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構建

才智咖 人氣:1.27W
再議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構建 摘要:作為現代會計的延伸,價值鏈會計已突破了原有會計體系的範疇。本文對價值鏈會計的理論框架從目標、假定、實質、原則、核算程式及方法上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

再議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構建

作為企業動態戰略聯盟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價值鏈會計可以歸納為:以企業價值管理為核心,從縱向看,向上連線上游企業直至最初供應商;向下連線下游企業直至最終消費者;從橫向看,包含企業人、財、物、資訊流,事前、事中、事後管理的全方位、多角度、動態化的綜合管理模式。

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筆者認為應當以價值鏈會計研究的目標作為基點,從價值鏈會計假定(公理)匯入,通過對價值鏈會計實質、原則、核算程式及方法的研究,得出相應的價值鏈會計理論體系。

一、價值鏈會計的目標

會計目標是會計核算和監督工作所希望達到的目的,其內容受人們主觀願望和客觀環境條件的雙重製約。價值鏈會計的目標也就是價值鏈會計系統執行所希望達到的目的與結果。價值鏈會計的根本目標與企業價值鏈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即企業價值最大化,其具體目標是為價值鏈管理者提供對價值鏈管理決策有用的價值資訊,藉以制定優化價值鏈的決策,增加價值鏈管理的有效性。

價值鏈管理,實質上是圍繞價值増值,不斷優化和協調價值鏈的過程。價值鏈會計既是價值鏈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價值鏈管理的重要內容。從價值鏈管理的重要工具來看,它必須向其所服務的物件———企業管理當局提供優化業務流程,實現價值増值決策所需要的價值資訊。從價值鏈會計作為價值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價值鏈會計通過對企業各價值鏈條的業績管理體系、價值創造活動的成本控制體系、資本預算體系、薪資報酬體系等實現對企業價值鏈活動的控制。

二、價值鏈會計的假設

會計假設是指會計人員面對著變化不定的社會經濟環境,所作出的一些合乎推論,它是收集、加工處理會計資訊所依據的基礎觀念,對會計核算內容和會計資料的取捨起決定作用。會計假設描述了會計執行必須所處的經濟、政治社會及法律環境,它的確定對於會計理論研究和會計實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任何科學體系都必須依靠一些假設才能構建其知識體系一樣,價值鏈會計也需要一系列的假設才能夠建立。

1 經濟聯合體假設

世界網際網路絡的發展,擴充套件了會計主體假設的領域,使會計主體對應於“虛”、“實”兩個空間,即“虛”的空間實體“網路公司”,以及“實”的企業或企業間兼併、破產及母子集團公司。所以價值鏈會計的主體應當是以企業主體為基礎,同時包括整個行業價值鏈(從供應商到終端使用者)中相關資訊的新的經濟聯合體,也就是說,是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圍繞核心企業,藉助資訊技術無縫對接作業鏈而建立的動態戰略聯盟。可見,經濟聯合體的主體假設兼顧了經濟環境“實”的物理空間和“虛”的媒體空間,又由於這種聯合體藉助於資訊科技具有的動態性,決定了價值鏈會計主體的開放性和相對性。

2 持續經營下的彈性會計分期假設

持續經營假設是指企業在可預見的將來,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止,它依然是會計系統執行的重要前提之一。相對傳統的持續經營假設,價值鏈會計的持續經營假設不能僅僅針對單一組織,而應該針對經濟聯合體,由於核心企業的重要性,還應兼顧核心企業的情況。當經濟聯合體中的一部分(除開決定核心企業存亡的部分)出現破產時,持續經營假設依然成立。由於會計分期假設是持續經營假設的延伸,所以價值鏈會計將會計分期假設納入持續經營假設。由於現代資訊科技能隨時從相關的資料庫中自動收集並抽取有關的資料,生成與決策相關的'報表和財務報告。每一時點的資產負債表以及不同時段的損益表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及時生成,使得會計分期的時間間隔可以不斷縮短,變“歷史資訊”為“現時資訊”。只要企業進行持續不斷地經營,資訊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可以獲得每一時點或時段的財務報告,這使得價值鏈會計分期與傳統會計分期相比具更大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