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範文模板

才智咖 人氣:1.89W

課題名稱:國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

國中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範文模板

我校《國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課題,已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立項(立項編號是*****)。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作如下彙報: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目前,由於過分追求升學率,造成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學生通過加班加點,大量的機械練習、背誦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識,至於知識是如何產生的,怎麼運用,都不得而知。“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後全忘記”是這種現象的描述。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相脫離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學科在會考中所佔分值不高,學生及家長在思想上都不夠重視,教學受到了一定影響。如何提高生物教學水平,是生物教師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生活化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聯絡起來,變枯燥為生動。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釋放創新潛能。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拓寬了課堂的空間規模、教材的知識廣度,讓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力圖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題就是針對當前的教育形勢提出來的。研究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國中生物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我們認為該研究課題是體現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律的,也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實驗的理論基礎與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該理論對發展和完善我國的課程和教學理論、指導和促進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靈魂就是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指出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複製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生活化教學研究,就是將這一先進的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

(二)國外教育理論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有些兒童在國小裡是優秀生,而到了中年級卻變成了學習差的學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學生不會運用概括性的知識去認識周圍現實,而學生之所以不會運用,又是因為他們的概括性的概念、結論和判斷不是通過研究事實和現象的途徑形成的,而是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的形成要從現實生活中來,學生才能在現實生活中靈活地運用。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絡,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

(三)國內教育理論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新課程提倡“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這些理論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應追求的目標。“國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正是想探討這個問題並付諸於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學會運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謂生物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生物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中獲得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必要的社會生活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同類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於學校的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進行教育改革。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認為,教育起源於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導每一個學生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一方面拓寬課堂的空間規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識廣度。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以此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本課題研究的側重點與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們研究的是如何讓生物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絡,特別是同體育教學之間密切的滲透,有其推廣價值。

六、研究目標與內容

(一)目標

1.探索生物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學生認識生活、適應生活、欣賞生活、享受生活和創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內容

1.教學目標要體現生活化

目標是行動的嚮導,教師要真正落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應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從一維轉向多維,即從傳統的過於偏重認知目標,向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目標轉變。

2.教學內容要體現生活化

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調查、實驗、探究等方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建構,使他們學會從生活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生活與知識融會貫通,在實踐探索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在生物教學中,教科書應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讀的”.因此,教材不過是為學生提供一種“案例”,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獲得“案例”本身,而應是掌握“案例”之後的某些有價值的東西。據此,教學內容不應該拘泥於教材,教學內容要體現生活化。

3.教學方式要體現生活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即由傳統的師生授受向對話教學、體驗教學和探究教學轉變。

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字之間不再是認識與被認識、灌輸與被灌輸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多向交流的關係。

七、研究物件與範圍

臨沂冊山中學七年級和八年級全體在校生

八、課題研究的思路與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獻資料法為主,學習有關文獻,蒐集資料;

具體實施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為主,根據學生實際確定實驗班級將收集整理的成功經驗分別進行實驗,探索最佳途徑;輔以個案研究法,選取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個案研究。

成果總結階段:以實驗觀察分析法,案例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廣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各項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九、課題研究的措施和步驟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課堂上讓學生說起來

(1)“課前5分鐘隨談”指在每次課前由老師指定一個學生利用三到五分鐘時間,在一種輕鬆、民主的氛圍中,通過即興演講的形式向全班同學講述與生物相關的生活小常識、趣聞、名人軼事、科學前沿等,既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演講後師生互動式的評論可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僅僅是在課堂上聽還不夠,還要求每一個學生將所講的內容摘抄或剪貼到生物記事本上,供全班同學翻閱瀏覽。如果堅持下來,學生知道有關生物的知識會越來越多,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也會激發學生對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課堂“說”.新授課時,讓學生說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知識和生物學資訊;探究課時,讓學生領悟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性。學會正確的表達個人與小組的探究原理、思維方法、操作過程、實驗現象、探究結論及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關注。在交流過程中,還養成了傾聽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3)小結課時,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總結單元的知識、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展示出來。

2、在課餘時間

(1)營造校園濃郁的生命科學氛圍

教師在課堂上要使用生動、鮮活的例子、多種教學方式,同時還要利用教室的黑板報、著名的生物學家肖像及名言、學校的學科專欄、學科專題報告、學科競賽、學習經驗交流等形式;營造學習生物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學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生命科學意識。

(2)把課堂從教室轉移到校園

可以從校園裡的各種花草樹木入手,讓學生辨別植物的種類,結合季節更迭,注意培養學生採集標本並進行製作的技能。同時,利用家養動物和常見的動物進行種類的識別。結合生物實物、掛圖、模型等較直觀地提供生物學的知識,把學生帶到一個視覺清楚的世界裡。還可以進行課外生物興趣小組活動,結合課本的知識,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設計,並進行科學實驗。

(3)充分利用當地資源。

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對身邊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汙染原因及狀況調查,對綠色工廠的參觀訪問,讓學生提出環保設想和對策;通過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環境宣傳、環保知識講座等活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解和認識,讓他們成為環境保護資源的有力宣傳者和執行者;生物教學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多選擇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生物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交給學生一些扦插、壓條、嫁接的常識,並在課外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4)利用週末和假日開展實踐活動。

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和適應社會,因此要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和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調查、發現蒐集、選擇資訊、分析歸納、設計和調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斷積累經驗,挖掘發展潛能,增強創新和應變能力,利用週末開展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課業負擔。

(二)本研究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為資料準備、理論學習和實驗設計階段

確定課題研究的方向、內容、物件,學習相關理論,討論課題實施計劃,完成課題實驗方案的總體設計及課題組各成員的具體分工,申報與立項。

2.第二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為課題研究和實踐探索階段主要任務是按課題方案,分步驟、分階段地進行實施,運用科學方法、手段進行實施研究,從而為課題研究獲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階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為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全面整理研究資料,分析實驗資料,總結經驗與研究成果,全面彙編實驗資料,撰寫實驗報告。

十、課題成果形式:課件、論文、結題報告

十一、研究人員分工

柏玉娟:課題第一負責人,主持課題研究工作,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負責指導、調整、協調課題組成員的研究過程,案例收集、組織教學研討、階段總結會議召集,結題報告等。

組員:

******個案研究,撰寫相關論文

******資料蒐集整理、過程記錄

******資料整理、資料分析

******資料整理、記錄

十二、課題經費預算

基本經費和課題運轉所需硬體投資共計:8000元

學習資料費用約計3000元;調查問卷印刷約計500元;電腦、簡單列印資料約計1000元;其他3500元。

參考文獻:

1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M].杭州大學教育系,1977(8)。

2楊心嶽。生活中的生物學[J].《生物學通報》,1999年第12期。3吳昊,張贛道。生活垃圾生物處理的研究與展望[J].《中國環保產業》,2004年第8期。

4徐麗,練成燕。淺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清潔發展機制[J].《上海節能》,2010年第7期。

5李津軍。生物工程技術與我們的生活[J].《科技潮》,1999年第9期。

6吳遵民。《外國教育論著選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9)。

7胡適。《胡適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張詩華。加壓與常壓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汙水的效能對比[J].《中國給水排水》,2010年第15期。

9陸豔陽。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道德教育初探[J].《中學生物教學》,2008年第178期。

10曾繁榮。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實驗中繪圖的改進[J].《中學生物教學》,2007年第170期。

xx馮慶婷,全剛。新課改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的新追求[J].《中學生物教學》,2007年第170期。

12黃建書。發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幾點建議[J].《中學生物教學》,2008年第2期。

13蘇霍姆利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二版)[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6)。

14王薦。生物學教學的生活化[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9年。

15胡姣娥。讓國中生物教學更加生活化[J].中國小教育論壇,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