服務社會的人文情懷和誠實守信的仁義品質;三是實踐動力,即昂揚激越的工作豪情、充滿活力的實踐風貌、堅持不懈的信念追求、緊跟時代的活潑朝氣、敢於競爭的不屈鬥志。

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精神培養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職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首先,職業精神培養有利於高職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這是學生謀求生存、勝任崗位、服務社會、在職業生涯中建功立業、實現自己人生理想和價值的必要條件和核心要素。其次,職業精神培養有利於高職院校良性健康發展。高職院校只有向企業和社會輸送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兼備的高階技能型人才,才能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最後,職業精神培養有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1、職業精神缺乏成為制約高職生就業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但與此同時,許多用人單位卻反映很難選到理想的員工。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精神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高職生職業道德素質令人擔憂:表現在擇業觀念上,往往挑剔工資待遇、工作地點,導致一些崗位趨之若鶩、一些崗位無人問津;表現在敬業精神上,過於計較個人得失,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表現在創業意識上,自主自立意識淡薄,缺少吃苦和奮鬥精神。此外,對工作的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誠信意識淡薄,工作拈輕怕重,缺乏大局意識和團隊精神在高職生中也較為普遍地存在。

2、教育主體忽視職業精神培養

(1)職業精神教育觀念滯後,缺乏制度保障

社會上對於“只有高技術才有高薪水”的片面宣傳,使得外部大環境對職業精神培養較為輕視,教育系統對職業精神培養的認識也不明確,沒有將職業精神培養上升到職業人才教育內涵的高度,使學生誤認為只要有技術就行,片面追求實用,認為職業精神是就業之後在工作中自然養成的事情。大多數高職院校對技能教育的實施,在財力、人力等方面都優先保障和扶持,而對職業精神培養卻缺乏可靠的制度保障,甚至一些院校以學制短、職業技能要求高為藉口而故意忽略。

(2)職業精神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培養方式單一

目前高職院校沒有開設職業精神培養的獨立課程,大多僅限於思想政治課、就業指導課,更沒有形成完整的職業精神教育課程體系。從課程形式上看,片面注重道德知識的傳授,基本上以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其他培養形式;就業指導課則更注重職業技能和就業技巧等顯性職業素質的培養,忽視了職業精神這一隱性素質對學生職業生涯的深遠影響。很多職業院校往往重視崗位技能、職業技能等易考查指標的驗收考核,對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方面的'考核往往不納入測試或缺少可以量化的標準,也缺少對這方面的深入研究。(3)教師在職業精神教育中的示範作用不夠理想

從某種程度上講,任何教科書、道德說教、獎懲制度都難以比擬教師的以身作則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教師本人的職業精神對學生職業素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但當前高職院校部分教師受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德業分離、知行脫節、學術貪腐、以教謀私、難於協作等現象,這些都嚴重削弱了教師在學生職業精神教育中的示範性作用。

三、新時期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策略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