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案例

才智咖 人氣:2.51W

引導語:社群是社會的細胞,社群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切入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社群建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社群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案例

為了全面準確把握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情況,研究和破解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省市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近日,市社科聯、市農辦主要領導帶隊,抽調相關研究機構和涉農部門組成調研組,利用20天時間深入全市1市6區10縣、近40個新型農村社群,通過實地檢視、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進行詳細調研。

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基本情況

去年以來,特別是省委書記盧展工2月、6月、7月三次蒞宛調研指導工作以來,市委、市政府立足傳統農業大市的基本市情,認真分析南陽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作為城鄉統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作為實踐“兩不三新”協調科學發展路子的重大舉措,在全市範圍內加大學習、宣傳和研究力度,在學明白、想明白、說明白、做明白上狠下功夫,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呈現出全面啟動、加快推進的好趨勢、好態勢,並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全市重點圍繞城市近郊、產業聚集區、集鎮周邊和特色產業村選擇確定的100個新型農村社群試點中,92個社群的住房和基礎工程已經開工建設,封頂13200套,在建15534套,各社群主次幹道、給排水管道、文化廣場、服務中心、敬老院、衛生所、學校、幼兒園等配套設施都在加緊建設之中,已經累計投入各項建設資金近50億元。全市第一批100個試點社群總體規劃佔地近7萬畝,整合約436個行政村,20餘萬戶,集聚人口近80萬人,可節約土地12萬畝。

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主要做法

1.提升認識講學習,統一思想步伐齊。市委、市政府通過國內外智庫引智、省內外考察交流、市委中心組學習和層層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學習、安排、部署,在全市上下凝聚了共識,統一了思想,營造了氛圍。在實施過程中,一抓組織領導,二抓協調配合,三抓宣傳引導,四抓督查考評,使廣大幹群的認識得到迅速提升,思想得到高度統一,100個社群試點經過精心謀劃,積極運作,明爭暗賽,你追我趕,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形象凸顯。

2.科學規劃高起點,合理佈局特色顯。針對全市自然村多且分散的實際,市委確立了分類指導、科學規劃,就業為本、產業支撐,試點先行、梯次推進的總思路,在盤活用好農村土地資源和創新投融資機制上下功夫,實現了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推動城鄉產業融合和農村二、三產業發展。100個試點社群在市、縣的科學指導下,紛紛從方便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改善農民群眾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著手,在堅持新型農村社群規劃、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四規聯動”的前提下,選擇有實力、水平高、資質高的規劃設計單位編制相應的規劃建設方案,統籌考慮各自不同的自然條件、產業優勢、規模效益和歷史文化等因素,確保規劃一步到位和50年發展水平不落後。截至目前,全市97個試點社群規劃已經通過市級評審,整體推進鄉鎮和全市新型農村社群規劃正在進行中。

3.產業支撐基礎強,就業增收群眾富。各縣市區依託各地不同的資源優勢和種養傳統,紛紛依託產業集聚區和大型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轉變農村發展方式,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各打各的優勢仗,各走各的特色路,努力打造一區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大幅度提高農業的升值效果,變傳統產業為優勢產業,開闢出農民增收致富新的穩定來源。

4.創新理念破瓶頸,抓住關鍵敢碰硬。“錢從哪裡來?土地怎麼出?群眾如何安?”是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三大難題。為破解這三大難題,內鄉縣通過理念創新,大膽探索,趟出解決三大難題的辦法,既有全市的普遍做法,又有其創新之處。

在建設資金投入方面一是縣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各鄉鎮財政投入不低於50萬元扶持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二是將電力、交通、文化、衛生、教育、扶貧開發等專案資金集聚、捆綁起來,形成合力集中用於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三是開闢適應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信貸產品,如公職擔保、五戶聯保、產權林權擔保等辦法,為社群建房農戶提供小額貸款。四是鼓勵鄉鎮以市場運作的方式籌資建社群。五是大力開展村企聯創活動,鼓勵企業捐助社群建設。

在保障建設用地方面一是通過“存量土地盤、增減掛鉤擠、三荒當中用、整治整合挖、爭取調規添、集約建設省”的辦法,來保障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所需土地。二是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對路邊建房問題進行重點整治,激勵引導農民群眾向社群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標用在“刀刃”上,不斷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

在引導群眾安居方面:一是給遷建社群的農戶發放購房建房補貼。鼓勵有經濟基礎的農戶遷往社群;對原來房屋比較好的農戶,通過說服教育、引導他們向社群集聚;對經濟條件差,短期不能搬遷的,通過分期付款、設計小戶型等方式減輕農戶經濟壓力。二是靠功能完善和社群服務,吸引農戶主動遷入社群。村集體或參建企業利用政策獎補資金,建設一部分權屬歸村組集體所有特殊戶型,讓孤寡老人流轉使用。

5.民主管理民主建,群眾滿意無埋怨。在新型農村社群建設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又要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參與地位。方城縣柳河鄉西峰社群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購料、統一建設、公開費用、 (上接A1版)群眾代表監督”的和諧共建模式,社旗縣堅持“群眾自願、循序漸進、統籌兼顧、積極穩妥”的民事民決模式,淅川縣摸索出“六步三十環節”工作法,都最大限度堅持了以人為本和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實現了黨委政府滿意、基層群眾滿意。

建設新型農村社群的經驗體會

1.必須堅持政府主導。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到,新型農村社群合村並居很難自然形成,必須由政府主導推動;實現部門專案資金有效整合、集中打捆使用,必須由政府統一協調;建設新型農村社群,農民轉居民,公共財政必須向農村社群傾斜,每個社群的水電氣暖、綠化等基礎設施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便民等公共服務設施投資,單靠農村集體經濟是很難完成的,需要由政府統一配套。因此,作為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由政府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全面引領社群建設。

2.必須堅持農民自願。2011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6977元,這一階段,農民對過上城市生活的願望比較強烈,建設新型農村社群,是大勢所趨。但是,建設過程中要避免“一刀切”、“被上樓”等現象,切實尊重農民意願,始終考慮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要運用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嚴格落實一事一議,在舊村拆遷、社群規劃、建設方式等方面都要徵詢群眾的意見,取得群眾支援。要通過政策引導、典型引路、身邊人引領、媒體大力宣傳等,廣泛調動群眾積極性,讓群眾明白、讓群眾參與、讓群眾做主,贏得最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響應和主動參與,真正把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工作做成群眾想幹、願幹、真乾的民心工程。

3.必須堅持科學規劃。規劃是龍頭、是先導,規劃做得好不好,做得科學不科學,直接關係到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順利推進。在規劃時,要堅持“四規”聯動,充分考慮各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優勢、生態環境,打造特色各異、型別多樣的新型農村社群。要按照“一代人建房管三代人居住”的標準,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要堅持一步規劃到位,分步組織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要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切實做到“不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屋,不建沒有經過設計的房屋”。

4.必須強化產業支撐。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是一項惠民工程,核心是“兩轉”,即農民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這兩個轉變都依賴於產業的發展,沒有強有力的產業支撐,群眾沒有穩定的增收渠道,新型農村社群的發展就會失去根基,就沒有生命力。因此,要把產業發展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把發展農村工業、現代農業、商業、打工經濟結合起來,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做好產業文章。

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由於我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工作整體上起步晚,規劃協調、推進建設等各項任務十分繁重,各種矛盾和問題在建設過程中日漸凸顯。結合整個調研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1.資金問題。一是財政以獎代補資金問題。在農業大市鄧州,2012年財政計劃拿出專項資金2000萬元,對新型農村社群建設進行獎補。單以該市習營社群為例,僅規劃費用就需要300萬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需要資金千萬以上。另外,在“拆舊建新”社群建設中,如果按每戶拆遷補償至少1萬元,一個3000戶社群就需補償3000萬元,加上近1億元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該市建設7個重點社群就需投入資金9億元。相形之下,各級財政專項資金的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進度。二是政策性涉農資金的整合問題。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資金的效益,自上而下都提出要整合各涉農部門的專案資金。但每個部門、各個專案的涉農專案資金的審批、使用、驗收、審計都有明確規定,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加之財政政策捆綁、專案整合的扶持資金非常有限,難以彌補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及維持正常運轉的資金缺口。三是土地置換補助資金的使用問題。四是集體積累和群眾自籌資金問題。五是個別企業、個人助建資金問題。即使有不少企業或經濟界人士進行捐資捐建參與社群建設,豐富了新型農村社群多元投入格局,值得肯定,但不具有普遍性,可以作為典型引路,推廣起來難度較大。

2.土地問題。在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上,我們主要是利用土地增減掛鉤、佔補平衡政策,取得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用地。但目前,我省土地佔補平衡指標只優先用於產業集聚區建設。在報批社群建設時,這些指標既存在不能零星報批的問題,又存在報批數量極為有限的問題,而農村老宅基地的拆遷是零星的、漸進的,因此造成即使拆除了老宅基地,新的用地指標也不能及時批覆,即使批覆了指標,也要求用於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難問題仍然嚴重製約新型農村社群建設。

3.認識問題。從目前來看,全市新型農村社群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各項公共配套設施還沒有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型農村社群的建設工作。一是不少基層幹部和群眾對新型農村社群的概念認識不清,不能正確區分新型農村社群建設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係,認識不到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二是個別鄉鎮過分強調客觀困難,沒有切實把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擺上重要位置來抓,工作無創新,畏難發愁,個別黨員幹部存在“等、靠、要”思想等。三是不少群眾受傳統居住觀念影響,習慣於獨門獨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生產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加上生產裝置存放、老年人生產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思想上對融入新的生活方式還一時轉變不過來等。

4.規劃問題和產業支撐問題。規劃方面,一個新型農村社群從布點的勘察、設計到形成詳規,按專業規劃要求,需3~6個月時間。但各級對建設進度的要求太緊,既要規劃科學,又要快出形象,使得規劃難以盡詳盡實,無法保證規劃的剛性。產業支撐方面,作為一個農業大市和產糧大市,雖然工業強市的發展勢頭強勁,工業經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堅,但種植業仍是當前全市大部分農村群眾的主導產業,由於鄰近村莊群眾種養習慣不盡相同,入住一個社群後,耕作半徑擴大,增加群眾種植投資,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明晰的支柱產業。即使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業規模化、機械化作業,農戶從原居住地搬遷後,立馬面臨離開土地及就業、生活等問題,農村社會保險、就業安置等的配套跟進還不是十分完善。

5.其他問題。一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深化,相當一部分農民參與公共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加上多數農民外出務工,不少先富起來的農戶大多已在城鎮購買了房產,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缺乏直接受益群眾的有力支援。二是從已建設的社群現狀看,存在規劃層次和設計標準低,特色不突出、整體規模小的問題,與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三是社群建設的重點多在樓房建設上,水、電、路、氣、醫、學等配套設施建設滯後,服務管理缺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群眾的積極性。四是新型農村社群公共基礎設施主要由縣鄉村來投入,推進難度較大,部分積極性高的地方,傾盡能力而為,甚至有的地方出現舉債建設的現象。另外,新型農村社群的建設方缺乏主動籌資的精神,對縣裡社群建設投融資平臺過度依賴,一些開發商介入建設新型社群,但往往因為資金跟不上而影響整個社群建設進度。

針對以上問題,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第一,進一步加強對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研究和宣傳;第二,研究出臺支援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配套政策;第三,進一步加強協調對接,加大對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用地的扶持力度;第四,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大資金的持續投入力度,嘗試多元投融資渠道;第五,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將南陽列為傳統農區新型農村社群建設試驗區,給予重點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