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業會計制度》與內部審計

才智咖 人氣:1.02W
新《企業會計制度》與內部審計
一、新《制度》解決了哪些

l、原有的分行業會計制度缺乏對會計政策包括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的規範,導致以實質上的“記賬報賬”代替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會計核算業務。尤其是對於一些涉及企業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選擇的重要題目,由於無章可循,誘發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各行其是,五花八門,無所不有。另外,企業會計準則對於具體的會計記錄以及如何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也沒有做出詳盡具體的規定,不利於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在會計記錄和報告過程中照章辦事,從而嚴重會計資訊質量。

2.企業會計基本準則在對資產的定義和確認標準中,沒有考慮資產作為一種能夠帶來未來利益的資源這個至關重要的經濟屬性,使一些不符合資產定義或者已經喪失價值的專案都作為資產核算和報告,加上報批程式的過度嚴格,使得資產價值的減報得不到及時恰當的反映,終極必然導致會計資訊背離經濟事實。

3、對一些不符合國情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進行了修正。如對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不再運用公允價值概念,就有效防止了個別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在資產重組過程中從事不正當的關聯交易,粉飾業績,人為調節企業利潤,達到在股市上圈錢的目的,損害股民利益。

4、解決了現行會計核算制度的前瞻性和包容性不夠的題目。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出現一些新的業務事項和會計題目,凸現出企業會計核算制度與形勢發展脫節的缺陷。假如經常修修補補,既缺乏法規制度所應有的嚴厲性,也給企業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不便。

因此,通過針對性的改動和完善,新《企業會計制度》既具有同一性、系統性、可操縱性和更高程度上的可比性,又體現緊密結合特色和國際潮流兼顧的鮮明特點。

二、新《企業會計制度》對內審職員提出了什麼要求

1、新《企業會計制度》在體系、內容安排上對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全過程都做出規定,並針對會計核算的總體要求做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定,可促使企業開始考慮企業自身會計政策和方法的選擇題目。這樣,從執行行業會計制度到執行新《企業會計制度》就成為一次難度較大的跨越,因而對企業會計職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判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無疑也對內審職員的專業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首次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納進會計制度,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注重交易和事項的經濟實質,而不必拘泥於其外在表現形式。同時為了體現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協調和整合,將非貨幣***易、或有事項、會計調整、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具體會計準則內容納進會計制度規範之中。以上內容大量涉及會計職員的職業判定,加上這些需要估計和判定的事項尚無可操縱的、切實可行的細則,因而對內審職員的業務能力和執業水準提出了挑戰

3、對多數要素的'定義進行重新修改完善,譬如資產誇大未來的利益流進,突出誇大資產作為經濟資源的本質屬性。對照這項規定,陳舊毀損的固定資產、存貨、確實難以收回的債權等,可不再作為資產來核算。近年來我們在團體公司同一組織開展的清理整頓國有資產。清理整頓長期投資、清理整頓財會秩序的“三項清理整頓”工作中,以及每年進行的對所屬多種經營的經濟責任考核審計當中,這類相當普遍,而在當時也無法解決。現在看來,就是由於沒有誇大構成資產的這一標準,導致很多已經不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專案列為資產,形成鉅額不良資產,潛虧巨大。但在指標壓力和包括企業形象在內的自身利益驅動下,這類題目的解決顯然不會迎刃而解,需要審計職員和會計職員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來促進各單位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三、如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做好審計工作

l、加強專業知識和業務培訓,不斷進步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當前,知識更新速度明顯加快,財務會計法規不斷修訂完善,各類先進的治理方式如ERP、HSE在中石化團體公司的推廣,都迫使內部審計職員要儘快學習、把握新知識,適應新形勢下審計工作開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