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討厭套路?

才智咖 人氣:6.45K

"我想選擇你,而不是套路。"

我們為什麼討厭套路?

套路是什麼?

套路是臉龐之前的面具,是軟肋之上的盔甲,也是讓你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如果按照心理學科普文的套路來看,此處應有"進化心理學"的出場,凡是那些看起來不太有趣,有一點點汙,有一點點小邪惡的存在,似乎總能跟進化心理學沾點邊。

"套路"也是人類在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適應性行為選擇,恰如鳥兒整飾羽毛,變色龍穿上保護色一樣,"套路"幾乎是一個應然性的結果,其目的同樣是為了讓人類更好地生存下去。

心理學裡的"套路大哥":防禦機制

橫掃心理學的各大理論,套路玩得最深的當數"心理防禦機制",各種言之在此而意之在彼,隔著層層距離,說多了都是套路。

人們在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地受到這些套路的蠱惑,也藉助套路來進行自我保護,例如:

1. A誇讚B:"你今天很漂亮呀!"B擺擺手:"沒有啦。"——"否認"的防禦機制,從而避免吸引關注。

2. 老師說這一次的數學考試難度很大,讓同學們認真備考。小明在考試前一夜通宵玩遊戲,成績出來之後分數很難看,小明寬慰自己:"反正我也沒有好好複習。"——"合理化"的防禦機制,為自己失敗的經歷找到一個看似合理的藉口。

3. 男朋友臉一板:"你怎麼遲到這麼久?"女生撅起小嘴,撒嬌道:"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退行"的防禦機制,以便爭取對方的同情與照顧。

4. 父親工作繁忙,無暇陪伴孩子,於是塞給孩子一些零花錢:"乖,你自己買糖吃。"——"儀式與抵消"的防禦機制,以一件事來彌補另一件事的過失。

5. 小張失戀後,蹲在角落裡唱起楊坤的《無所謂》:"無所謂,誰會愛上誰;無所謂,誰讓誰憔悴……"——"隔離"的防禦機制,將不愉快的感覺隔離出去,從而減少對自己的影響。

套路嫻熟之後幾乎會進入人們的無意識領域,悄悄地來又悄悄地去,看似不帶走一片雲彩,實則已經擾動了說者甚或聽者的心緒。

套路的永恆性錯覺:每一次刺激都能引起相似的'反應?

套路是符合經驗正規化的存在,但也並非每一次套路都能喚起相似的行為反應。

這就像是一次又一次的觀測實驗,觀察者穿著同樣一件禮服,繫著同樣一條領帶,站在同樣的角落裡,口中還儀式般的念起了同一串咒語,當他舉起手中的那枚用過數次的硬幣,用力拋擲出去——噢,他所期待的是看見硬幣正面,但也許這一次他看見的會是硬幣反面。

從概率論的角度上來說,在每一次拋擲行為當中,一枚硬幣正面朝上與反面朝上的概率是均等的,都是50%。然而,如果是從經驗論的角度出發,或許那名觀察者在前9次的觀測經驗中,都看到了硬幣正面朝上的結果,那麼,他就很容易陷入到慣性思維的誤區之中,理所當然地認為第10次的觀測結果仍然是正面朝上。

人際交往過程比之拋硬幣來說要複雜得多,以魔方來做比擬,也不能完全盡表其意,每一次角度轉過,便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沒有套路,固然是缺少了對自我的保護;但如果套路玩得太深,那就沒有"走心"的空間了,實際上是將人際交往壓縮到一個無限小的範圍裡去。

玩轉"套路"的正確姿勢

"套路"增之一分則為多,減之一分則為少,那麼究竟該如何拿捏才好呢?

當我們初初與一個陌生人相識的時候,心理上會有一個自適應的過程,就像種子經過一段孕育生長才會發芽,我們也會經歷一個過程,慢慢地收起那雙保護自己的羽翼,逐漸展現出自我真實的面貌。

套路要有,但更重要的還是勇氣。

一段關係從寒暄開始,"嗨,吃飯了嗎?""你好呀。"

再到談論事實層面:"噢,今天天氣真熱。""我下個禮拜出差。"

再到談論想法與感受:"這一週忙瘋了,心情好煩。"

直至觸碰到彼此內在最深的渴望與最深的恐懼,在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產生深深的連線。

這是一場雙人的舞蹈,總要有人率先踏出自己的舞步。

"套路"玩得好的人,他們並不抗拒人際交往的發展過程,能夠嫻熟地在各個階段之間切換表現,同時也能夠勇氣當先,擁有良好的信任感與安全感,在穩固自我的基礎上,靈活地運用套路,而不為其所控。他們能夠搶先跨出一步:"嘿,我想你了。"而不僅僅只是膠著不前的:"你在幹什麼?"他們也夠膽說出一句:"I do."而不僅僅只是電影橋段裡套路一般的:"You jump, I jump."

如果沒有B的飛身一躍,也就不會有他如今的這般快活。臨別前的那一晚,幾個哥們給他踐行,酒氣氤氳中,他含含糊糊地悶頭說了一句:"真愛裡面,勇氣當先。"

或許啊,套路里面,也是勇氣當先。

TAGS:套路