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和幼兒成長的關係

才智咖 人氣:8.14K

幼兒成長中,你知道音樂教育能帶給幼兒什麼嗎?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音樂教育和幼兒成長的關係,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音樂教育和幼兒成長的關係

  

第一,利用音樂教育培養幼兒的良好的情緒情感。

情緒是人類心理健康的視窗,幼兒的情緒情感比較不穩定,情緒體驗強烈,兩極性比較突出。由於神經系統的過程與抑制過程不平衡,因而他們的情緒具有衝動性和易感性。從心理衛生角度看,任何一種情緒的產生都具有生理、心理的價值,都是個體對刺激的一種反映,是機體的一種防禦機能和自我保護機制。但是,當某種情緒持續時間過長、過分強烈時,便會影響人的神經系統並導致行為失常。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緒以及控制與調節情緒,對確保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具有調節人的情緒,昇華人的情感的功能。它通過有組織的音響,以抑揚頓挫的音高,張馳變化的節奏,扣人心絃的速度,線條明確的力度,以及色彩多樣的音色來表達人類的情感資訊。作為一種聽覺藝術,它能直接刺激人的聽覺神經,產生有效的生物電,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正如荀子《樂論》所寫道:樂者,樂也!說明音樂對人具有愉悅作用。在幼兒教育中,我們通過發揮這種功能,使幼兒通過音樂欣賞,保持愉快而平穩的情緒,從而使大腦及整個神經系統處於良好的活動狀態,並保持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達到心理活動協調一致的功效。

第二,利用音樂教育培養幼兒堅強的意志和信心。

意志是人根據一定的目的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激發、維持、抑制等調節的一種心理過程。自信心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內容。自信是一種優秀的心理品質,能使人獲得積極向上的人生,一個人有自信,他就會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意志行為中去,在遇到困難時,也不會被困難和挫折所壓倒。

但是,在過去的幼兒教育中,“聽話教育”是教育的基調之一,“乖孩子”是評價幼兒的一個重要指標。這種觀念扼殺了幼兒自我認知發展,壓抑了確立健康人格的潛能,同時也造成了幼兒缺乏安全感,依賴性強而獨立性差,面對壓力時難以應付。音樂教育具有促進幼兒意志品質得到發展的潛力,因為音樂活動是一種有目的的實踐活動,無論是學習唱歌,還是學習樂器,都無一不是一種有著明確目的的行為。尤其是對於初學音樂的幼兒來說,沒有堅持不懈的刻苦精神和學習的意志,就無法達到確定的目標。同時,音樂教育所蘊含的養成教育及一系列的興趣引導,能夠從多個角度來陶冶幼兒的性情,幫助幼兒克服衝動、任性等不健康的心理,發展幼兒的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第三,利用音樂教育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通過開展音樂活動,組織幼兒參加種種音樂遊戲和表演活動,是發展幼兒交往能力和合作技能的良好途徑。我們知道,合唱、合奏是一種要求高度協作的音樂表演形式,只有經過了齊心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演唱、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歌曲和音樂。如果有一個孩子不協作或者唱錯了一個音,就會使整體效果受到影響,因此,通過參加集體的音樂活動,或以增強幼兒的集體合作意識,培養幼兒與同伴友好合作,默契配合的能力,為幼兒將來適應不同的人際團體提供了較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