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基於低碳經濟的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評價

才智咖 人氣:2.77W

       [論文摘要] 低碳,是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與此同時,也將面臨更為複雜的國內外市場,承擔更多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企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就必須節能減排,並利用平衡計分卡“平衡”的優勢,結合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評價體系。
       [論文關鍵詞] 低碳經濟;核心競爭能力;平衡計分卡

論述基於低碳經濟的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評價

       低碳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儘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近年來,我國企業特別是高能耗產業對環境及生態的負面影響日益受到全球的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甚至不惜破壞生態環境、浪費資源、競相無序開發,使企業特別是一些高能耗產業面臨嚴重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隨著低碳經濟的提出,企業必須清楚自身所面對的內外部環境,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進行戰略、策略、結構等多方面的調整,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適應激烈的競爭形勢。

       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評價要素分析
       “企業低碳化”已經成為企業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頒發,國際形勢的嚴峻,企業管理者也認識到企業低碳化的重要性,並逐步的將低碳理念付諸於實際。小到各個員工,大到企業相關制度的制定,低碳經濟已經漸漸融入到企業的每個角落。企業推行低碳經濟戰略以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來看,企業要提升其核心競爭力,首先要塑造正確的企業文化,讓員工在良好的氛圍中工作和學習,確保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然後就必須注重資源的有效使用,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只有認識到這一點,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才能站穩腳跟。
       從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來看,企業要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就必須以“低碳”為先導進行技術創新,比如低碳產品的研發,減排技術的開發,碳吸收技術發展的促進,特別是一些高能耗企業,還要注重可替代資源的建設和高效節能技術的創新,把握時機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才能在市場上保持穩定的地位不動搖。

       (一)財務方面
       財務指標主要由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和經濟附加值來體現。企業只有擁有良好的償債能力,才能按時償還到期債務,否則將導致財務失敗,企業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營運能力是企業的資產管理能力,決定著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良好的營運能力,可以使企業節約資源,獲得更好的收益;作為盈利性組織,企業必須盈利,才能彌補各種支出,才能持續發展;而成長能力能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能力。具體指標有:資產報酬率、流動比率、應收賬款週轉率、固定資產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銷售利潤率、每股收益等等。

       (二)客戶方面
       真正使決策保持不變的是營業單位在其目標範圍內用以保持和吸引客戶份額的價值觀念。核心指標有:產品市場佔有率;客戶滿意度、客戶保持率(可用現有顧客交易增長率來描述);客戶利潤率、客戶投訴率、客戶投訴反應時間和解決時間,以及客戶對投訴處理的滿意程度;企業客戶關係管理(CRM)①能力(根據專業人士打分)。

       (三)內部流程方面
       1.創新方面
       企業在創新過程中設計和開發新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新市場、新客戶的需要及滿足客戶最新的需要時,繼續了價值創造和增長。具體指標有:一是研發投入及研發的效果與效率。R&D人員佔全體員工比重、研發費用三年平均增長率、新產品研發成功率、新產品佔全部產品比例;二是研發創利能力評價。新產品產值率、新產品成本費用利潤率、新產品投資回報率、新產品銷售率、新產品貢獻率等等。
       2.經營方面的指標
       一是過程質量指標——產出次品率;二是過程時間指標。在企業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價值觀念裡,把短期快速反應作為一個關鍵的業績屬性——製造週期效率(MCE);三是過程成本指標——單位產品服務成本降低率、權益報酬率、存貨週轉率、生產能力利用率等。
       3.售後服務能力
       內部價值鏈中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階段是在銷售產品服務和支付產品服務之後給客戶提供的服務。

       (四)企業的學習和成長能力
       1.人力資源
       (1)人力資本存量。員工平均受年限指標來體現。
       (2)人力資源管理狀況。員工保持率、員工價值增值率、員工滿意度、人力資本投資報酬率。
       2.資訊系統
       可以從三方面進行:反映資訊溝通效果的指標,即資訊覆蓋率;反映資訊溝通效率的指標,即資訊系統帶來的收益增長與投入成本的比值,即資訊利用效果;反映資訊化建設的投入成本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資訊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費用,資訊系統、資訊裝置投入費用,軟體系統開發、應用、維護費用,具體指標為資訊系統建設開發費用。
       3.其他系統性指標
       (1)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較為統一的理念、信仰、認識、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等的綜合。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鼓舞和引導全體員工從主觀上產生對本企業熱愛、依賴、依靠的心理,能引導員工自覺自願地以企業為家、以企業發展為己任、以樹立良好的企業社會聲譽為行為準則,能極大地激發員工的生產及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是企業塑造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2)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組織能力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深刻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決定企業組織能力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企業組織結構高效而穩定的執行、績效管理的實施和適應新的經濟觀念的企業理念的確立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企業組織能力是企業經過長期生產經營管理同化下來的一系列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和流程所反映出來的一種特定能力,它是企業資源的“整合器”,也是企業求得可持續發展不可複製的獨特優勢。

       (五)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最早是由英國人奧列弗·謝爾頓於1924年提出的,它是隨著資本的不斷擴張而引起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如貧富分化、工人失業、勞資衝突、商業欺詐和環境汙染等而出現的。在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低碳經濟時代,企業都在競爭構建低碳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助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效率;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還有助於在提高客戶忠誠度的同時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和信譽。企業社會責任具體包括企業社會貢獻和企業環保責任。具體指標有:社會貢獻率,社會捐贈;節能率,三廢排放達標率,廠區綠化率,廢物綜合利用率等。
       其中:企業客戶關係管理、資訊利用效果、企業組織能力、企業文化、售後服務能力、等指標由專家打分,分值為0-10分;客戶滿意度、職工滿意度等指標則通過調查問卷,分值為0-10分。

       二、企業競爭能力評價模型

       (一)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運籌學家薩蒂(T. L. Satty)於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的一種新的系統分析方法,它是一種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結構複雜、決策準則較多,而且不易量化的決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