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多媒體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才智咖 人氣:1.62W

摘要: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已開始逐步應用到英語教學當中,正成為高職英語教師改革教學模式的首選途徑。文章主要對多媒體教學的理論基礎及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探析多媒體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 高職英語教學 建構主義 應用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輔助語言教學活動,在國際上通常被稱為MCALL(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它體現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已經成為高職英語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的首選途徑。多媒體教學,是現代科技手段與現代教學理念的結合,因此,要把多媒體技術應用於高職英語教學中,不能僅僅著眼於其技術層面,還應對其教育基礎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英語教學的背景
1.理論背景。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於教學領域,與近二十年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流行是緊密相關的。建構主義也譯作結構主義,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傑。皮亞傑堅持從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兒童的認知發展,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他指出:“認識既不能看作是在主體內部結構中預先決定了的——它們起因於有效的和不斷的建構;也不能看作是在客體的預先存在著的特性中預先決定了的。因為客體只是通過這些內部結構的中介作用才被認識的,並且這些結構還通過把它們結合到更大的範圍之中(即使僅僅把它們放在一個可能性的系統之內)而使它們豐富起來。”這一看法,與傳統的經驗主義認識論相比,突出了認識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建構過程。比如:對什麼是感知,傳統的經驗主義認識論認為,感知是一種對外界事物的被動接受和複製過程。而建構主義則認為,感知“它並不是對來自外界的資訊的接受或複製,而是對不變成分的建構,通過這種方式有機體才能夠同化和組織它的經驗。”
上述不同的觀念,在學習和教學中就表現為兩種對立的學習理論:把學生作為知識灌輸物件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把學生看作是資訊加工主體的認知學習理論。在教學上,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採取“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為特點的教學模式,這既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又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不利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從筆者所從事的高職英語教學來看,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比較差,對學習英語缺乏興趣。而長期以來我們採取的都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學點只侷限於課本上的語言點和語法專案的`反覆練習,無法拓展學生思維;且教學,仍然多以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作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主要交流工具,這樣,學生常處於被動地位,學習提不起興趣。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拋去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和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推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教學模式。
2.技術背景。觀念的變革,常常需要有技術的進步,才能引發現實生活的變革。建構主義近年來在教學領域的流行,是與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分不開的。
今天的多媒體主要是指處理和應用多媒體資訊(如:文字、圖形、動畫等的)一套綜合技術,通過人機互動方式實現同時採集、處理、編輯、儲存和展示兩種以上不同型別的資訊媒體的技術。簡言之,多媒體技術就是具有整合性、實時性和互動性的計算機綜合處理聲、文、圖、資訊的技術。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很多專家對多媒體技術的特點進行過大量的探討。華中師範大學傅德榮教授認為,多媒體特點主要有:⑴整合性,通過計算機實現多種多媒體的整合;⑵數字化,將各種多媒體變換成數字資訊,讀入計算機進行統一的整合,數字化技術是多媒體技術的一種基本技術;⑶互動性,互動成多媒體系統;⑷超媒體,是一種網狀式的結構形式。這些特點,為建構主義在教學領域的實施創造了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