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下冊《白鶴梁的沉浮》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9.73K

說實話,在教學此篇課文之前,我對“白鶴梁”是一無所知。粗看課題時,眼冒出一串串的問號:白鶴梁是什麼?白鶴梁是怎樣沉浮的?它有什麼作用?。.....帶著許多的問號肅然地讀起文章來,哦,原來,白鶴梁是一座天然石樑,位於靠近涪陵長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個長約1600米、寬約15米的袖珍小島,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

國小六年級下冊《白鶴梁的沉浮》教學反思

古人認為,冬天長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時,第二年一定是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於是人們就用 “刻石魚”的方法記錄長江枯水水位。這一做法從唐朝延續至近代,每當石魚露出,就成為一件盛事,人們在長江上聚會,在白鶴梁上刻石記載,文人墨客也賦詩題詞。

因此,白鶴梁題刻是世界上江河水文的.最早記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儲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樑上還刻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白鶴、彌勒佛以及風格不同、甚為寶貴的文人詩文、書法和繪畫作品,因此,白鶴梁又被稱為“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的水下博物館”。1988年國務院將它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峽水庫的修建關係到白鶴梁的命運。教學前,以對學生的瞭解,也應該沒有人去看過白鶴梁,教學起來一定會吃力,特別是圍繞白鶴梁的保護,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幾個保護方案,尤其是第四個方案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雖然這不是重要的內容,但如果不瞭解的話對領悟文章的主題有影響)哎,怎麼辦呢?這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讀得懂又能領悟文章的情感呢?苦思冥想後,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讀課題質疑:

1、白鶴梁是什麼?

2、它有什麼作用?它的沉浮是指什麼?

接著讓他們帶著思考題讀課文的1——4節,要求他們邊讀邊畫句子,然後彙報交流,沒想到學生很快就解決了所提出的問題,這讓我喜出望外。然後,我說:“白鶴梁是一塊會說話的石頭,三峽水庫又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魚和熊掌能兼得嗎?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哪些保護方案呢?行不行呢?”

再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的6——20節,學生的學習勁頭十足,最後帶領他們一起簡要的理解方案(1)、(2)、(3),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風趣地把方案歸納為“加罩保護法”“複製貼上岸邊法”“複製貼上高處法”,就這個說法使學生豁然開朗起來,對這三個方案的利弊他們竟然分析的有條有理、像模像樣的。(表揚一下自己的小幽默哦,哈哈)由於較順利地理解了前面的內容,為第二節課的學習做好了較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