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預能否解開城管“心結”

才智咖 人氣:6.77K

前兩天在南京成立了首家“城管執法隊伍心理危機干預中心”,這是對於城管工作的一個支援。那麼幹預中心能否真正解決城管的心結呢?讓我們一起來下面的報道吧!

心理干預能否解開城管“心結”

心理干預能否解開城管“心結”

全國首家城管心理危機干預中心26日在南京成立。據瞭解,“城管執法隊伍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由高校、研究機構等多方專家組成。即日起,城管隊員有失落、焦慮等“想不通”的情緒,可以聯絡專家面對面心理干預。另一方面,中心也向攤販等各類執法物件敞開大門,有什麼想法都能來談。

若要給這個“城管執法隊伍心理危機干預中心”打分,我認為可以得到及格分。一半因為心理危機干預有助於緩解城管執法隊員的焦慮,避免負面情緒長期積累而導致行為失控,這對衝在執法一線的城管隊員尤為重要;一半因為該干預中心的目光已注意到城管隊員心理健康這一細微處,並未把他們當作一種冰冷的執法工具看待。把執法物件納入心理危機干預視野,讓小攤小販也有一個吐槽機會,則是一個小小的加分項,可獲得一個贊。

至於失分,部分在於實操層面,知易行難。一個人的評價由兩部分組成:自我評價與社會評價,當社會評價長期過低,就會影響自我評價。自我評價不高,個體就會被負面情緒包圍。一上班就遭人白眼,捱罵是家常便飯,捱打也不罕見,可以說長期以來,城管隊員壓力山大。只不過,城管隊員對自身心理狀況是否有正確的認知是一道難題;認識到位了,敢不敢邁出一步,向專業人士敞開心扉獲得有效干預又是一個難點。對於經常強勢示人的從業者,示弱是一件艱難的事。更別說攤販等執法物件了,請他們去,他們也未必願意踏進干預中心的大門。

更大的失分在於,心理危機干預對緩解城管執法矛盾的作用存疑。城管的心理壓力,部分來自執法物件,更大部分來自公眾(尤其是網路)。在公眾的慣性思維中,城管與執法物件衝突,千錯萬錯都是城管的錯。為什麼公眾不問青紅皁白,總是站在執法物件一邊?一方面,執法物件站在道德高地。近些年,城鄉之間生活成本逐漸趨同,大量農村勞動力都在向城市轉移,城市相關部門又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一些人就只有自力謀生、自給自足,最常見的就是活躍在街頭巷尾的小攤小販。現實裡,哪怕小攤小販佔道經營、亂擺亂賣再讓人不勝其煩,但當城管對他們執法時,人們往往還是會受到同情心驅使。另一方面,城管執法缺乏彈性,不文明執法現象屢現。在壓力型體制之下,城市管理任務被層層分解,考核重結果、輕過程,重秩序、輕人性,導致城管執法缺乏彈性空間,面對衝突往往沒有緩衝地帶。

城管執法難題,原因錯綜複雜。歷史的、現實的;政治的、經濟的;行為的,心理的……規範執法行為,緩解執法矛盾,除了重視城管隊員的心理危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拓展閱讀:

  城管執法遭遇暴力抗法引發的思考

9月25日上午9時30分許,白銀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執法二大隊在日常巡查時,發現天潤園小區門口某商鋪存在店外經營現象,執法人員隨即責成店主將店外違規擺放經營的物品搬至店內,店主的'妻子不但不聽從勸說,反而上前侮辱謾罵執法人員,並對執法隊員楊文舉毆打了近五分鐘,致其眼鏡破碎,鼻部受傷流血,左臉部出現約3釐米傷痕。

同日,白銀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執法四大隊對雙和路文化宮建築工地施工圍擋進行檢查時,發現部分流動攤販在施工圍擋前的綠化帶內違法佔道經營,執法人員進行勸說教育後,大部分違法經營者都將違法經營物品及時搬離了綠化帶,某出售百合經營攤主不但拒不收攤,而且實施暴力抗法行為,謾罵毆打執法人員,將機動執法大隊兩名隊員頸部抓傷,並煽動過往市民群眾進行圍觀,執法現場短時間聚集了一兩百名攤販及過往市民,部分不明真相市民更是將矛頭直指執法人員,甚至對執法人員進行了圍毆。

上述兩起暴力抗法事件,執法人員迫於無奈,只得向轄區派出所報案,派出所分別對以上兩起事件的違法者做出了賠償受傷人員醫藥費的處罰。

城管部門是城市的管理者,其根本宗旨是為市民管理好城市。白銀城市管理執法人員面對暴力抗法,始終堅持文明執法、柔性執法方式,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在同一天,卻遭受了兩起暴力抗法事件,值得人們深入思考。

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網路媒體為提高點選率,製造“噱頭”,只抓片段,不看整體,妖魔化城管執法隊伍,不正面宣傳城管隊伍公益性和服務性作用,使社會對城管工作產生誤解、公信度低。而眾多的法律、法規也都沒有明確的、強有力的強制手段來保證執法隊員自身安全,確保執法工作順利推進。暴力抗法發生時,同情弱者是一種通病,城管在對佔道經營行為進行規勸教育時,多有群眾指責城管不近人情。

城管遭受暴力抗法已不是偶然事件,面對種種困境,更應積極打破瓶頸,尋求出路。“打鐵還需自身硬”, 牢牢把握服務在前,執法在後的工作宗旨,完善執法程式,做到公平、公正。其次,敢於發聲,“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不應該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搞好城市管理的輿論宣傳,提高人民認知度和理解力,讓更多的人理解、支援和參與城市管理,讓更多人感受城管正能量。

一座完美的城市,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千里之行,積於跬步,為人民管理城市,白銀城管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