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師:現實中的“催眠大師”沒那麼神

才智咖 人氣:1.5W

由徐崢和莫文蔚主演的懸疑電影《催眠大師》目前在各大影院熱映,引起市民的廣泛關注。《催眠大師》將催眠師這一不太被人瞭解的職業展現在銀幕上。真實的催眠究竟是怎樣的?電影中的“催眠”看起來神乎其神,現實中是否真的存在??近日,記者採訪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牟曉冬博士,他指出催眠治療雖然很古老,但是療效並不可靠,所以在臨床已經很少應用催眠方法。

心理醫師:現實中的“催眠大師”沒那麼神

催眠狀態實際是一種“恍惚狀態”

牟曉冬博士介紹,催眠的前提是在被催眠者自己願意的情況下才會進行,催眠沒有辦法違揹人的意志。現實中的催眠並不神祕,電影裡徐崢使用的“模糊催眠”,其實是一種狹義的更流於形式的催眠。實際上是經過催眠師一定方法引導而達到的一種催眠狀態,在這種催眠方式中,被催眠者基本上都是閉著眼睛的,不是睡著,如果一旦睡著,催眠師需要立即喚醒被催眠者。整個過程中,被催眠者意識處於“模糊”狀態,實際上被催眠者的大腦是十分清醒的,此時被催眠者處於高度的受暗示狀態。

而另一種是“清醒催眠”,它是廣義的催眠,更多的是自我暗示。比如我們有時候誇讚別人:今天你氣色很好、今天你很美等等,聽的人會有一種自我心理暗示,整天心情就大好,這就是一種清醒催眠。

催眠術是一種表演兼魔術而催眠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

催眠看似比較神祕,所以更多的人為達到盈利目的會迎合大眾的好奇心,表演一種催眠術。很多時候的催眠術是比較荒謬的,不可理喻的。人進入催眠狀態以後是有意識的、是清醒的,真正的'催眠任何時候你想出來都可以出來,主動地睜開眼睛,結束催眠。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催眠師只是一個引導的作用。如果催眠師要求被催眠者做一些不合適的動作,被催眠者是有天然的自我保護本能的,就會從催眠狀態中跳出來。

而催眠治療卻是一種心理治療,它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方法,由於療效並不可靠,目前已經很少應用。牟曉冬博士認為,對於一個人基本精神狀況的檢查和判斷,催眠治療並不是一個合適的方法。而做心理測驗,對於一個人的基本精神狀況的瞭解還是比較準確的。

牟曉冬博士解釋,其實現在大醫院做心理治療並沒有採用催眠的方法,而到醫院主動想做催眠治療的人也很少,除非是一些重症精神病患者病急亂投醫,最終也是被醫生勸服。

並非每個人都會被催眠還是與性格、環境有關

據悉,催眠是每個心理諮詢師的必備技能,不過不會像電影裡那樣神奇。在實際應用中,催眠的目的是幫助對方安靜下來,以助於交流。

牟曉冬博士指出,並非每個人都會被催眠,這跟環境及個體性格有很大關係。催眠必須在安靜、密閉的環境,配合舒緩的音樂、燈光,還要對方願意配合,對諮詢師有足夠信任,才可能成功催眠。一般來說,易受暗示,有過心理創傷,意志薄弱,性格內向的人比較容易被催眠。目前做催眠的多是心理諮詢師,他們和心理醫生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如果在催眠過程中,不具備醫師的資質的人很難處理被催眠者出現的問題,嚴重的會導致患者精神分裂、人格分裂。此外,經過不專業、不正規的催眠,反而可能誘發更多的心理問題,甚至可以誘發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