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心理效應的成因及對策

才智咖 人氣:3.13W

有一些人做事情不知不覺地就會半途而廢,這種現象稱為是“半途效應”,半途效應的心理從何而來的,又有什麼對策可以解決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半途心理效應的成因及對策

“半途效應”是指在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時,主體由於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互動作用而導致的一種試圖放棄目標的負面效應。

大量的事實表明,人的目標行為的中止期多發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標行為過程的中點附近是一個極其敏感和極其脆弱的活躍區域。

 “半途效應”的心理因素:

當目標太高、太巨集偉,主體就會覺得由於難以實現而感到緊張,思想就會不由自主地發抖,產生所謂的“目標性恐懼”。

“目標性恐懼”經常使人產生中途放棄的念頭。

 導致半途效應的原因:

一是個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

二是目標選擇的合理性,目標選擇得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

產生“半途效應”的人性基礎:

產生“半途效應”的人性基礎是人性的畏難型懶惰和缺少耐性。

 解決半途效應的方法:

一是加強個人思想意志力的磨練,多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做到藝高人膽大,站在一個更高層次的思想境界或技能境界看待“目標性恐懼”,將“目標性恐懼”的心理壓力降減。

二是選擇的合理性目標。

行為學家提出了“大目標、小步子”的方法,對於防止半途效應的發生具有積極的意義。

也可以轉換成另外一個通俗的概念,就是目標分解。在目標實現過程中,當快達到目標半途時,可以重新在大目標的基礎上,再製定若干個小目標,充分將目標分解成可行性較大的小目標分步實現。

在半途附近由於其特殊性,可以多設定幾個小目標,如此,人們在接近半途時會有不斷去實現的小目標,建立一個不斷自我正向迴圈激勵的過程。

一勞永逸的大目標激勵是不現實的。

持續不斷的大目標迴圈激勵必然導致持續不斷的疲憊,這是人性的心理和生理機制所決定的。而且,不斷重複的激勵還會導致“敏感遞減效應”,非但不會再對激勵感到熱血沸騰,反而會像討厭廣告一樣迴避激勵,別指望人在他不喜歡做的事上取得成功。

選擇持續不斷的小目標迴圈激勵方式更便於巨集偉目標的實現。

與其持續不斷地激勵使之完成巨集偉目標,不如把巨集偉目標分解成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小目標,使之具備更優的可執行性,增大在能力範圍內能夠勝任的感覺,增高完成各個小目標時的自我成就感。

分解目標的意義在於建立一種來自人性的“勝任”感、“成就”感。或者說,激勵的本質就在於讓人感到能夠“勝任”、完成目標後有“成就”的喜悅。人只有做自己能力“勝任”度較大的工作才有輕鬆感,在有輕鬆感時才能做出“成就”,在“成就”的驅動下才有更高的動力去完成更多的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