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才智咖 人氣:9.6K

一、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一)學習目標不明確,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動力不足

調查顯示,49.6%的學生學習目標是近景的直接性目標,如為了正常畢業、找份好工作、報答父母或獲得獎學金而學習,而報效祖國、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等遠景性的學習目標僅佔4.4%,還有3.3%的學生沒有學習目標。近景的學習目標穩定性和永續性相對較差,容易受情境因素的衝擊,很難讓學生產生真正的學習動力。另外,41.3%的學生表示對自己的專業滿意度一般或不喜歡,65.3%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前景表示一般或暗淡。專業思想不穩定與對專業前景的不樂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投入。

(二)學習投入不足、學習效果較差

部分學生缺乏統籌安排時間的能力和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習計劃的制定和執行能力差。只有11.4%的學生有課後複習習慣,大部分學生只在考試前夕集中突擊。在課餘時間的安排上,上網是最主要的安排方式。儘管大部分學生認為網路對自己學習的影響是利大於弊,但仍有23.7%的學生認為網路對自己的學習會產生負面影響。在學習方法和學習計劃上,52.6%的學生以記憶為主,只有47.2%的學生以理解為主,45.1%的學生沒有學習計劃,或者即便有也形同虛設。學習精力投入明顯不足導致學習效果較差。24.8%的學生出現了掛科現象。在分析掛科原因時,排名前三位的是:平時沒有努力、對課程學習不感興趣、因剛升入大學思想麻痺放鬆學習,這三個原因均是學生自身學習態度問題,佔了掛科總原因的56.4%。

(三)不良學習現象普遍存在

學習目標的不明確和學習動力不足,導致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引發了多種不良學習現象。調查顯示,高校五種不良學習現象按照嚴重程度排序分別為:作業抄襲、遲到、曠課、早退和考試作弊。作業抄襲和遲到的均值均接近2.5(調查設五個頻率維度),說明這兩種現象在本科生的學習中普遍存在。早退和曠課的均值超過2,說明這兩種現象在部分本科生身上存在。考試作弊的均值是最低的,但也達到了1.71的水平,不容小覷。對學生個體不良學習現象的調查得出,32.6%的學生的個人作業靠與他人合作或抄襲完成,35.8%的學生上課遲到,22.4%的學生有曠課或缺課現象。22%的學生有過考試作弊行為,27.8%的學生有作弊的想法,但沒有付諸行動。在調查不良學習現象出現的原因時,發現遲到或者曠課的原因排序在前四位的分別是“偶爾有事”、“老師講課調動不起學生興趣”、“做比上課更有意義的事情”以及“晚上休息太遲、白天需要補睡眠”。源自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佔了61%,源自教師方面的原因佔了19.1%,還有10%的學生因對本專業不感興趣而遲到或曠課。考察考試作弊的原因時發現,排在前四名的分別是:害怕不及格擔心重修(34.6%),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僅為應付考試(12.2%),周圍作弊成功氛圍的影響(11.2%)以及監考老師要求不嚴(10.1%)。

(四)學校整體學習氣氛不濃厚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對學風的影響不可忽視。調查表明,高校高層次、高質量的科技競賽、學術講座和學術會議尚顯不足,校園整體學術氛圍不夠濃郁。具體而言,班級氛圍較好,但宿舍學習氣氛不太理想。近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宿舍氛圍只能偶爾學習或者完全沒有學習氛圍。40.4%的學生認為學校課外科技文化活動開展得一般,無法滿足同學們多樣化的需求。

(五)年級、專業和群體對學風存在差異性影響

分析發現年級和專業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有顯著性影響。年級上的差異表現在學生對總體精神狀態、學風總體評價、獨立完成作業情況、學習計劃執行、認真聽課程度和學習受老師影響程度,這六個方面。以絕大多數專業的學習年限即四年作為考察範圍,會發現二、三年級的學生學習狀態最差,二年級尤甚。二、三年級對學風和學生精神面貌的總體評價最差,課後獨立完成作業情況最差,課程考核掛科最嚴重。二年級是學習計劃執行最差的年級,認真聽課的程度也最差,老師的影響力在二年級學生身上發揮得最小。筆者將樣本按專業分八個大類來分析,發現不同專業類別的'學生,學習狀態有明顯差別。藝術類的學生無論是對學風總體評價和學生整體的精神狀態評價,還是對專業的喜愛程度及對專業前景的樂觀程度,亦或是學業受老師的影響程度等方面都遠遠超過其他專業。工科和醫藥類學生對學風和學生整體精神狀態評價最差,對專業的喜愛度程度最低。政法類、文史哲類和理學類專業的學生對專業前景最不樂觀。政法類、經管類和工科類的學生受老師影響程度最低。比較有趣的現象是在專業喜愛度兩極的兩個專業的學生也有共同之處,即藝術類和醫藥類的學生掛科現象都很嚴重。不同群體的學風差異同樣明顯。普通生、港澳臺生、定向委培學生、國防生等四個群體學習風氣迥異。普通學生和國防生群體循規蹈矩,學習按部就班,學習風氣總體良好。臺港澳學生由於學習基礎或文化習慣等原因,學習普遍較為吃力,掛科比例達到74.2%,約為本科生總體掛科水平的三倍。84.6%的港澳臺學生成績處在班級排名的中後位置,是學風不良現象比較集中的一個群體。定向委培學生特別是西部地區的定向學生,則普遍存在前景迷茫感、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

二、高校學風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因素導致學習興趣下降

新入學時課業壓力輕,很容易受社會上“大學六十分萬歲”的思想影響,難以讓學生從內心產生真正的學習動力。他們感覺真正的大學生活與懷有美好期望的憧憬之間存在較大落差,易使出現厭學情緒。特別是部分學生被調劑或招進較冷門的專業後,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是影響學風建設的最主要因素。

(二)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

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極易受外部客觀環境的影響。目前社會上投機取巧、功利主義、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給學生“三觀”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風氣。社會環境的複雜化和嚴峻的就業前景也讓意志不堅定的部分學生面臨很大的困惑或誘惑,有的學生質疑在“拼爹時代”努力學習的價值,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三)教師育人作用發揮不充分催化不良學風

教師的言行舉止、工作態度對學生有著直接的示範作用,師德師風的優劣對學風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很多高校對教師的考核“重科研、輕教學”,影響了部分教師的教風。有些教師一心撲在科研上,疏於對學生的管理,縱容學生各種不良學習習慣。54.3%的學生認為教師對課堂秩序管理一般或寬鬆,23%的學生認為老師對監考不太嚴格,助長了同學們不良學習風氣。部分教師課堂教學循規蹈矩、照本宣科,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因此,“老師講課調動不起學習興趣”這個因素僅次於“偶爾有事”,排在學生遲到或曠課原因排行榜的第二位。有些教師在“教書”時,很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師生關係冷淡、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不強,也影響了優良學風的形成。本調查考察了五類老師(專業課老師、輔導員、本科生導師、班主任、公共課教師)與學生之間師生關係的親疏度以及對學生學業影響的大小,結果表明,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與學生關係最為密切,對學生學習能起到較大的影響作用。而本科生導師、班主任、公共課教師與學生的關係較為淡漠,與這三類老師的關係處於“沒什麼交往、淡漠和非常淡漠”狀態的學生比例分別高達50.4%、58.9%、74%。

(四)課程設定及相關學習制度存在問題

在調查中,課程設定和成績考核制度是同學們認為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部分課程設定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學期課程安排不均衡問題,對學習的系統性、連貫性造成影響。34.1%的學生認為老師的課程考核較看重期末考試成績,無法兼顧平時學習表現,助長了考前突擊而平時放鬆學習的不良風氣。部分老師連續幾年考試內容相同甚至考前劃重點,挫傷了學生平時認真學習的積極性。高校有些如獎懲制度、退學警示制度、轉專業制度、重修制度等在學風建設中發揮的作用沒有達到理想效果。39.1%的學生認為獎懲制度對學生學習的激勵引導作用不大。43.8%的學生認為退學警示制度執行力度不強,對學生的警示作用不大。轉專業制度難以滿足廣大學生的轉專業需求,課程重修制度可以提供重新學習和補救的機會,但是課程重修的再次考核無法與之前的考試水平相比,降低了學習要求,助長了後進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三、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學風專項教育

學風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理想、事業心的問題。影響學生學風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缺乏遠大理想和明確的學習目標,刻苦勤奮學習的動力先天不足,因此,加強學風建設的關鍵在於激發學生內在求學精神和動力。高校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一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強學風建設的最基礎性工作。高校要切實抓好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啟發大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從而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繼而轉化為認真刻苦的學習行為。二是做好專業思想教育。加強專業思想教育是加強學風建設的關鍵環節。專業思想教育要貫穿在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特點,消除對專業認識的誤區,逐漸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幫助學生結合個人實際狀況,做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大學四年分階段發展規劃,把職業理想與刻苦學習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學習動力。三是抓好學術誠信教育。高校要針對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誠信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榮辱觀。要加強考試作弊等學術不誠信的違紀案例宣傳,引導學生增強法紀觀念、校規意識和道德觀念,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考試紀律和學術道德規範,提高學習誠信度。四是加強學習指導。高校應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加強分類指導。對於剛入學的新生,應指導他們瞭解和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完成中學生向大學生的角色過渡,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於學習各方面總體表現相對較差的大二、大三學生,應嚴格要求,進一步加強管理和教育,同時要加強指導他們樹立專業信心,提高專業能力。對於已深入學習專業的大四、大五學生,應指導確定將來主攻的專業方向,加強就業能力培養。

(二)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嚴格教務管理,深化教學改革

一是狠抓師德師風建設。高校應著重加強對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責任心,明確教師在學風建設中的重要職責,充分調動教師在學風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改變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特別要重視發揮班主任、本科生導師、公共課教師對學生的育人影響力。二是嚴格教務管理。高校要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完善學風監管制度,形成學校、學院班級三級管理、監督、考評體系,加大對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的處理力度,形成良好考風。三是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拓展學生學習空間。高校應科學設定和合理安排課程,保持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和穩定性。課程考核體系方面,應加大平時學習表現在最終考核中所佔比重,改變“期末成績決定一切”的評價方法,從注重結果學習轉向注重過程學習。同時嘗試對現有學習制度進行探索,拓展學生髮展空間,教育者要把相對穩定的思想灌輸到駕馭物件的大腦當中,讓教育物件接受,分類施教。改善學生獎勵機制,充分發揮評優評獎等獎勵措施對學生學習的導向性作用。

(三)發揮學生骨幹模範作用,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一是重視發揮學生骨幹的先鋒模範作用。加強學生黨建工作,抓好學生幹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組織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學習上的榜樣作用,以點帶面,在學生中形成能夠帶動學習、工作、集體、形象的良好局面。二是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優秀的校園文化既對學風建設具有導向作用,也為學風建設提供載體與保證。高校要努力營造校園學術氣氛,更多地開展一些精品學術活動,擴大學術活動的校園影響力,讓學生感受濃厚的學術風氣,激發學習的熱情。同時組織好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和學術交流活動,使學生的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進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