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才智咖 人氣:2.09W

【摘要】自閉與自卑、學習障礙、情感困惑及過度的網路依賴,是當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的產生根源有社會、學校、家庭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積極關心和資助特困大學生等,是解決上述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高校大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自我定位高,強烈的成長慾望與個體心理髮展不成熟的矛盾決定了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最容易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壓力,產生心理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對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高校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自閉與自卑。閉鎖性本是大學生出於自衛本能的需要而設定的心理屏障,它是大學生適應能力發展的表現,但如果過度地掩飾自己,不敢在他人面前以一定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則會出現嚴重的自閉心理。

青年時期,由於身心的迅速發展,帶來了自我意識的強化,對別人如何評價自己比較敏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明顯增強,但由於大學生的自尊心比一般人更突出,過度地自尊在一部分人身上容易滑向自卑,產生攀比心理和消極聯想,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自責,最終在消沉中難以自拔。

自閉與自卑心理是導致大學生交際困難的重要因素,最近的調查顯示,大學生交際困難問題已成為大學生首要的心理問題。

2.學習障礙。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心理障礙有:缺乏學習動力、嚴重的學習焦慮、學習疲勞。而目前多數大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要問題則是缺乏學習動力,其主要表現有:

①逃避學習。

不願意上課,不能積極思維;課後逃避學習,常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撲克、下象棋、玩遊戲等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上;無求知慾,無抱負、無期望;

②焦慮過低。

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學習不好不覺得丟面子,考試成績不及格也不在乎,缺乏必要的學習壓力;

③注意分散。

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不能集中精力學習;

④厭倦,冷漠的情緒。

學習動力的缺乏常會讓人說到或者想到學習就頭痛,導致在校學習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應付差事;⑤缺乏適宜的學習方法。因為不能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而難以適應緊張、繁忙的學習生活。

3.情感困惑。由於初、高中階段學校與家庭關注的重點在於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少注意學生情感上的'需求,特別是性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夠,男女同學相互間有種神祕感。進入大學後,談戀愛已不是禁忌,大學生開始追求他們的愛情,突然的感情釋放使一些大學生缺乏有效的思想準備,特別是在戀愛失敗後,容易導致情感脆弱的大學生心理變異,有的甚至因此走向極端,給社會和家庭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二、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大學生心理問題,要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大學生只有具有遠大理想和明確的奮鬥目標,才能奮發圖強,產生經久不衰的學習動力。而理想信念並不是天生固有和一成不變的,在今天政治多元化,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利益格局、行為方式、人際關係都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極容易造成大學生理想、目標、認識和追求上的無所適從,一旦信念出現偏差,就難免不產生心理障礙甚至走上錯誤的道路。因此,高校必須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牢固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客觀對待當前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環境與氛圍是一個群體中相互影響,可以同化的力量,一個人置身於這個群體,日久天長,耳濡目染,就會薰陶形成共同的風尚和氣質。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心理健康與社會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優良的校風學風能激勵大學生自覺地培養愛祖國、講奉獻、重思想的高尚情操和嚴謹、求實的、勤奮的治學態度。所以,高校要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構建一個優良的人才成長環境。具體做法是:

①堅持以育人為目的,融活動的多樣性、趣味性、思想性於一體,使大學生既增長知識,又陶冶情操;

②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資源優勢,聘請有影響的專家、教授為大學生開設文、史、哲、經、音樂、美術等系列講座,提升校園文化的格調和檔次;

③以學生社團為龍頭,開展健康向上的社團活動,使學生社團成為開拓視野、增長才幹、培養創造力、擴大資訊流通渠道、提高文化素質、增強團結協作精神、煥發青春和熱情的校園文化場所;

④通過校園文化節、藝術節、學術節、科技節、文化周等活動,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3.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學生的必修課,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增加心理衛生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和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從而達到促進大學生健康、和諧的個性心理品質形成和發展的目的。同時,學校還應建立健全各級心理健康諮詢機構,積極開展心理諮詢工作,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儘快克服心理障礙,心情舒暢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2]韓永清.高校特困生心理問題調查及對策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