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良好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61W

【摘要】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循序漸進的教育過程,學生良好心裡健康素質的培養是新課程實施中最關鍵的一個目標,它的實現過程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也寄予了教師一個重要的職責。

淺談學生良好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教育論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素質培養

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核心內容,已經受到了全社會各界人士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正確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是實施新課改革教育教學的基礎,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更是教育工作者為實施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所要完成的一項基礎工作和重要任務。

一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性

新課程改革中,國家把新課程定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並將“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作為這次課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強調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三維目標中“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和形成是衡量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全的標準,即使一個人具有淵博的知識、熟練的技能、健壯的體魄,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同樣是一個不健全的人,因此教師要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把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擺到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來,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因為青少年學生正處於成長髮育期,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審美觀等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習任務重,教師在關注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許多學生心理上存在如自卑感太強、耐挫力差、膽怯、害羞等不良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體驗的過程,又是教育意識形成的過程,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中產生體驗、獲得感悟、形成態度並內化成價值觀,如在活動中讓學生“當一次主持人”,可以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敢於展示自己的勇氣,消除膽怯和害羞等學生常見的心理弊病;組織學生“去參觀愛國教育基地”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師要加強學生自我在心理上控制情緒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是學生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獨立意義的人,這句話包含著“學生個性有多樣性,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教師要承認這個事實,在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關注每個學生個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循序漸進的教育過程,在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素質的教育是對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很好落實。青少年學生正處於青春過渡期,他們的情緒時常不夠穩定,有些學生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時常為一些小事傷心或大發脾氣,有時為某一次考試不理想而淚喪,甚至自暴自棄,對學習失去興趣。心理專家指出:“情緒是認識自我的鏡子。”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要求學生接受真實現實,正確對待自己的不良情緒,抓住學生青春過渡這一關鍵時期中並非每個人時時刻刻的情緒和態度是積極樂觀向上的特點,偶爾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但這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控制情緒的教育,提高自我認識能力,讓學生自己找原因、查根源,分析自己平常在什麼時候、為什麼事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強調學生要注意分析自己主觀方向的`原因以及體驗不良情緒給自己或給他人帶來的危害,通過找原因、查根源、體驗等措施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不良情緒都是可以控制和轉換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有效的控制情緒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教育,提高自我認識能力,最終實現學生自我在心理上進行控制情緒的教育,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目的。

三教師應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使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得到鍛鍊

教師是課堂良好教育氛圍的直接創造者。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情和積極的情緒對學生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如果創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就會使人類原本具有的慾望,以及其自然而最佳的狀態發揮出來。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朋友式的師生關係,真正地尊重、理解、關心、支援、賞識每一個學生,使他們自覺接受教育,消除學生心靈上的恐懼感,從而使師生之間增進感情交流,形成心靈上的和諧的共鳴,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教師還要樹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觀念,教態要親切,語言要和諧,教學要民主,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施教,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善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更要保護學生創造的火花,隨時調整學生的認知行為,要充分相信每個學生的心靈都願意接受美好的東西,都願意做一個好人,只有在這樣寬鬆和諧的環境中,學生的個人愛好、個性品質等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他們才會主動地去探索、去創新,才能主動參與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很好的鍛鍊,使他們的生活、學習充實樂觀起來,推動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形成,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