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構建

才智咖 人氣:2.28W

論文關鍵詞:價值鏈 價值鏈會計 傳統會計方法

淺析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構建

論文摘要:價值鏈會計是會計學的新領域。價值鏈會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價值鏈核心企業為龍頭,以價值鏈的整體價值最大化為根本目標。構建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要在突破傳統會計方法侷限性的基礎上,從會計本質、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職能和會計物件等方面進行理論探索與實踐。

  1 構建價值鏈會計的必要性
  1.1 會計資訊需求的變化。
  首先,內部價值鏈管理對會計資訊有新的要求。內部價值鏈管理依賴作業成本和價值增值資訊。從內部價值鏈角度觀察,企業由一系列不同作業構成,一般包括研究與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等作業,它們共同創造了產品的價值。內部價值鏈管理的關鍵是找出企業內部的哪些作業產生了企業的競爭優勢,是真正的增值作業,然後對這些作業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因此,需要依賴作業成本資訊進行內部價值鏈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區分價值鏈作業,確定戰略性價值鏈作業,追蹤其作業成本,對戰略性價值鏈作業進行更有效地管理,實現企業競爭優勢。
  1.2 傳統會計方法的侷限性。
  價值鏈管理模式下,會計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遭到垢病。財務會計方面,焦點在於財務會計無法反映企業價值的資訊。傳統的管理會計忽視了新的製造環境和新的管理理念。如在資訊時代的競爭環境下,產品壽命週期逐步縮短,許多先進企業已經實行準時制製造方式,實現了零存貨。在這種情況下,管理會計傳統方法中的“經濟訂貨量”、“最佳生產批量”等方法已經沒有意義。變革現行的會計模式已是大勢所趨。價值鏈會計是適應這一變革趨勢的一種選擇。
  2 價值鏈會計基本理論框架的構建
  2.1 價值鏈會計的概念與本質。
  價值鏈會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價值鏈核心企業為龍頭,以價值鏈的整體價值最大化為根本目標,以提高價值鏈競爭力、市場佔有率、客戶滿意度和獲取最大利潤為具體目標,以商務和會計協同為運作模式,通過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和通訊技術,實現對價值鏈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有效規劃和控制的一種管理活動。
  2.2 價值鏈會計的目標定位。
  會計目標是指會計工作期望達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內容既是人們主觀願望的體現,又要受到客觀環境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價值鏈會計的目標也就是價值鏈會計系統執行所期望達到的目的或結果。因此,價值鏈會計的目標可以表述為:為資訊使用人提供動態的價值資訊,藉以優化價值鏈流程和價值鏈聯盟,並同時以實時控制為核心協調和優化價值鏈,最終實現價值鏈聯盟和核心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動態地看,價值鏈管理實際上是一個圍繞價值增值,不斷協調和優化價值鏈的過程。價值鏈會計既是價值鏈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價值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價值鏈會計必須服務和服從於價值鏈管理的目標和要求。
  2.3 價值鏈會計基本假設。
  2.3.1 價值鏈聯盟會計主體。會計主體假設限定了會計核算與報告的特定的空間範圍,強調企業以獨立實體作為會計主體,為企業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會計資訊。同時也允許將幾個相聯絡的法律實體整合為一個會計實體。對於在何種條件下整合以及如何整合,則僅對於母子公司之間的合併報表事項有所涉及。對如何將價值鏈聯盟體的整體或部分作為會計主體,則是一個新間題,這也正是價值鏈會計存在的一個基本前提。在價值鏈管理中,價值鏈聯盟體以及虛擬企業的出現,使會計主體的典型形態-企業變得越來越模糊。因此,會計主體假設的概念範疇應擴大,主體的範圍可以不侷限於是否存在實體。價值鏈中的會計主體可以是各個分立的價值鏈上的點,也可以是類似核心企業的母公司,及各外延企業為子公司的集團。
  2.3.2 持續經營假設和清算假設並存。傳統財務會計基本前提之一的持續經營假設是指在會計上假定企業將持續經營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不會被清算或破產。價值鏈管理中,多變的經濟環境加大了經營風險,網路的擴張使企業虛擬性加強,這些都對會計主體持續經營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會計主體面臨的是競爭日益激烈、風險日益增大的經濟環境,企業隨時有被清算、終止的可能。另一方面,會計主體十分靈活,存在的時間長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虛擬企業可以隨業務活動的需要隨時成立,當該項業務活動結束,或者需要調整該項業務時,虛擬企業可隨時終止。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分析評價價值鏈會計資訊時,可能更多地需取得特定期間假設下的財務報告。因此,價值鏈會計既要提供持續經營前提下的會計資訊,又要提供清算假設甚至其他特定期間假設下的會計資訊。
  2.3.3 會計分期和實時報告。會計分期假設是在會計主體終止前,應定期向會計資訊需求者及時提供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資訊,人為地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按一定的時間分割開來,形成一個個的會計期間。但在價值鏈管理下,會計分期實際意義受到挑戰。計算機網路的採用,使每筆交易在瞬間完成,虛擬企業可能在某項交易完成後立即解散,存在時間長短具有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要人為地進行分割,不僅是很困難的`事,而且沒有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的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也受到質疑。因此,價值鏈會計在滿足傳統會計分期反映基礎上,還應該更靈活處理分期會計處理事項,諸如重視專案有效經營週期報告、重視實時報告,以彌補傳統會計分期核算的弊端。
  3 價值鏈會計職能界定
  3.1 價值鏈會計的反映職能。價值鏈會計是傳統會計的發展,其職能也應包括反映和控制兩項基本職能。作為價值鏈會計的反映職能,其特點是動態性、實時性和全面性,不受會計期間的限制,而以最快速度反映企業價值活動的資訊:第一,更全面。價值鏈各個節點企業或主要節點企業都成為價值鏈會計的反映物件。第二,實時動態。傳統會計的反映職能也具有一定動態性,但這種動態性僅僅是反映物件的動態性。價值鏈會計能做到反映行為的動態性,價值鏈會計反映具有實時的動態性。
  3.2 價值鏈會計的其他職能
  價值鏈會計還包括戰略與計劃協同、多維控制和實時評價等職能。戰略協同:價值鏈聯盟體是基於價值鏈統一的戰略目標而形成。因此,戰略協同就是價值鏈會計的重要職能。戰略協同並非要求價值鏈上所有成員的戰略目標都相同。戰略協同的目標是所有成員企業各自的戰略目標都能統一到聯盟體的整體戰略中來。這是聯盟體建立的前提條件。計劃協同:是指對較短時期的預測、計劃或預算進行協同,它是為具體落實戰略協同而實施的一系列計劃程式和執行程式的協調一致。多維控制:企業的價值鏈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縱橫交錯的價值鏈網路。由此服務於價值鏈管理的價值鏈會計對價值鏈的控制也不可能是孤立和分散的控制,而應該在實時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多維的全方位控制。因此,對價值鏈的控制必然是一種多維控制。實時評價:實時評價職能強調的是評價的即時性,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揭示價值鏈的價值創造過程,對價值鏈運營績效作出評判。這種經過評價產生的即時性資訊,更有利於正確及時地進行決策,實時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