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

才智咖 人氣:2.83W

傳統成本會計的教學,無論教學組織是板書還是多媒體,講授的基本都是教材的知識點並加入例題進行練習與鞏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這裡推薦的一篇傳統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問題探討的論文範文,希望對你的論文寫作有幫助。

傳統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

成本會計作為一門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本專業培養方案中屬於基礎專業課程,對該課程的掌握關係到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等課程的學習情況,同時該課程也屬於實踐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學生掌握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與管理是日後走上成本會計工作崗位的必備技能。然而,實踐證明,成本會計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

 1 傳統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滯後

傳統成本會計的教學,無論教學組織是板書還是多媒體,講授的基本都是教材的知識點並加入例題進行練習與鞏固,而且課程內容滯後於企業的具體成本會計工作過程,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對該領域的前沿問題由於受課時限制只能簡單講授,一些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思想學生理解不夠,以致於學生畢業後很難勝任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工作任務。同時,學生缺乏對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方式的認知,對工廠、車間、生產工藝過程及生產組織方式的認識只能通過老師的講授來想象,大腦中形成的抽象概念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想深入學習。

1.2 大量核算方法的機械式講授導致學生機械式學習

該課程的特點是核算方法較多、計算公式繁多,學生理解不到位往往容易產生混淆。從平時的學習效果來看,學生對單一章節的掌握並不難,如各項要素費用的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製造費用的核算、生產損失的核算及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費用的劃分等,但是很難對這些方法系統地認識並理解其核算意義,造成產品成本計算過程中,不熟悉成本核算的流程,不理解哪些是輸入資料、哪些是輸出資料以及各資料之間的勾稽關係[1].究其原因,是對單一知識點的掌握存在照例題套數字的現象,沒有理解公式真正的意義,學習過於機械化,面對一整套成本核算資料時無從下手,困難重重。顯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教師對核算方法的機械式講授,沒有進行換位思考,對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重視不夠。

1.3 教學目標不重視實訓環節

本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取決於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對於普通高等學校而言,以往的.教學偏重於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因而課程目標主要為理論知識的掌握。然而實踐應用型教學是現代普通高校改革的重點之一,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多,從這個角度而言,在確定本課程教學目標時,除了有基本理論知識教學目標,還應有實踐操作技能教學目標。同時,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其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為此,還應確立職業道德目標,在課程設計時,對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教學目標必須通過一定的實訓環節保證其實現。

因此,如何使該課程的教法、學法以及做法融為一體,如何讓學生真正學懂成本會計,會做成本核算與管理等是目前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進的首要任務。筆者結合以上傳統成本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採用“基於工作過程的專案導向教學模式”,在任務驅動下完成專案教學,將理論講授與分項實訓、綜合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2 專案導向教學模式

“專案導向”教學法是以實踐工作過程為基礎的探究式教學方法,由教師確立一個或幾個以實踐工作過程為基礎的專案,並以之為導向,將所要學習的多、散、碎的新知識隱含在這些專案之中,學生通過認真分析、討論工作過程的專案,明確該專案涉及的知識點,然後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專案的完成實現對所學知識傳授的一種教學方法[2].

專案導向教學模式應用到成本會計教學中,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具體工作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設計幾個教學專案進行教學;其次,專案教學不同於一般的教學方式,要使得這種探究式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具體詳細的安排與組織,否則既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使教學過程出現混亂。

2.1 重組教學內容,進行專案設計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為以下六個部分:成本會計基本理論、產品成本核算的程式和方法、生產費用在各物件之間的分配與歸集、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產品成本計算的方法及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為了使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按照企業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景組織教學,滿足該課程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實現基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三個共同的教學目標,在成本會計教學專案的設計上應該注意專案設計的全面性、邏輯性和專業性三個方面,即專案覆蓋全部成本會計崗位工作過程,專案與專案之間遞進連貫且能反映該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為此,設計如下教學專案(見圖 1 所示)。

這種教學模式的設計將成本會計課程內容設定為五個教學專案,專案一:成本會計基本理論;專案二: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專案三: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間的分配;專案四: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專案五:

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此教學專案的設計完全按照成本會計的工作過程,在任務驅動下完成專案教學,學生明確任務要求以後,分析任務,解決任務,最後對完成情況作出評價總結。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進,由以教師為主體變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中心變實踐專案為中心,以學習專業知識為目標變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從而使得灌輸式教學變成探究式教學。

2.2 教學專案的組織實施

為了完成任務驅動下的專案教學,更好地實施這種具有實踐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2.2.1 建立學生學習興趣小組

專案教學下學生要根據任務要求,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扮演成一名企業的成本會計工作人員,履行該崗位的工作職責,那麼整個工作任務就需要同學們分工合作完成。比如,可按學生的不同學習程度進行混編,以便進行優勢互補,相互學習,每個崗位可指定 2 名學生來完成,相互監督,執行力度更強,同時在不同崗位間適時輪換,以便學生全面掌握專案過程。這種學習方案的設計,為學生日後走上工作崗位,培養具有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方面缺一不可的職業能力奠定基礎,也改善了傳統教學方法帶來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創設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2.2.2 將理論教學與分項實訓相結合

首先,應依據各專案教學內容,在任務驅動下,分發有關經濟業務原始憑證、記賬憑證(主要為轉賬憑證)和不同格式的賬頁(三欄式、數量金額式、多欄式等);其次,在每個任務下分別設定四個崗位,分別是根據原始憑證分析計算資料、稽核並填制原始憑證、填制並稽核記賬憑證及登記賬簿。根據原始憑證分析計算資料這個崗位主要是使用大量的成本會計的計算方法(如材料費用的分配方法),組內成員可共同分析問題,最後由崗位人員完成計算,以便每位同學都能掌握任務要求。其中,稽核並填制原始憑證這個崗位由成本會計的工作特性所決定,企業中大量的自制原始憑證來源於成本核算過程(如編制材料費用分配表),填制並稽核記賬憑證這一崗位根據上一崗位的原始憑證即可完成,最後登記賬簿的過程需要清楚這些特殊賬戶所使用的賬頁格式並正確登記。儘管對這一過程的練習,部分環節在基礎會計中已經學過,但是從試驗結果來看,學生掌握的並不好,實踐操作技能較差。因此,這部分接近現實情況的實訓在整個專案教學中非常重要;最後,在各個崗位的操作技能訓練中,當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面臨出現困難時,老師再適時引匯出相關理論知識和方法,並持續關注學生的任務完成進展,記錄是否履行著成本會計崗位的工作職責,遵守會計準則,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後續的過程評價奠定基礎。當然,由於分項實訓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任務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不宜太複雜,選取的實訓資料可能只反映區域性,其完整性受限,因此對於成本報表的編制在綜合實訓中完成比較妥善。

2.2.3 將理論教學與綜合實訓相結合

在這五個教學專案完成後,為了使學生達到零距離上崗的要求,應該組織綜合實訓。根據企業真實的或模擬模擬的全套實驗資料,選擇產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系列的核算要求。因此,此部分的設計應主要針對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的訓練和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每個學生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每個專案的具體內容及實訓要求,找到各專案中任務的解決方法和分析思路,獨立完成實訓操作,並書寫實訓總結。老師根據學生在實訓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及時補充相關理論知識,引導其完成任務要求,同時,對每個實訓專案進行綜合評價,對實訓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複習相關理論知識,從實訓中讓學生真正學懂成本會計,全面掌握課程知識。當然,為了增加綜合實訓的可行性,該部分實訓最好採用相應的資訊化實驗軟體,適用性更強,能提高實訓效率,並且更加規範成熟的完成實訓要求。

 3 教學方法改進實施的保障

3.1 建立綜合考評體系

傳統教學方法下,對於課程的考核主要採用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兩大部分的評價。在實踐性教學模式下,考核評價方法應該是能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的,因為本課程旨在培養出具有本專業職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實現的是基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三個共同的教學目標。所以,考核應注重過程,結合傳統的評價方法,除了把平時成績(考勤和作業等)和期末考試作為評價依據,還應當根據分項實訓和綜合實訓的情況考評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那麼,建立的綜合考評體系中,期末的考試成績可反映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訓的過程可反映實踐操作技能的水平,職業道德的表現與考勤、作業等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全面反映,然後分別給予考試成績、實訓成績與平時成績這三個方面合適的權重構建考評體系。根據調查與試驗結果,筆者認為,分別給予 4∶3∶3 的權重應該比較合理。

3.2 組織學生參觀企業,聘請實務人員座談

成本會計的核算過程是從生產費用的發生開始直到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的過程,但是學生缺乏對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方式的認識,對工廠、車間、生產工藝過程及生產組織方式的認識僅僅通過老師的講授來想象,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這門課程的教學,應該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到企業實地觀摩,讓學生了解產品的生產技術過程,形成一定的具體印象並引發學生對成本會計問題的思考。

同時,可以聘請專業的成本會計工作人員與熟悉生產資料的工人進行座談,讓學生熟悉整個生產過程和核算過程[3].

3.3 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

在實踐教學方式下,採用的實驗資料若是企業真實的或者模擬的資訊,有利於學生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成本核算和管理,更貼近成本會計崗位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在綜合實訓階段,系統的實驗任務才能訓練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等職業能力。

但是,企業的成本資訊往往不易取得,持續獲取先進的成本會計資訊難度更大。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依託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學校和企業的裝置、技術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培養的人才與市場接軌,應社會所需,實現資源共享的雙贏模式。

 4 結束語

對成本會計課程採用實踐教學下專案導向教學模式,在一定條件下開展專案教學,旨在能夠培養出具有本專業職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白莉。一種面向實驗教學的成本會計教學方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8):7.

[2] 張育英。市場行銷學專案導向教學模式探究[J].新西部,2012(06)。

[3] 葛欣。新會計準則體系下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進[J].財會縱橫,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